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学案 第一课时

发布 2020-09-15 01:46:28 阅读 8922

第十六课、《听听那冷雨》自学学案(第一课时)

姓名班级日期编辑:高亚飞。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2.解决课文生字词,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一、走近作者。

余光中,2023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他也自称“江南人”。2023年随父母去了香港,2023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2023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2023年,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

余光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他说“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自己“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他说:“写来写去,文体纵有变化,有一样是不变的,那便是我对中文的赤忱热爱。如果中华文化是一个大圆,宏美的中文正是其半径,但愿我能将它伸展得更长。”

面对悠远而丰满的中华文化,传统文化血脉浸润的诗人正跨越着空间的乡愁,又沉浸在时间与文化的乡愁中。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对中华民族及其博大悠久的历史文化,作者几十年来都保有强烈而深沉的尊敬仰慕。

“乡愁是根深蒂固的人之常情,但不完全由地理造成。一个人多年后回到故乡,仍然可能乡愁不断,因为他所熟悉的故乡已经改变了。我当年离开内地:

掉头一去是风吹乌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这乃此生最大伤痛。幸好那时我已21岁,故土的回忆,文化的濡染已经深长,所以日后的欧风美雨都不能夺走我的汉唐魂魄。”

“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大陆,壮士登高叫她九州,英雄落难叫她江湖。还有那上面正走着的,那下面早歇着的,所有龙族。还有几千年来还没有演完的历史,和用了几千年似乎要不够用了的文化。

……从2023年到2023年,几十年间,作者经历了离别家园的痛苦,浪迹天涯的辛酸,始终在精神上与祖国文化血脉相连。他的作品,无论散文、诗歌,都充满浓郁的传统意识和乡土观念,抒发出浓浓的去国怀乡之感,强烈的思乡思亲之情。剪不断的,跨越时空而来的,无尽的乡愁。

二、写作背景。

余光中于2023年离开厦门去香港,2023年到台湾,本文创作于2023年,正如文章中所说,离开大陆已经25年了。几十年来,余光中经历了离别家园的痛苦,浪迹天涯的辛酸,却始终在精神上与祖国血脉相连。他的作品,无论散文、诗歌,都充满浓郁的传统意识和乡土观念,抒发出浓浓的去国怀乡之感,强烈的思乡思亲之情。

本文作为余光中散文的代表作,表达了流落在台湾的大陆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

三、夯实基础。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料峭裾( )边黔( )首仓颉滂沱( )

空濛蠕( )动咬啮( )氤氲岑( )寂

幽黯羯( )鼓寒濑( )舔舐啁啾( )

2.选出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

a.淋漓蠕动琐屑安慰濡慕潇潇雨歇。

b. 淅沥万籁苔藓忐忑不安惊心动魂。

c. 霹雹缭绕咀嚼冥思苦想皑皑白雪。

d. 惊蛰铿锵弥漫蠢蠢欲动沟壑纵横。

3.解释下列词语。

料峭:氤氲:

岑寂:蓊郁:

寒濑:石破天惊:

四、艺海拾贝。

乡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雨铃铛》第一课时导学案

一年级第十单元 雨铃铛 训练案 第一课时 主备人 学校 洋河镇蔡家堡小学。一 找朋友连一连。sh sh xi ng f ng zi y chu n zh o hu g n ku i 房子招呼沙沙响一串赶快。二 我会组词。新招快。沙呼响。三 造句 快乐。四 按课文内容填空。春雨洒在 好像串串 它在招呼...

第一课时听听声音

盱眙县实验小学姜丽丽。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 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2 让学生在感知声音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3 能分辨声音的大小 高低 远近 方向加以区分和鉴别。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教学难点 分辨声音的变化。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尽量多地...

雨巷导学案第一课时 1

嫩江一中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一 雨巷 第一课时主备人 胡伟华审核人 授课时间 2010年9月。学生姓名 学号 课前批改 课后批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 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2 体会 雨巷 的象征义。3 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与鉴赏,咀嚼诗歌语言,体味诗歌所具有的音韵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