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课《北京的春节》。
教材简析: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使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习惯。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详略得当,反映了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教学目标:1、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腊月、蒜瓣、饺子、杂拌儿、万象更新”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3、学习和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学习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实物灯笼等。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听喜庆的**响起来;看,红红的狮子舞起来。来,说出画面的内容。
听着喜庆的**,看着这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大声地告诉我,这是什么节日?
2、请你回忆一下,过春节时,你都喜欢干什么?
3、揭示课题。
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
民俗。(板书:6 北京的春节:强调“北”的笔顺。)
4、读课题。
二、扫清障碍、整体感知。
1、请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文很长,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并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检查反馈。
我们先来看一看文中的词语,大家掌握了没有。
1)出示第一行: 腊月初旬除夕元宵
指名读,这些词语又有什么特点?本文就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写了北京春节一个多月里的民风民俗。
出示第二行:饺子榛子栗子风筝。
这些词语又有什么特点?对,都是轻声,所有后面的字要读得又轻又短。领读,指名读,齐读。
出示第三行:杂拌儿玩意儿零七八碎儿。
一看就知道这些词语都是儿化音,儿化音怎么读?指名读一个,提示:后面的“儿”只做卷舌的动作,音不要读出来就可以了。指名读(两生)
出示第四行:正月间断分外万象更新。
指名读,这些词语中都有多音字,你能读准吗?齐读。
2)在本课要求会写的14个生字中,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范写一个生字,“熬”提示间架结构,学生书空,练写两遍。强调姿势,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3)那么,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热闹、喜庆、团圆)
三、理清思路。
1、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师: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时间之长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堪称之最。
2、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都写了哪几个重要的日子?用笔圈出来。
1)指名说,出示课件。(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2)这些时间的词中,你发现了什么?
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这就叫“言之有序”。(3)在这些日子的描写当中,老舍先生把什么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又把什么内容写的比较简略呢?
作者为什么这样有详有略的设计呢?等学完课文,你就会领略到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民俗,体会表达方法。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最热闹的是哪一天?(除夕)
认真读这一自然段,勾画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2、汇报交流,相机指导。
除夕(1)师:准备过年,大人们忙碌,孩子们欢喜,除夕来临,就更加热闹了。出示第七自然段,你能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吗?(除夕真热闹。)
对,一看就知道,这段话围绕着那个句子写的?(第一句话)指名读这个句子,我们叫它“总起句”,这段的结构就是“总分”的段落结构。
2)那么,除夕这一天到底有多热闹呢?人们有哪些活动,你从哪些词句的描写中感受除夕的热闹啊?指名说,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热闹”的氛围。
人们的活动: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你能结合句子说说你的感受吗?
课件出示)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①从“除非”、“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民俗文化内涵?
(吃“团圆饭”这一民俗饱含着浓浓的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指名读出人们对除夕吃“团圆饭”的重视,读出浓浓的亲情。(回家的迫切)看**,说感受。
再读这个句子,引读,齐读。
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守岁”吗?(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说传说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的夜里出来害人,他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从此得病。病好之后,聪明机灵的孩子,却成了痴呆疯癫之人。
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这就是“守岁”。后来“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引读本段:师:同学们,除夕真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
生: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师:这也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
生: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师:这还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
生: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老舍先生抓住除夕时人们的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除夕的热闹!
其实用上我们的五官感受,也能体会到除夕的热闹。
这一天。你看到了——色。
闻到了——味。
听到了——音。
师:从味道到色彩到声音,作者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无不体现出除夕的热闹,也让你我感受到了老舍观察的细腻。除夕可以说是春季中的高潮,让我们再次齐读,读出除夕的喜庆、团圆、热闹来。
五、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同学们,刚才我们充分领略了老北京除夕的热闹,那除夕这天,你们家是怎么过的呢?你能仿照老舍先生总分的构段方式,说一说你们家过除夕的情景吗?
开头就是“除夕真——”
小结:是啊,热闹的除夕,处处洋溢着喜庆,诉说着团圆的故事。
6、总结,引起下节课学习内容。
同学们,在老舍先生眼中,除夕只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除此之外,还有腊。
八、腊月。二十三、正月初一,元宵节等,它们又会给人们什么样的感受呢?下节课再学习。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提示课题。1 童谣 2 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3 检查字词。二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 快速读文,想一想 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并板书 热闹 忙乱 喜庆 团圆 等初步感受。...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中国最隆重的节日 春节,就重新回到了校园,你对春节印象最深的什么?2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俗话说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先生走进老北京,看看老舍笔下的老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和我们过春节有哪些...
《北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京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 四两个自然段。3 体会到北京的美,从而建立起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二 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三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四 理解课文,指导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