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

发布 2023-11-14 07:32:13 阅读 3437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盘州市第十一中学:舒畅。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课题二《原子的结构》,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相对原子质量等三课时内容,我的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构成是本单元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微观化学的理论根基,还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深入和延续。

同时,本课时还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元素、离子和高中阶段学习物质结构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本课时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十分重要。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明确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②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教师提供的文字资料,****、多**演示,初步学会运用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②在分析原子结构时,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结合原子构成发展史的文字资料,知道化学认识过程是不断继承、积累、突破和革命的过程。知道科学研究、科学发现是无止境的。

3、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由于认识原子的构成非常重要,所以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就是原子的构成;

2)难点:本节课内容抽象,需要学生通过可视的资料自行**原子的结构,而原子不显电性的本质原因又是得出三个重要等量关系的根源,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原子构成的认识过程以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1)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学生从第一课题已经初步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粒构成的,并对构成分子的原子是否继续可分充满好奇。

2)学生易于接受宏观的感性知识,对于微观的抽象知识则难以理解,对微粒缺乏感性认知,空间想象能力较差,所以对原子的构成认识起来将十分困难。

3)学生对科学**非常感兴趣,非常乐于体验科学家**化学理论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努力思考,把微观知识宏观化,理性知识感性化,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

第三部分教学策略和学法指导

1)教学策略:

创设“我是科学家”的教学情境:由于本节课内容抽象,如果只是说教式的简单告诉学生原子的构成,便让学生机械记忆,效果一定不理想。所以为了贯彻新的教育理念,体现知识的生成过程,让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我创设了“我是科学家”的身份转换情境,在课前准备了“原子结构发现史”的文字资料,以原子结构的发现史为课堂主线,让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科学家对原子构成的认识,以科学家的身份讲述自己认识的原子,一步一步揭示原子的构成及构成粒子的电性,为难点的突破打好基础。

在讲述过程中,对勇于展讲、理解到位、语言组织好的学生提出肯定和表扬,并鼓励其他学生勇于展示自己。

利用**、**等多**教学手段: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同,男女同学的空间想象力也不一样,单纯利用枯燥的文字资料很难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认识原子构成,基础差的学生会因为看不懂文字资料而放弃学习,因此本节课除了一些文字资料外,我增加了相应的科学家认识原子的**、**等,让看不懂文字或缺乏微观想象力的学生也能了解原子构成的由来。

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有些学生可能看完文字、**、**仍旧不懂,这就需要其他同学的帮助了,通过组织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展示等过程,真正让学生将原子的构成烂熟于心。无需过多机械记忆,光凭理解就能将本节课的重点记住了。

清晰易懂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自己突破难点:在得出原子的构成后,学生对各粒子的电性也清楚了,教师将本节课的知识以清晰的板书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思考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让学生得出原子结构的几个等量关系,通过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全班交流等环节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教师做适时点拨精讲,继而成功突破难点。

2)学法指导。

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推理、交流、总结、展讲等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

第四部分说教学流程。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它是否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呢?原子有没有自己的结构?如果有,原子的结构又是怎样被一步一步揭示出来的呢?

有关未知世界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欲和求知欲。)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转换身份

其实很早以前科学家们就提出过原子可不可分的问题,并为**原子的构成付出了莫大的努力和牺牲。现在,就请聪明的同学们化身为科学家,一起去体验原子结构的发展史。

身份转换新奇刺激,能够引导学生主动**)

第三环节:师生互动,**新知

学生阅读材料,小组交流,展演结论。

教师展示**、**,恰当评价,适时点拨。

完成**的过程,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出现问题适时指导的方针。

第四环节:总结新知,突破难点

1.回顾一下原子结构的发现史,师生共同总结原子的构成,师板书。

回答问题:(1)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2)我们把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叫核电荷数,请从板书中总结出几个等量关系。

3.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结果: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5、识记:根据化学学科特点,让学生回顾所学,记忆重点知识。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通过课件展示**中几种原子的构成,观察后找规律并回答问题:

1)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吗?

2)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吗? (3)不同种原子之间有哪些区别?通过回答进行巩固。

第六部分教学设计反思。

本课时让学生以化学家的身份**原子结构,以原子结构发展史为主线,结合****助理解,将学生带进兴奋状态,学习热情高涨。通过阅读、讨论、交流、展讲、**、总结、记忆完成了一次层层深入的学习过程,紧扣教学重点,成功突破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让学生概括出本课时的重点知识,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基本做到了新课标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交给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

1《原子结构》第一课时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一课时 预习目标 1 掌握原子的结构和组成,熟练掌握原子中各组成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2 理解质量数的含义,能正确区分核素的质量数与该核素相对原子质量,明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该元素某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联系和区别。3 会表示原子的组成,明确表示式中各数字...

《分子原子》第一课时说课稿

下面我从教材 教法 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一节课的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 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第2课题的内容,属于理论型课题,是引领学生走向微观世界的开始。教材内容由浅及深,先由一些生活中的现象给学生建立起了物质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表象,然后设计活...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课题1 空气。预习检测 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原子结构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和核外构成的是由和构成的。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1.构成原子的粒子和。2.原子的构成 质子 每1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电荷。中子 不带电 电子 每1个电子带1个单位电荷。3.原子不显电性。问题 1 根据表3 1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