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的分析。
1 )《课标》的要求: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掌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会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包括加水稀释的计算,)了解溶质质量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 )在本学科中的地位、作用:
溶质质量分数是继化学是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又一重要的化学计算。学生学过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在第八单元含杂计算中,学过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本课题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前面学过的这两种计算既有相同之处(分子、分母的确定),又有不同之处(关系量的范围不同);在今后综合计算中,仍然会涉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使本课题的学习不断延伸。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认识水平上来看:学生在学习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式,已经初步认识到解化学计算题,从已知入手找可知,通过所求找需求的解题思路。
本节课突出在溶液的知识范围内找准关系量。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思考问题、习题演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初步发展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及其简单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
教学方法手段:
1 .“建构主义理论”的“前概念”策略:在根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学生对已知量、未知量关系的分析已有一定经验,具备了一定的 “ 前概念 ” 基础。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逐层训练,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总结方法。
2 .由感性到理性的策略:让学生充分感受盐水的浮力大小上升到理性的过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享受学习的乐趣。
3 .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把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放在首位。本节课用 “浮鸡蛋” 创设情境,用小学的除法引领新知识,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同时让学生体会由此及彼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
设计理念:借助生活经验,类比迁移,联系原有知识,以旧带新。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
老师:请同学们看下面几幅**:(死海**)
老师: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
学生:盐份多,浓度大。
老师:活动与**。
分小组进行**实验①鸡蛋在水中漂浮。
取一个烧杯,加入100 ml水后放入一只鸡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实验。
硫酸铜溶解于水。
在三只试管中各加入10 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1.0 g、2 g(提前称好)固体硫酸铜。
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分析,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师生一起归纳小结:
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来粗略的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无色溶液来说,显然就不能用颜色来判断溶液的浓与稀了,如何表示这种溶液的组成呢?
二、引入新课。
1、质量分数的定义:
教师布置了预习:说说看:
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就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教师跟着板书:)
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教师:同学们归纳得不错,这正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其实,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有很多:如体积分数,我们今天先学质量分数。
思考:1)如果有长度,体积,质量,用哪个量来参与质量分数的计算?
2)如果没有质量但是给出体积的密度了,怎样换算成质量?
3)请你在表中任选1~2组数据来计算对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生:尝试练习,并顺利完成。
例题1,学生说思路:
教师:(板书讲解解答过程)
解: 教师小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另一个等式: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有其它算法吗?怎么避免忘记最后一步的错误?
小结:如果我们能将这两个等式熟练运用,那么只要知道了“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四个量中的任何两个,我们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
3、质量分数公式的变化。
教师:再看质量分数的公式,它与我们小学学过的除法运算相似。溶质是被除数,表示出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溶剂质量==?
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例1:注意格式规范。
练习:书47页4,看看这里给出的是质量还是体积,你该怎样解决?
4、再看例2,小组讨论:
a解释:稀释是怎样的过程,b稀释前后,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剂质量分别有怎样的变化?
c将稀释前后的溶质质量的表达式分别写出?
d将例题完成写在练习本上。
5、小组讨论2
下面同学们再做这样一个练习:在一次**活动中,小江同学在实验室找到一瓶氯化钠溶液:标签不全,如下。
请你联系溶解度知识及给出的数据估计,这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大是多少?所含溶质最多为多少克?溶剂为多少?,
学生小结(回忆)
师生共同叙述:进行本课小节。
1认识了用质量分数能准确表示溶液的浓稀,2知道了质量分数的求算方法,及相应的变化。
3与前一节的溶解度建立了联系,知道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大不会超过其饱和溶液中的质量分数。
作业:请你找到溶液标签、记录内容并计算其中各种溶质的含量。
设计一个简单的关于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题目,设计好后组内交换练习,互批。将你们组设计题目,选优参与组间评比。 比出题语言的严谨,比解题过程的规范。
下一节预习内容:
1、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具体如何操作?
2、所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小,可能原因有哪些?
板书设计。课题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计算公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x 溶质质量分数。
教学反思: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溶质和溶剂,溶液的概念。这三个概念和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运用。
但是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个概念学生在学习之前没有接触, 是一个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虚无缥缈让学生觉得难以把握。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种溶液组成的浓度表示方法。浓度学生都有所了解,教学时通过两个实验,让学生先理解浓度,尝试用浓度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
浓度大即溶质的质量分数大,浓度小即溶质的质量分数小,这一目的较好的达到了,为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奠定了基础。,
溶质的质量比溶液的质量便是溶质的质量分数。此时学生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有所了解。适时让学生做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的题,学生多加练习两到三题,这个概念基本上便能明白。
课本上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借用小学除法的运算关系理出,将公式转化为以下三种变化。
1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已知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3. 已知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液的质量。
能有效地帮助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
对于第二种计算题,已知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量的题。学生读题时面对如此多新学概念的计算时心里会发慌。我用运用学生熟悉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明白。
如,教学时,我用0.5斤盐与4.5斤作水比喻,盐为溶质, 水是溶剂。
溶质的质量分数便是盐在盐水里的比例。意在理解各概念。再转化为学生不熟悉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题目。
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做些题目来就轻松多了。
有关溶液的稀释问题,这一环节处理的比较好。
经过小组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a解释:稀释是怎样的过程,b稀释前后,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剂质量分别有怎样的变化?
c将稀释前后的溶质质量的表达式分别写出?
花了点时间,但有效地分散了难点,不能求快,欲速则不达。
3.对于练习中,溶液质量分数以饱和溶液为最高限的认识这一设计比较好,能将本节知识与前面的内容衔接起来。
在学生的实际计运算中有以下几点出错较多:
1.已知溶液的密度与体积时,学生根据公式m=ρv求出的质量不明确是溶液还是溶质的质量。
2对溶质与溶液的质量关系中常出现两者的混淆,以至于出现溶质质量乘质量分数的状况,这两方面还要再创设点学生活动,来强化和细化一下。
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 第九单元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2.学会用数学方法转化解决化学问题,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课前延伸。1.溶液是由和组成的。溶液的质量。2.日常生活生产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到很多溶液,请同学...
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一课时
一 素质教育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 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计算。2 过程和方法 采用讨论式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 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其思维品质。二 重点难点。重点 溶液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难点 对溶液质量分...
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第一课时
第九单元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一课时 1 20 时,向80 中加入20g 蔗糖,蔗糖完全溶解,则溶液的质量为。由上述题目可得 溶液质量的质量的质量。2 20 时,用标有a b c d的四只相同的烧杯,a b c都盛放100 d中盛放60 然后向a中加入10g蔗糖 向b中加入25g蔗糖 向c中加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