《夏日泛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发布 2024-02-28 02:40:10 阅读 6439

单元六《夏日泛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夏日泛舟海上(第一课时)

1.通过欣赏、演唱描绘夏天的歌曲和乐曲,能说出不同手法、不同风格。

描写出不同的夏天,了解相关知识和文化,在**的启迪和感染下,教学目标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2.学会用**的方式对夏天描述和赞美。

1.突出《夏日泛舟海上》的三拍子节奏。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2.掌握附点音符和三连音。

钢琴、录音机。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1.师生问好。

听赏导入。2.《桑塔露琪亚》三拍子歌曲欣赏导入。

1.师生问好。

2.听觉感受。跟唱,感受三拍子节奏。

学生活动。1.启发学生说出三拍子的概念。

1.学生理解。

2.**《夏日泛舟海上》3.欣赏《夏日泛舟海上》的范唱(也可有教师演唱)4.教师教授此曲。

教授歌曲。5.教授三拍子节奏的的打击方法。

6.处理歌曲提出难点。

2.比较两首曲子的拍子。3.学生聆听感受乐曲情感。

a学生跟琴轻声唱词。

b尝试唱歌谱、划拍,体会三拍子的韵律感。a用三角型图式打三拍子,了解强弱规律。(也可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三拍子强弱规律)b用实际指挥图式练习三拍子(注意:

拍点、**点)。a对难点反复练习。

b用跳跃的充满活力的声音演唱全曲。c变换演唱方式演唱。

1.《太阳岛上》

此曲的情绪与《夏日泛舟海上》进行比较。

学生欣赏,讨论回答。比较两首声乐作品的情绪。

2.《六月—船歌》

欣赏活动。了解柴可夫斯基与他的钢。

琴套曲。3.配乐诗朗诵《荷塘月色》根据《六月—船歌》,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一段为背景**。

小结单元六课题。

文学、器乐、声乐不同形式表现夏日夏日泛舟。

夏日泛舟海上(第二课时)

了解柴可夫斯基的生平及《六月—船歌》产生的背景。

学生讨论选择**片段、配乐朗诵表演。

学生说说还有其他表现形式吗。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仲夏夜之梦》、《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夏天的美丽多姿,体验不同乐器对表现**情感的作用。2.用竖笛学奏《夏日泛舟海上》。1.学奏《夏日泛舟海上》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2.体验**作品中力度、速度变化所带来的情感变化。

钢琴、录音机、竖笛。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1.师生问好。

听赏导入。2.复习歌曲《夏日泛舟海。

上》。1.师生问好。

2.学生演唱再次感受三拍子节奏。

学生活动。1.教师用竖笛范奏此曲。2.视谱。

学吹。a学生视谱b学生打拍唱谱c学生自由用竖笛练习。

3学生提出难点,教师讲授提出乐曲中的难点。

竖笛。顿音、连音;呼气、吸气;难点反复练习三拍子强弱;三连音的吹。

奏。4.教师钢琴伴奏5.学生展示。

学生完整吹奏学生表演。

1.《仲夏夜之梦》了解门德尔松和他的作品;分析作品。

2.《雷鸣电闪波尔卡》

欣赏活动。a了解波尔卡的特点。b从乐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c乐曲中的自然现象用什么乐器表现的。

3.用拍手、拍桌子等打拍子的形式替《雷鸣电闪波尔卡》伴奏。

小结。我们除了可以用这些乐器外,还可用其他什么乐器表现这些自然现象吗?

学生欣赏,讨论乐曲分几部分;每部分所用的乐器;每部分速度、力度的变化。

学生欣赏,讨论回答。

感受两拍子舞曲风格,及历史背景。

讲讲乐曲中雷、雨、电、风所用的乐器。

学生自由律动。

学生思考,讲讲其他方式。

《夏日泛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二

夏日泛舟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1 唱歌 夏日泛舟海上 2 竖笛吹奏 夏日泛舟海上 3 创编舞步 三步 亲身体验,掌握三拍子的特点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自然 流畅 舒展的声音 真挚的感情准确地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意境。2 能够用竖笛准确流畅的吹奏 夏日泛舟海上 正确运用乐曲中的 记号来表达作品情...

《夏日泛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

夏日泛舟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与内容 1 学唱歌曲 夏日泛舟海上 以及配乐散文朗诵 荷塘月色 2 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让学生感受欢快 活泼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了解 与文化作品在描绘夏日景像上异曲同工之妙笔,感受其审美意境。二 教学重点 1 启发学生用自然 流畅 舒展的声音演唱 夏口泛舟海上 ...

《夏日泛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一

夏日泛舟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要讲公开课了,抽到个题目学唱歌曲 夏日泛舟海上 一首意大利歌曲,怎样讲好成了我冥思苦想的难题,怎样去吸引孩子的目光?怎样去抓住孩子的心呢?我决定从多 入手,把课件做生动,充分利用好多 的优势。第一个课件是上课之前,面对所有的听课教师和学生的。课就要做出 课的特色,烘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