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课型授课人。
新课陈燕杉。
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讲授法黑板、粉笔。
授课班级宝山中学高一(11)班。
1、了解分类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2、多角度、多标准对化学知识进行分类,教学方法。
体验分类的重要性教具。
教学步骤内容记要。
引入】请同学们翻开目录,找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第二章第一节,在那一页?【学生】翻目录。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师】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在p24页。
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能够这么快速地找到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呢?【生】回答。(答案不一)
师】因为主编在编写这本书的时候,事先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必修1分为四章,每一章再继续分节,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目录很快找到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引导】分类给我们带来方便,请同学们找出分类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生】qq好友的分类、班级的分类、垃圾桶的分类、网页导航等等【师】详讲qq好友的分类。
过渡】举了这么多的例子,那分类的概念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4第一段,找出分类的概念。
板书】(一)分类。
1、概念:p24【生】齐念。
强调】“标准”加了双引号,表示强调,那什么是“标准”呢?通过练习题了解什么是标准?请同学们按照不同的职业类型对下列人物进行分类。
【副板书】职业张杰运动员爱迪生科学家科比歌手刘翔。
居里夫人李宇春【师生互动】师生共同连线。
师】像这道题我们是根据他们不同的职业类型为标准进行分类的,这里的“职业”就是我们所选的标准。所以,分类法的前提是首先确定标准。【板书】2、前提:先确定“标准”
讲述】先确定分类的标准,再选择分类方法,像刚才这道题是按照“职业”为标准对人物进行分类的,只用了一个标准,我们称为“单一分类法”【板书】(二)分类的方法。
1、单一分类法(一个标准)
转折】单一分类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李宇春,很多人叫她“春哥”,以及她的穿着打扮,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是男性。如果我们再选择一种新的标准对他们进行分类的话,那是不就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呢?
这里,我们再选“性别”为标准来对他们进行分类。
职业张杰性别。
运动员爱迪生。
科学家科比男歌手刘翔。
居里夫人女李宇春。
分析】像这种用了“职业”和“性别”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称为交叉分类法。【板书】2.交叉分类法(多个标准)
生】听、记笔记。
讲述】打开课本p24。看图2-2,观察、分析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按阴阳离子为标准来分类,按阴离子分为钠盐和钾盐。按阴离子分为硫酸盐和碳酸盐,属于交叉分类法。
【过渡】课前我们通过目录找到所要学习的内容属于分类后再分类,不断地开枝散叶,类似于一棵树,我们称为树状分类法。
板书】混合物。
金属单质物质单质。
非金属单质。
纯净物。有机物。
化合物氧化物无机物酸。
碱盐【当堂练习】请同学们将黑板上的物质进行分类。
o2h2so4naclcuco2c空气hclmg(oh)2baso4合金naohfefe2o3溶液。
讲述】像这样,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标准,就可以对物质进行再细分,像氧化物、酸、碱、盐可不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再对它们进行细分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副班书】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成盐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强酸:无氧酸:
酸弱酸:含氧酸:挥发性酸:一元酸:二元酸:难挥发性酸:多元酸:碱强碱:难溶性碱:
弱碱:可溶性碱:可溶性盐:正盐:盐酸式盐:难溶性盐:碱式盐:【巩固练习】找茬题:1、
2、空气。板书设计】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一)分类。
1、概念:p24
2、前提:确定“标准”(二)分类的方法。
1、单一分类法(一个标准)2、交叉分类法(多个标准)3、树状分类法。
混合物。金属单质。
物质单质非金属单质。
纯净物。有机化合物:乙醇、甲烷。
化合物氧化物无机化合物酸碱盐。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分类的方法。2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3 初步建立同类物质具有共性的观念,初步学会不同类物质间转化的方法。4 认识到分类思想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5 通过认识到分类的重要性,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 物质变化的奥秘。回顾与思考。1.生活中应用到分类法的例...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 知道分类的多样性 3 掌握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2.过程与方法。1 学会运用观察 比较 归类的方法,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科学的 系统的研究,发现变化规律 2 通过小组合作,经历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过程,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建立物质...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 知识脉络。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 酸 碱 盐 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 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