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第一课时也绽放精彩20151116下

发布 2023-11-10 05:55:06 阅读 7637

让第一课时也绽放精彩。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篇课文的教学往往很难在一节课40分钟内完成,一般都要二到三课时。于是,人们习惯将学生接触新课文、初读文本的那节课教学称之为第一课时。认真审视第一课时,它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

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能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还能为学生深入感悟文本铺平道路,为形成第二,第三课时的精彩蓄积力量。有了第一课时扎实有效的教学,第二课时才能亮点迭出。

一、第一课时现状

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公开课或研讨课,很少有人执教第一课时。老师们要么认为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方法;要么认为第一课时没有意思,上不出精彩。总之,第一课时被忽视了,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纵观现实中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发现,第一课时的教学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错位式教学。语文课变成了单纯的资料展示课、书法指导课、放羊式的朗读课……第一课时学生远离文本,游离于文本之外,教师主导偏离,指导缺失,教学没有了重点,失去了重心,随意性很强。第一课时失去了语文课堂的本真、产生了错位,课堂不再是语文的,不再是师生共有的。

教师只求广度,不求深度,主题不突出。

二是越位式教学。学生不能充分读书,只读。

一、二遍课文,有时甚至一遍不读即去理解、感悟文本,**文章内涵、品味语言文字,结果学生书读不正确、读不流畅,也就无法深入文本,理解课文,体会情感。第一课时包办了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缺乏主次之分,结果是走马观花,学生收效甚微。

三是八股式教学。所有课文的第一课时都采用“揭示课题→自由读文→反馈字词→概括全文内容→分段写段意”的固定的教学环节,没有因材施教。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失去了激情,学生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教学目标确立

那么,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才是做好了第二课时教学的铺垫?才最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呢?

从阅读教学常态课来看,识字学词,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应是第一课时的份内目标;读懂课文,品味词句,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无疑是第二课时的主要追求。我们既不能把本该第二课时才学习的教学内容提前到第一课时,也不能使第一课时该落实的教学目标遭到旁落或匆匆走个过场。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课文文体、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三者的关系,要遵从学生的阅读规律,合理地制定学习内容,体现与第二教时教学目标的区分度。

1.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各班的学生在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方面有差异。如该班学生整体水平较高,自学能力较强,学生预习时遇到的词句障碍较少,就不要把字词教学作为重要目标,不妨提出稍高的要求。反之,则以字词教学为主,允许有一个“逐渐逼近”的过程。

2.不同的年段,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范围狭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字词教学为第一课时重中之重。中高年级学生由于认识水平提升,视野不断拓宽,花在字词教学上的功夫则减少,重点应放在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在读通、读顺文章的基础上进行的“篇章”教学,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不同的文体,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对于识字、写字量大的一般记叙文,要偏重字词教学;对于感情强烈的诗歌、散文,要偏重朗读训练;对于简单的说明小品文、历史故事,可以在第一课时理清文章的基本构架,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

三、教学策略优化

第一课时的如何设计才能取得更高的教学效率呢?我认为,首先要找准切入点,让学生乘兴而来;其次要构建阅读场,让学生尽情读书。具体地说,可以分为如下6步:

1.提前预习,做好课始准备。

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

上新课的前一天晚上,我们都会布置预习作业,但真正的预习效果怎样,又有多少学生真正去好好预习了?不少同学往往敷衍了事,甚至不把预习当作业,一听到这样的作业,个个欢呼雀跃。在他们看来,预习等于没有作业,不要抄写,读不读谁也不知道。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应该在我们老师,在于我们老师布置任务不具体,检查不到位,给了学生偷懒的机会。鉴于此,我觉得教师应像指导课堂学习那样引导学生预习。如果布置预习作业,那么这一天其他的作业就要少布置,给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

布置预习作业要讲明预习要求,并在第二天早读课进行检查。有布置,有检测,学生自然不敢偷懒。中年级开始布置预习,因为刚刚接触“预习”,这一环节可放在课内,并提出明确的要求。

如标出段序、读通课文,圈画生字,理解词语,画出好句,提出疑问等。随着预习习惯的养成,到了高年级,这一环节便放在课外,要求也更高。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预习作业应该有所区别,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常熟的陈苑布置这样的预习单:

名人卡:搜集爱因斯坦的资料,进行资料整理,并用简单的几句话写下你对人物的评价。

朗读卡:结合课后的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熟读课文。记录在朗读过程中容易读错的字词或是句子,以此提醒同学。

生字记忆卡:挑选难写的或是容易写错的几个生字,注意记忆,可以是拆字法,可以是记忆小口诀等。

课文内容卡: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摘抄描写爱因斯坦穿着以及外貌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围绕课后练习第5题进行思考: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在相关词句边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课堂上,教师再适时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如此坚持不懈,便可培养起良好的自学能力。同时,通过预习,提高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简化了一些教学环节,课堂上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感知课文内容,甚至可以适当融入一些品读感悟的内容。

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激趣导入,助生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和**的欲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新课文,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吸引学生学习,能否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真心学习,至关重要。为此,教师要依据学生学情、课文体裁等多种因素,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阅读期待。或简述或激情叙说或资料巧现,让学生在教师激情的话语中,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人的**中,在恰当的材料中走进文本,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

如,教学《牛郎织女》(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我们就可以让孩子们欣赏一段黄梅戏《到底人间欢乐多》,让学生在马兰的甜美动听的歌声中,脑中产生画面,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

再如,学习《二泉映月》一文,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同学们,听说过《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吗?这是江苏无锡的一位民间艺人瞎子阿炳创作的二胡曲。

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了《二泉映月》后感慨:‘这首曲子应该跪下来听……。

这首曲子为什么需要跪下来听?跪的究竟是什么?它有怎样的旋律,这旋律究竟表达了瞎子阿炳怎样的感情?

让我们一起走入《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感受阿炳创作的心路历程。”这里,以一个名人的高度评价作为课文引子,唤起学生好奇和疑问,激起学生内心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期待,走进阿炳《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探求阿炳心路历程。

3.不遗余力,抓好初读环节。

阅读教学要强化初读,延迟开讲。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应是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准、读顺,教师要做到书不读熟不开讲。初读充分将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深入文本。如何抓好初读?

第一.给予充裕的读的时间。允许读读圈圈,读读查查,读读说说,鼓励学生把拗口的地方多读一读,直到读通读顺为止。难读的语段要耐心地一遍遍指导学困生朗读,努力达到朱熹所主张的:

“凡读书……须要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的要求。我把读正确归纳为“三不”,即不添、不漏、不错。

第二,初读指导还应有层次。针对高年级学生特点,初读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要求学生借助生字表读通课文,这一环节需要的时间较长。

让第一课时也精彩

小雨。在我们老师看来,小学语文教学中,第一课时似乎没什么好讲的,无非就是学学字词,读读课文,理理文脉,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也往往是思想倦怠 毫无兴趣的度过。不像第二课时,可以品悟文本,解词赏析,更加让学生感到兴致高昂 乐不思蜀。这样一来,第一课时也就不被教学者所重视。然而,...

小学语文让第一课时也精彩

听连吉灵老师执教的 祁黄羊 的心得体会。语文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然而谈起第一课时教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或公开课研讨中经常被许多老师忽略和冷落,原因十分简单 内容单调,上不出 精彩 3月6日,小学语文教研室连吉灵老师盛...

以“点”带面让第一课时绽放精彩

泰兴市大生小学袁向军。曾几何时,听课不少听语文课堂教学评估课,然而发现不少教师选择的课时都是第二课时。究其原因是第二课时好上,而第一课时教学没有精彩的点,即使教学有教学内容也讲不出味来。那么第一课时教学中,语文教师是怎么教学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走进了语文教师第一课时教学的课堂,发现平时的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