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一课时

发布 2024-03-02 19:15:06 阅读 8535

二、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节课我采用"创设情景,揭示课题讨论交流,实验**应用知识、体验成功联系生活,**性质归纳小结、反思提高"来展开,在探索三角形全等判别方法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发现课本上给出的判别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全等条件,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他们都能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学习方法:古语云"学贵有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乐于**、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为此,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掌握以下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让学生经历画图、观察、剪切、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学会自己探索知识,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形成勇于探索的意识。

2)、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学会说理和推理。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我设计以下两个问题:

1、已知:△abc≌△def,你能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吗?

2、小明有一个三角形纸片,你能画一个三角形与它全等吗?如何画?与同伴交流你的画法?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交流,适时引导。

学生活动: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设计这两个问题,一方面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相应得知识,为学生的自主**提供方向和方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提出:

利用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义来作图,需要知道六个条件。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吗?一个条件行吗?两个条件、三个条件呢?(引出课题)

二)、讨论交流,实验**。

1、探索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几个条件

在学生前面讨论的基础上,我提出以下问题:

1)、只给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角)画三角形时,大家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分别按照下面的条件做一做。

、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一条边为3 cm.

、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30°和50°.

、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4 cm、6 cm.

对于问题(1),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画,让后让同座之间相互观察:

只给定一边:

只给定一个角:.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从而认识到:只给出一个条件时,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

对于问题(2)先让学生讨论有几种情况,体会分类讨论的必要性,然后把学生分为三组,每组分别去解决(2)中的一个问题,再让各组学生展示学生所画的三角形并交流解决的方法及获得的结论。

小组一:解决问题①、 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一条边为3厘米。

画出的三角形几乎都不一样。

结论:这三个三角形不全等。

小组二:解决问题②,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30°和50°,画的三角形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样。

结论:这两个三角形不能重合,即不全等。

小组三:解决问题③、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 cm、6 cm,所画出的三角形也不全等。

我这样设计的理由是新课程标准倡导,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里一方面引导学生动手去画,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既让学生获得知识,又让学生学生获得方法。

为后继的学习积累经验。

师述:我们通过画图、观察、比较知道,只给出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那么给出三个条件时,又怎样呢?

接着提出以下问题: 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去讨论,引导学生将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在三角形3个角和3条边中,从中取3个条件,有几种情况。让学生体会分类讨论的方法。

我这样设计使后面讨论的方向更加明确,为学生的自主**提供保证。

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边、边。

我们来思考下面两个问题:做一做: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40°,60°,80°.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4 cm、5 cm和7 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对于问题(1)鼓励学生去思考,只要学生能列举出反例即可,对于问题(2)先引导学生交流画法,然后鼓励学生去画,并将所画的三角形剪切与同伴的是否重合。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你能发现什么结论?

你是如何获得的?若改变三角形三边的取值,你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吗?

教师活动:参与学生的活动,并适时给与指导,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总结所获得的结论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展示所画三角形。

2、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如图。在△abc和△def中。

ab=de bc=ef ac=df ∴△abc≌△def.(sss)

我这样设计是因为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向学生提出问题后,帮助他们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三)、应用知识、体验成功。

例:如图,ab=cd,bc=ad,问△abc与△cda全等吗?是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观察图形,交流说明全等的方法。

教师活动:启发学生动脑,鼓励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维。然后教师板书理由:

解:△abc≌△cda,理由如下:

在△abc和△cda

∵ab=cd bc=adac=ca ∴ abc≌△cda(sss)。

方法归纳:公共边的应用。

拓展:问:ad与bc平行吗?为什么?

这样设计,一方面让学生应用"sss"条件,体会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维,为学生书面表达提供范例。

四)、联系生活,**性质。

问题:取三根长度适当的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框架,你所得到的框架的形状固定吗?用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的形状固定吗?

学生活动:用细纸条代替木条。用大头针固定,做实验并交流自己的收获。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展示所作的三角形、四边形,并交流所获得结论。

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

1)、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例子吗?

2)、图(2)的形状是可以改变的,它不具有稳定性。,你如何才能使图(2)的框架不能活动,也具有稳定性?

这样设计,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三角形稳定性及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验数学**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辩证思想,感受数学美。

五)、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先鼓励学生回答,然后帮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归纳:

1)、知识方面: ①只给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两三角形全等;

、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技能方面:说明三角形全等是要注意公共边的应用。

3)思想方法方面:画图、剪切、重叠等动手操作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分类讨论,是复杂问题明确化,简单化;

说明线段的相等、角的相等,可转化为说明三角形的全等。

这样设计,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设计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交流,由学生回顾所学内容,从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加以归纳,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运用知识,有利于学生积累解题经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图,为以后继续学习服务。

六)、布置作业,分类达标。

1、(基本题). 课本p140习题;

2、(提高题) (1)活动与**。

一个六边形钢架abcdef.由6条钢管连接而成(如图所示),为使这一钢架稳固,请你用三条钢管连接使它不能活动,你能找出几种方法?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思考、探索,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如图,ab=df,ac=de,be=cf,bc与ef相等吗?你能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吗?说明你的理由。

设计这两个问题,使作业的设计突出一个层次性,满足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需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 、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既体现知识,又体现方法,让学生一目了然、有条理地知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

1.从本节课开始,学生要逐步学习几何命题的证明,正式进入逻辑推理的系统训练阶段,也是学生学习推理的入门阶段,因此,要把增强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和信心,作为本课的首要任务.

2.本节内容要讲授三课时,第一课时要学习“sas”公理,并进行简单的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教材通过画图剪纸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sas”公理,学生对使用量角器画相等角可能较生疏,这是本节的一个难点,因此,我注意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角器,准确画图,以免影响“sas”公理内容的学习和冲淡运用公理证题的训练。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教案

4.3节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一课时 授课人 汤瑛地点 初一4班时间 2015年4月2日上午第二节课。一 教学目标。1 掌握三角形全等的 边边边 sss 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2 能运用 sss 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运用。发展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3 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一课时 ”教学实录与反思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一课时 教学实录与反思。作者 王涛。初中生世界 初中教学研究 2017年第07期。一 课堂实录。1.复习定义,温故知新。师 投影图1。我们来回顾一下,什么叫作全等三角形?生1 两个能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作全等三角形。师 将 abc向右平移与 def重合。就像这样,此时3对边 3...

探索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教学建议

内容分析 为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材安排了比较充分的实践探索和交流的活动,没有直接给出sas,asa和sss,让学生分别作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后,经过比较确认这几个条件 改变了传统的教材处理方法,使学生在实验 和交流等活动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过程流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