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故都的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在这篇散文中,作者郁达夫为我们描绘了北平秋天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象,文中充满了对秋天的深切感受,让我们领略到一种落寞、凄清、悲凉、伤感的美。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去感悟秋天的深意,去品味一种来自大自然的美感。
二、学生分析:
我所任教的是高一年级的美术班,由于学习美术专业的缘故,学生对线条、画面、色彩的感受能力比较强,对美的感受能力也达到一定的水平。这就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已经有一段时间,对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有所了解,不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学习、深入**的能力还不够强。
尤其是部分的学生基础比较差,领悟能力不够强,这也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设计思想: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转变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只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在本文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现状,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考、多**。根据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发挥专业特长,在积极的引导中感受作者在文中描写的充满诗意的画面,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和思索。
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培养审美的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对文中重点意象和语言的把握,感受文章所表现出来的美感。同时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的朗读、绘画,去感受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把自己对于北平秋天的感受变成画面。同时借助多**补充一些相关的材料和信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文章中秋天风景描绘的品味,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现实生活的良好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和生活环境的感悟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把握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和所表现的意境,感受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感情。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把描写的语言变成绘画的语言,描绘出北平之秋的特点和令人难忘的韵味。
六、教学过程:1、导入。
春天花谢,秋天叶落,最容易引发人们的感伤情绪,正因为这样,使“伤春悲秋”成为文学创作的传统题材,历代的文人墨客,把对大自然的感悟变成文字,令后人感慨不已。尤其是描绘秋天的诗文,更是数不胜数。被誉为“千古秋思之祖”的那首元曲《天净沙秋思》,写出了秋天的悲凉和感伤。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曲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文学史上一篇描写秋天的美文——《故都的秋》感受一下作者郁达夫给我们带来的秋天的美妙图画。
(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
让学生根据课文注释和参考书来进行介绍,教师适当补充。(投影显示):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2024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使他发愤读书,成绩斐然。2024年9月随长兄赴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夏衍先生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2024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
2024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2024年经**人民**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3、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
1)、指导学生拿起笔来,把文中的重点词句划出来,并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脉络。
2)、明确文章脉络:(投影)
第一部分(1—2)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的对比。
第二部分(3—12)重点描述故都的秋的特点并发表议论。
第三部分(13—14)再次对比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强调对北国之秋的眷恋4、初步赏析文章的内容。
1)、学生集体朗读文章第。
一、二段,初步感受文章的意味。
2)、教师点拨:请大家把文中描写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的关键词句找出来(3)、明确:(板书)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江南之秋:“慢”、“润”、“淡”、“多雨而少风”、“一点点清凉”
4)、教师点拨:“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是本篇文眼,给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起到提纲挈领,笼罩全篇的重要作用。
5、重点赏析文章第二部分。
1)、提问: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描写了北平秋天的几幅图景,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划出文段中的关键词句(3)、明确:主要描写了五幅图景:(板书)
、秋晨图②、秋槐图③、秋蝉图④、秋雨图⑤、秋实图(4)、要求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画纸和彩笔,分成五个小组。
、第一小组朗读描写第一幅图景的文段,找出景物的特点,然后调动想象力,根据文中的描写快速的进行简单的作画。
教师点拨:抓住景物的特点,尤其是色彩的描写:
秋晨图:破屋、天色(碧绿)、院子、槐树、日光、破壁、驯鸽、牵牛花(喇叭似的、蓝朵)、秋草(疏疏落落、尖细且长)
、其它小组依次类推,按照相同的要求进行朗读和作画秋槐图:落蕊(微细柔软)、树影、灰土……秋蝉图:蝉(衰弱)、树、屋子……
秋雨图:天(灰沉沉)、凉风、雨(息列索落)、云、斜桥……
秋实图:枣子树(小椭圆形的树叶、淡绿微黄的果子)、西北风、灰沙尘土……(5)、通过投影展示各小组的代表的速写作品,各小组的同学对照课文描写进行评价。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和文章所体现出来的意境,比较一下各小组作品的优劣。
6)、提问:在第二部分的最后一段的议论中,作者用了哪几个词语来概括人类对于秋天的共同感受呢?
学生找出,明确:深沉、幽远、严厉、萧索6、简单分析最后一部分:
再次通过对比突出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无限眷恋。
7、本课时小结:
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体会作者在文中传达出的“清”、“静”、“悲凉”的意境。
8、布置预习:熟读文章第二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感受文中所传达的思想情感9、布置作业:赏析《在狱咏蝉》(骆宾王)的意象和意境的特点(投影)
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亦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七、学习评价表:
评价项目“双基”的把评价握等级。
很好。较好一般较差。
合作、自主、情感的熏陶、学习效果的总**”能力的价值观的培养体评价培养。
故都的秋第一课时
故都的秋 科目 语文班级 13就业课型 新授课时 第一课时。备课人 杨涛备课时间 10月6日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 赏析本文秋景,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2 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以及严谨呼应的结构。能力目标 学习鉴赏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
故都的秋教案第一课时
高一语文学案。故都的秋。课时 第一课时编写人 审核人 编号 一 学习情境1 故都的秋 所处的单元是中国现当代散文单元。本课是散文鉴赏的起始课,对后面的散文教学有着领启 示范作用。通过学习本文,将学会散文鉴赏的方法,培养人文意识,进而阅读名家名篇,从而步入散文鉴赏的规律之门。散文教学既要教学生鉴赏课文...
故都的秋教案 第一课时
湖南省郴州市第二中学语文组周娟。领略故都的秋声 秋色 秋味。教学重点 体味本文紧扣 清 静 悲凉 以景驭情的写法。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潜在的 悲凉 之情。教学方法 诵读法,导学模式 小组活动法。一 导入新课。由上一课所学 荷塘月色 从标题入手导入新课。要点 荷塘月色 作者的写作对象是标题 荷塘 与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