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
2011版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正方形》的第一课时,书第79-80页。
二、教材分析(01版与11版教材为对比范本)
1.单元编排的差异
1)课题名称变化。01版教材中单元名称叫《四边形》,11版教材改为《长方形正方形》,名称的变化是否传达单元的侧重点从认识四边形转变对长方形特征的把握呢?
2)单元内容变化。从下图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重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能更好的为后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及应用教学做好铺垫。
( 01版教材11版教材)
2.第一课时的异同。
1)主题图相同。主题图同样编排了“四边形的认识”,素材不变。
2)小细节差异。
从两个版本教材看,它们都是从众多图形中选出四边形,再归纳四边形特点。
11版教材在后面长方形、正方特征的认识也一直围绕着“边”,“角”两方面特征来描述。
四边形的认识中,教材紧紧抓住 “边”“角”两个维度来认识它的特征。接着又从“边”“角”两维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
本课教学是开启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特征认识的第一扇门,四边形的认识又是进入第一门的第一个台阶。教材意图传达出认识平面图形的两个维度“边”和“角”入手研究特征,而四边形的从这两个“维度的数量”,长方形正方形是从“维度的大小”。比如四边形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有几条边几个角”,长方形正方形教学中则“边与边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角是什么角?”等。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边”的认识或深或浅又将影响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和应用。
因此我们要建构好对图形特征认识的结构模式,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其它图形,也有必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做一个分析后再设计教学活动。
3、学情分析。
1.前侧内容(教材主题图)
2.数据与分析。
将(图一)内容随机对某班43人做了课前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将25份错误的作业以“对四边形的特征认识”情况分为两大类。
从调查结果看,共29人(67%)基本会从四边形“边的数量”判断。对其余14人中的个别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学生知道四边形有4条边,有4个角,却不懂得从“边”、“角”两个维度来判断图形是否属于四边形。比如学生说“四边形有四条边”却不能“看见四个角”。
基于对本教材的认识,和对学生已有知识的了解,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四、 教学目标。
1.会从“边”“角”两个维度认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2.通过观察、比较、想象、操作、分析等**活动,从“边”“角”两个维度分析图形特征。理解长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在探索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发现数学的严谨性。
五、教学重难点。
从“边”“角”两个维度,认识长方形特征,理解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者图形之间的关系。
六、学具和教具准备。
ppt课件,实物投影机; 65毫米,50毫米的小棒(扣条)各两条,练习纸1张。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四边形。
1.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1)描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四边形,想想四边形是长什么样子的呢?
根据学生回答,预设板书:4条边,4个角。
设计意图:从学生知识起点出发,引入教学。】
2)判断:哪些是四边形?(教材主题图,详见文章中前侧题)
2.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1)回馈:情况①全部正确。情况②有部分错误。
2)从“一个”到“一类”的分类。
a.预设学生认为“ 11号”不是四边形。请学生说明理由。
引入一次分类:平面与立体图形。
b.“6号”不是四边形,并说明理由。突出特征:边不是直的。(板书:直的)
因为边不是直的而不是四边形,还有谁?(4,12号)
c.5号不是的理由,突出:因边的数量排除了1和5。【课件上最终的图】
设计意图:判断四边形时,从个别有质疑的图形开始研究,从“边的数量”、“边的曲直”、“平面与立体”分类研究,是让学生学会由一个不符合条件的图形认识到一类不符合的图形,来了解四边形的图形特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图形研究就是从“边”、“角”两个维度来认识的。
】3)概括特征:剩下的为什么它们都是四边形呀?(4条边,4个角)
4)小结:说的特别好,你除了了关注边,还会关注角。研究四边形,除了从“边”的角度来研究,还可以从“角”来研究它。
4.完善四边形特征的认识。
数角:四边形真的会有4个角吗?我们一起来数数看?
5.巩固图形特征。
1)画:画一个四边形吗?画一个人家想不到的四边形。
2)判断:图形画的都不一样,怎么都是四边形呢?
6.小结:你们学会了从边和角两个角度,判断它是不是四边形?
设计意图:从感知四边形的特征,到特征的具体认识,到对特征认识的完善,最后巩固并总结特征。我们始终引导学生从“边”“角”两个维度观察。
为后面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特征认识提供研究方向和方向。】
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1.画---感知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
出示不同长方形变式图【增加图,截取放右边】问:它既是又是图形?
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联系?长方形又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继续来研究。
2.搭长方形:理解长方形的特征。
1)选小棒:你要选几根?选哪几根呢?同桌互说为什么这么选?
a、搭不成:研究边的长短:
左边的4根小棒为什么搭不成呢?理解“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
(板书:上下相等,左右相等)
b、能搭:过渡)右图四根小棒一定能搭成长方形吗?
2)搭长方形:动手搭。
a、研究边的位置:
出示右图,找搭不成的原因。揭示长方形需要上下边、左右边相等。
修改板书:对边相等。)
b、研究角的大小:
出示右图,对边相等了,它怎么还不是长方形呢?
板书:4个直角 )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采用从选小棒,再到搭长方形,从搭不成的4根小棒到可能搭成的4根,在选择小棒时学生对长方形的“边的长短”有了认识;在搭的过程中又对“边的位置”有了理解,了解了邻边与对边关系;最后还发现,不仅关注“边”,还要关注“角的大小”。从“边的认识”到 “角的认识”,长方形的特征认识水到渠成。
】3)验证长方形:
怎么验证一定是长方形?
a、验证边:
b、验证角:
3.揭示长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
小结:当四边形的边变得特殊了,特殊在(对边相等),角也变特殊了,特殊在(变成4个直角),这时候,我们就说长方形就是特殊的四边形。(板书:特殊)
设计意图:再次回到图形的“边”“角”两个研究方向,只有资料符合要求的时候,才能说它是长方形。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
同时经过选小棒,搭长方形,验证长方形的过程,体验了当对边和角的要求逐步增多,图形也就越变得越特殊。】
4.认识长、宽。像这样对边相等的一组边叫做长或宽,介绍名称后学生熟悉名称。
5.判断是否是长方形(右图)
设计意图:逐一判断,感受一组对边相等到两组相等。然水平放置到变式图形,最好感受正方形的特殊性。】
三)认识正方形特征及与长方形关系。
1.感知正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认识正方形特征:
5号是长方形吗?
生质疑)2.概括正方形的特征:
1)那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板书:4条边相等)
当长方形的边越来越特殊,特殊成4条边都相等时,它就成了正方形。(板书:特殊)
2)教学“边长”
3.想象图形:
1)根据一条长5厘米线段,想象长方形(多种)。
2)再给一条3厘米的线段,想象长方形(唯一)
3)比较(1)为何多种?而(2)是唯一?
4.理解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比较想象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不同之处。
1)根据一条长5厘米线段,想象正方形:
2)提供5厘米线段想象出很多个长方形,而正方形怎么只有一个呢?
设计意图:想象的过程是给学生对图形特征的再认识过程。在比较中发现只用一个边的资料就能确定正方形大小,而长方形是需要两个数据才能确定图形大小。
从长方形到正方形的演变,深刻的理解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四)回顾板书,整理全课。
八、练习设计。
1.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动手操作。
1)按照下图从长方形里剪一个正方形,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剪?
2)若长方形长8厘米,宽6厘米,剪出来的正方形边长是( )厘米。
剩下的图形是长方形,长( )厘米,宽( )米。
九、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研究,我想从5个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课开展教学后的思考。
1.从起点出发,找准教学落脚点。
从学生的调查分析入手,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我发现我不应该从对“四边形”的0认识开始教学。所以,抓住学生已有对四边形的模糊感知,四边形有“4个角”“4条边”开始引人,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来清晰的认识图形特征,学生学习兴趣高。
2.以“一个”带“一类”教学,使四边形特征认识更深刻。
在判断四边形时,有些图形是容易有争议的,从有争议的一个图形,研究它不符合的原因,从而带动同类不符合条件的图形。这样教学后,孩子的思路不再零散,更加有条理性。
3.通过先“选”小棒再“搭”长方形,破学习难点。
用“选扣条,搭长方形”这个教学过程,是我在对长方形教学有过失败经验之后琢磨出的方法。以往的教学总感觉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流于表面,今天用选扣条搭长方形的方法较好的破了我们的教学难点。学生从选,到搭,到搭的多种,到只有一种是长方形的过程演变,先对“边的长短”考虑,到“等边的位置”考虑,到对“角的大小”要求,要求不断的增加,同学们也完善长方形特征的认识,并且很好的感知到当条件的增加,也就意味着图形越来越特殊。
4.通过”想象与比较“的方式,建立图形联系。
用一条5厘米的边去想象长方形,个数多种,到再提供宽3厘米的图形是唯一的,学生体验到长方形的需要长宽两种数据定图形,而正方形只用一条5厘米的边就能定图形,找到两种图形的不同。同时又发现当宽的资料变长变到和长相等时,也就是邻边相等的时候成了正方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图形的认识又再次升华,同时为后面的周长教学埋下了铺垫。
5.两个维度保驾护航”种子课“,开启图形认识之门。
本课教学始终围绕“边”“角”两个维度认识图形。其实,图形不就是研究它的角和边吗,当边的数量发生变化,图形也就跟着变了,角的大小也就变了。所以这个研究角度是非常有意思的。
给学生一把钥匙,他就能开一扇门,今天的教学我给的就是一把认识图形钥匙,为孩子开启图形认识之门。
认识长方形 正方形和圆 第一课时
认识长方形 正方形和圆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苏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一年级 下册 第16 18页的内容。设计理念 爱因斯坦曾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思维的火花。数学即生活,生活即数学 生活数学的观念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正方形》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与平行四边形 矩形 菱形有着紧密的联系,被编排在学习平行四边形 矩形 菱形的后面,可以说是对前面学过的四边形的综合与总结。第一课时是学习正方形的性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澄清一些模糊的概念,同时为下节课学习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矩形 正方形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矩形 正方形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要研究的是矩形的概念及性质和判定,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 菱形的概念及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通过直观操作 平移 旋转和测量等手段以及简单的说理和初步的推理比较系统的研究了平行四边形对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