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

发布 2024-02-27 14:50:04 阅读 4099

二、**学习。

一)认识三角形。

1、出示教材第75页例1情境图。

认识三角形时,先观察情境图中的三角形,并联系生活中的三角形进行交流,感知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认识并观察三角形的特征,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充分感知,促进表象形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三角形的图形有一个抽象的初步认识。

2、让学生做一个三角形。

让学生先在组内交流,在全班交流,然后亲自动手做。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怎样能很快作出一个三角形?

3、教师了解学生作三角形的情况,并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学生的制作成果,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精讲点拨。

4、学生学习小组讨论这些图形的共同点,然后全班讨论共同点,共同总结出:这些图形,虽然材料、大小不同,制作方法也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有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实现,“兵教兵”的目的,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其更好地感知三角形的形状。

5、提问:三角形有几个角,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学生抢答,师生共同得出答案。

小结: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个角,三个顶点和三条边。

设计意图:以抢答的形式促进学生牢记三角形的角数、顶点数和边数。

二)认识三角形的高。

1、理解人字梁的高度。

引导学生,看图分析哪条线段表示绳子量的高度。

认识高与底边的关系,2、认识三角形的高与底。

出示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面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对照人字梁,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义。

画一个三角形并作一条高,边画边讲述: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面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学生练习画高,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作三角形的高,就是过一个顶点,作底边的垂直线段,顶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就是三角形高的长度,设计意图:这部分主要是通过师生交流和小组合作来完成的,学生操作时,教师一定要及时点拨,体现学生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思想。

3、测量底和高。

1)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二题让学生动手测量。

2)组织汇报,分别指明说测量的结果。

3)提问:这三个三角形中,三条高有什么不同?分别是从哪个顶点出发?向哪条边作的垂直线段?

4)出示反例。判断哪条线段才是指定底边上的高。引导学生辨析。

5)教师小结:三角形中的低和高是相互对应,相互依存的,一定要注意从顶点出发,向对边画的垂直线段才是高,千万不能搞错。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概念及它们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75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汇报。

2、完成教材第76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化高后,同桌互查,有问题及时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这部分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三角形高的特性。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三角形。

三角形:三个角、三个顶点、三条边。

三角形的底和高:1、三角形的高:垂直线段。

2、三角形的底:对边。

01认识三角形 第一课时 三角形的概念和边的性质 样稿

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1 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三角形的概念和边的性质。基础巩固。1.如图,从图中找出5个不同的三角形,用符号表示为。第1题第2题。2.如图所示的图中共有 个三角形。3.三条线段分别是5 cm,6 cm,12 cm,则这三条线段填 能 或 不能 组成三角形。4.以下列各组线段长为边...

认识三角形 第一课时 学案

七下第三章 三角形 第一节认识三角形 第一课时 导学案。学习目标 1 能够指出三角形的边 角和顶点,会准确表示一个三角形。2.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能够用至少一种方法证明,并能够用此结论解决相关问题。3 会根据三角形的角对三角形进行准确分类。4.知道直角三角形两余角的关系并能够用该结论解决问题...

认识三角形 第一课时 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1认识三角形 第一课时 教案。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三角形的概念,会用几何语言表达三角形及其基本要素 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直角两锐角互余 会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2.数学思考目标 通过测量 操作 想象 推理 交流活动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3.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