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说课稿

发布 2023-11-14 07:37:13 阅读 3292

分子和原子说课。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本节课我将从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具体的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本课题开始,学生将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是形象到抽象,宏观到微观的开始。可见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课也是由理论转变为实际的桥梁,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微粒的一些基本特征。2.会运用这些特征解释日常的一些现象。(2)过程与方法。

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2.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对物质微粒的**欲,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2.

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3.教学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1.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3.认识微粒的基本特征(2)教学难点:

理解微粒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它解释生活中的问题(3)重点、难点解决方法:

现在是一个网络发达的社会,所以本节课我会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多**课件和教师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微观思维的发展。4.学生情况分析。

对已进入初三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课堂他们厌倦教师的说教灌输的教学方式,希望教师能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这样不但让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而且还能为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二、教法与学法1.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因此,我决定以实验**法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习,突出重点。同时穿插启发讨论和多**辅助教学,以直观形象的体验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同学们突破难点。

2.说学法。

分子、原子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完全陌生,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过。但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学生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要他们真正建立清晰的概念是较为困难的。因此我设计本节课的学法为合作**法和分析归纳法。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分成个六阶段进行,同时将全班分成七个小组。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做一个小游戏,请同学猜测纸盒子中的物品(芒果)提出疑问:你是怎样猜到盒子中的物品的?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体验的思考,自然引入新课。第二阶段:微课学习。**微课,然后让小组讨论回答从微课中学到了什么。

学生很容易回答:1.物质是由微粒构成。2.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设计意图:以微课演示,让学生将微观的粒子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微观世界的微粒。第三阶段:演示实验: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实验(分子运动实验)

教师往烧杯中倒入20ml的蒸馏水,滴加5-6滴酚酞。观察现象。取烧杯中的少量液体倒入试管中,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将上述烧杯和盛有浓氨水的烧杯放置在一起,用大烧杯倒扣,观察现象,讨论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第四阶段:分组实验自主**1:1.品红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扩散实验。

让每个小组学生拿出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同的品红,让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并从微观角度解释,看谁想得快。

学生经过实验,观察现象,竞先发言:热水中品红扩散快,其原因是:温度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快。我在一旁并举例:所以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的快。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与生活相关系起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分组实验自主**2:2.水和酒精的混合实验。

50ml水和50ml酒精的混合。

学生观察到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很容易得出结论:分子之间有间隔。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手实验,能对常见现象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提高学生的动手意识和推理能力,并让学生能通过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五阶段:

迁移运用:结合生活实际的小环节---我会答。给出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1.墙内开花墙外香是怎么回事?(换)2.为什么湿衣服在太阳处干的快?(换)3.干冰升华为什么体积会增大?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想让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很有用,以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六阶段:课堂小结。这个阶段会提出问题: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由各小组分别讨论回答。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串线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评价,让学生巩固学习所得,将学生的**欲望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布置作业:

本节课的作业为:书后52页2题。以及我从参考书中选取的习题。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次训练,还练习了一部分的实际生活相关的题,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有能力的同学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拨尖和减负的目的。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分子: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举例:品红、蔗糖、水等。

分子的特性: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着(受温度影响)3.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重点的合作**教学形式,着重了四个突出。四个突出:

1)以实验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2)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3)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4)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氛围。

《分子原子》第一课时说课稿

下面我从教材 教法 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一节课的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 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第2课题的内容,属于理论型课题,是引领学生走向微观世界的开始。教材内容由浅及深,先由一些生活中的现象给学生建立起了物质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表象,然后设计活...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一 教学内容。本节课首先从日常生活中简单的物质变化,道出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然后再从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引出分子不断运动和有间隔的概念。二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 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识与理解分子的基...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五 过关窗口。1 国家游泳中心 水立方 的设计灵感来自于 方盆子 许多 水泡泡 许多 水分子 下列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1个水分子有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子是极小的水滴 c.1个水分子有1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水分子不能再分。2.淀粉溶液与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固体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