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三角形第一课时

发布 2024-03-02 18:45:06 阅读 2677

一、课题:正弦定理。

二、目标:①使学生掌握正弦定理 ②能应用解斜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三、过程:1、引言:在直角三角形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可以由已知的边和角求出未知的边。

和角。那么斜三角形怎么办?

2、情景:早在1671年,两个法国天文学家就测出了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大约是385400公里,你能设计一种近。

似的测量方法吗?--提出课题:正弦定理。

3、新课:正弦定理:在任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比相等,即===2r(r为△abc外接圆半径)

直角三角形中:sina=,sinb=, sinc=1

即c=,c=,c= ∴

斜三角形中:

证一:(等积法)在任意斜△abc当中。

s△abc=

两边同除以即得:==

证二:(外接圆法)如图所示,∠a=∠d,∴=cd=2r

同理=2r,=2r

证三:(向量法) 过a作单位向量垂直于,由+=

两边同乘以单位向量得(+)则+=

|||cos90+||cos(90-c)=

|||cos(90-a)

asinc=csina ∴=

同理,若过c作垂直于得:=

正弦定理的应用:从理论上正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

1、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它两边和一角;

2、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可求其它的边和角。(见下图示)已知a、b和a,用正。

弦定理求b时的各种情况:

1)若a为锐角时:

2)若a为直角或钝角时:

四、例解:例1、在△abc中,c=10,a=45,c=30,求a、b和b

例2、在△abc中,b=,b=60,c=1,求a和a、c

例3、在△abc中,c=,a=45,a=2,求b和b、c 解:两解。

例4、已知△abc,bd为b的平分线,求证:ab∶bc=ad∶dc

分析:前面大家所接触的解三角形问题是在一个三角形内研究问题,而b的平分线bd将△abc分成了两个三。

角形:△abd与△cbd,故要证结论成立,可证明它的等价形式:ab∶ad=bc∶dc,从而把问题转化到。

两个三角形内,而在三角形内边的比等于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故可利用正弦定理将所证继续转化为。

再根据相等角正弦值相等,互补角正弦值也相等即可证。

明结论。证明:在△abd内,利用正弦定理得:

在△bcd内,利用正弦定理得:

bd是b的平分线,∴∠abd=∠dbc ∴sinabd=sindbc

∠adb+∠bdc=180° ∴sinadb=sin(180°-∠bdc)=sinbdc ,∴

评述:此题可以启发学生利用正弦定理将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并且注意互补角的正弦值相等这一特殊。

关系式的应用。

五、练习:1、△abc中,sina=sinb+sinc,则△abc的形状为。

2、在△abc中,求证。

六、回顾:正弦定理,两种应用(重点:判断解的情况,利用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判断三角形形状)

几何画板》:验证正弦定理。

第1步,启动几何画板,单击工具箱上的“直尺”工具,在操作区作出任意三角形abc。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三角形的三条边,依次单击“度量”→“长度”菜单命令,度量3条边的长度值,度量值显示在操作区里,第2步,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选对象,然后依次选中点a、点b和点c,依次单击“度量”→“角度”菜单命令,角abc的度量值出现在操作区。同样方法,度量角bca和角cab的角度。

然后同时选中3组角度度量值,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当光标变成一个黑色箭头时,拖动光标,使3组数据移动到合适位置。

第3步,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选对象,然后选中操作区中线段ab的度量值和角bca的度量值,依次选择“度量”、

计算”菜单命令,弹出对话框,单击“数值”列表下的“mab”、计算器上的“÷”然后单击“函数”下拉列表,选择“sin”,再单击“数值”下拉列表下的“m∠bca”,单击“确定”按钮,操作区**现正弦定理的一个比值。

同样方法,计算出另外两条边和所对角的正弦比值。然后选中3个比值,拖动到适当位置。

第4步,同时选中3个比值,依次单击“图表”→“制表”菜单命令,在操作区制作出一个**,如图93所示。拖动三角。

形的任意一个顶点,可看到操作区的数值变化,但**中的比值始终相等。

第5步,单击工具箱上“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然后双击**,可在**中添加一行纪录。依次单击“文件”、“保存”

菜单命令,保存文件。

一、课题:正弦定理(1)

二、目标: ①使学生掌握正弦定理及其证明 ②会初步应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能力。

三、重难点:正弦定理的推导及其证明过程。

四、过程。1、问题情境:

在直角三角形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可以由已知的边和角求出未知的边和。

角.那么斜三角形怎么办?我们能不能发现在三角形中还蕴涵着其他的边与角关系呢?

探索1、我们前面学习过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在rt△abc中,设c=90,则sina=,sinb=,sinc=1, 即c=,c=,c=,=

探索2、对于任意三角形,这个结论还成立吗?

2、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画三角形、测量边长及角度,再进行计算,初步得出该结论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成立.教。

师再通过几何画板进行验证.引出课题——正弦定理.

3、建构数学。

探索3、这个结论对于任意三角形可以证明是成立的.不妨设c为最大角,若c为直角,我们已经证得结论成立,如何证明c为锐角、钝角时结论也成立?

证法1、若c为锐角(图(1)),过点a作ad⊥bc于d,此时有sinb=,sinc=,故csinb=bsinc,即.同理可得,所以。

若c为钝角(图(2)),过点a作ad⊥bc,交bc的延长线于d,此时也有sinb=,且sinc=sin(180 -c)=.同样可得.综上可知,结论成立。

证法2、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转换,先作出三边上的高ad、be、cf,则ad=csinb,be=asinc,cf=bsina.所。

以,每项同除以abc即得。

探索4、充分挖掘三角形中的等量关系,可以探索出不同的证明方法.我们知道向量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能否从向量的角度来证明这个结论呢?

在△abc中,有.设c为最大角,过点a作ad⊥bc于d(图(3)),于是。

设与的夹角为,则,其中,当∠c为锐角或直角时,=90-c;

当∠c为钝角时,=c-90.故可得csinb-bsinc=0,即.同理可得.

因此.五、例题:

例1、在△abc中,a=30,c=105,a=10,求b、c

例2、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1)b=,b=60,c=1 (2)c=,a=45,a=2

说明:正弦定理也可用于解决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和角的问题。

六、练习:1、在△abc中,a=30,b=26,a=30,求c和b、c

说明:正弦定理可以用于解决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另两边和一角的问题。

2、在△abc中,已知b+c=8,∠b=30,∠c=45,则bc

3、在△abc中,如果∠a=30,∠b=120,b=12,那么aabc的面积是。

4、在△abc中,bc=30,s=,则∠a

七、回顾小结:

1、用两种方法证明了正弦定理:

1)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2)利用向量的数量积。

2、初步应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

附、已知a、b两地相距2r,以ab为直径作一个半圆,在半圆上取一点c,连接ac、bc,在abc内种草坪(如图),m、n分别为弧ac、弧bc的中点,在amc、bnc内种花,其余是空地,设花坛的面积为s,草坪的面积为s,abc=,(1)用及r表示s和s (2)求的最小值

思路分析】第(1)问用表示的长度,利用分别垂直平分的特点求出、

的高;第(2)问由和之间的关系进行换元转化为代数式求最值,要注意新元的范围。

解析】(1)因为,则,则。

设的中点为,连结,则,,易得,2),令,则,,的最小值为。

解三角形第一课时

1.1 解三角形 第一课时 编写 张娜审核 高二数学组。目标引领 1.进一步熟悉正 余弦定理内容 2.掌握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 复习回顾 复习1 在解三角形时。已知三边求角,用定理 已知两边和夹角,求第三边,用定理 已知两角和一边,用定理 复习2 在...

第一课 解三角形

必修四用到的知识点 一 诱导公式 sin sin cos cos tan tan 在三角形中根据特殊值猜角。二 三角恒等变换公式。三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1 平方关系 2 商数关系 必修五知识点复习 1 正弦定理 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2 余弦定理...

三角形第一课时

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三角形的概念,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如何按边的长度进行分类。2 操作中感悟三角形的边角关系。3 能判断任意三边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过程与方法 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三角形,体会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