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教案

发布 2024-03-02 19:05:06 阅读 1914

4.3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

授课人:汤瑛地点:初一4班时间:2015年4月2日上午第二节课。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sss”)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能运用“sss””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运用。发展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4、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经历画图、观察、比较、推理、交流等环节,从而获得正确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并能利用它判定两三角形是否全等。

难点:探索思路的选择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sss”条件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已知:△abc≌△def,你能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吗?

2、小明有一个三角形纸片,你能画一个三角形与它全等吗?如何画?与同伴交流你的画法?

引出课题)二)、讨论交流,实验**。

1、探索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几个条件

在学生前面讨论的基础上,我提出以下问题:

1)、只给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角)画三角形时,大家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从而认识到:只给出一个条件时,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

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分别按照下面的条件做一做。

、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一条边为3 cm.

、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30°和50°.

、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4 cm、6 cm.

先让学生讨论有几种情况,体会分类讨论的必要性,然后把学生分为三组,每组分别去解决(2)中的一个问题,再让各组学生展示讨论成果。从而得出:给出两个条件时,依然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

3)只给出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那么给出三个条件时,又怎样呢?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

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边、边。

我们来思考下面两个问题:(多**展示)

做一做: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40°,60°,80°.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4 cm、5 cm和7 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

3)从上面的活动中,你能发现什么结论?你是如何获得的?若改变三角形三边的取值,你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吗?

结论:1、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2、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如图。在△abc和△def中。

abc≌△def.(sss)

三)、应用知识、体验成功。

例1:如图,ab=cd,bc=ad,问△abc与△cda全等吗?是说明理由。

解:△abc≌△cda,理由如下:

在△abc和△cda

abc≌△cda(sss)。

方法归纳:公共边的应用。

拓展:问:ad与bc平行吗?为什么?

四)、联系生活,**性质。

例2:问题:取三根长度适当的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框架,你所得到的框架的形状固定吗?用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的形状固定吗?

结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

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

1)、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例子吗?

2)、图(2)的形状是可以改变的,它不具有稳定性。,你如何才能使图(2)的框架不能活动,也具有稳定性?

五)、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练习册:4.3节(一)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一课时

二 教法与学法。1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节课我采用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讨论交流,实验 应用知识 体验成功联系生活,性质归纳小结 反思提高 来展开,在探索三角形全等判别方法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发现课本上给出的判别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从而引导学...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一课时 ”教学实录与反思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一课时 教学实录与反思。作者 王涛。初中生世界 初中教学研究 2017年第07期。一 课堂实录。1.复习定义,温故知新。师 投影图1。我们来回顾一下,什么叫作全等三角形?生1 两个能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作全等三角形。师 将 abc向右平移与 def重合。就像这样,此时3对边 3...

探索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教学建议

内容分析 为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材安排了比较充分的实践探索和交流的活动,没有直接给出sas,asa和sss,让学生分别作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后,经过比较确认这几个条件 改变了传统的教材处理方法,使学生在实验 和交流等活动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过程流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