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

发布 2024-02-29 19:45:12 阅读 9339

课题18.小猴子下山课时2---1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读准本课8个生字的音。认识“掰、扛、扔、摘、捧、抱、蹦”7个字。2.看懂图意,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读通课文,对照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课件。

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语,认识新偏旁。读通课文,书空生字。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旁注。教学重、难。

点教、学具。

预习要求。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让学生判断哪些**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2.排列**。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

3.练说量词。

1)排**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2)量词训练。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黑板”“一块玻璃”。

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②教学:

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

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习“会认字”。

教师导学: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习生字。2.指导会写的字。

1)教师引学:观察写字表中的汉字,你最喜欢哪个字?说说这个字是怎么写的。(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习。四、熟读课文,巩固生字1.字卡巩固生字。

2)全班**车游戏巩固生字。教师口令:火车火车**开?

2.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评选“最佳代表”,奖励小红旗。(2)指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展示。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1)同桌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

学生对口令:火车火车这里开!

旁注。教后记。

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

本文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四幅插图五段文字,内容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学时,在熟读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小猴子喜新厌旧 最终一无所获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 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要贪得无厌,三心二意,否则最终将一无所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认 猴 结 等12个生字,会写 块 非 等7个生字。过...

《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 猴 结 等12个生字。2.正确 流利地读课文 利用动作理解 掰 扛 扔 摘 捧 抱 这些词 了解并积累 又 又 形式的词语。3.朗读课文,看懂图意,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 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

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解析。小猴子下山 是一篇童话。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 做事明确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