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

发布 2023-11-16 09:05:06 阅读 5172

店塔初级中学高寒云。

一、教材分析:

从本课题开始,学生将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首先将认识物质的可分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然后通过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本课题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走进花圃闻到花香,湿衣服变干)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接着用简单的几句话将人类对分子、原子的原始思索与现代证明略作描述,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组成的观点。然后通过氨的扩散实验让学生**得出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并利用这一结论对前述现象作出具体解释,这段解释既有将古人的物质是由微小粒子组成的猜想具体化的作用,又有如何运用微观粒子运动规律来解释宏观现象的示范作用。

关于分子间有间隔的内容,考虑到物质的三态及其体积变化情况在初二物理中已有介绍,没再安排有关实验,只是利用物理中所学内容,在解释学生已知现象(同质量物质三态状况**积不同、热胀冷缩)的同时确认了分子间有间隔的事实。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让学生领悟从宏观物质进入微观粒子,为后面的学习“作好知识铺垫。

二、学情分析:

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分子和原子体积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其确实客观存在。因此,本课题的引入并不困难,但涉及的一些化学微观概念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能熟练掌握的是物理学上常提到的一些变化,如蒸发、扩散,物质三态以及热胀冷缩。所以在讲解分子的性质特征时还需借助一些实验进行分析,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和原子。

2、了解分子的特征并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2、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对物质的微粒的**欲,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

主义物质观。2、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四、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难点:形成物质的微粒性的观点。

六、教具准备:烧杯、红墨水、浓氨水、酚酞、酒精等。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分子和原子(一)

一、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包括分子、原子等。

二、分子的特征: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作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分子间是有间隔的。温度升高,分子的间隔增大,且固体的间隔最小,气体的间隔最大。

4、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九、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领学生进入微观世界。首先认识分子、原子的客观存在,然后建立微观粒子的观念,体会它与宏观物质的不同,掌握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变化,最后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反思:

1、实验与活动**均采取对比方法,如红墨水在冷、热水中扩散。氨分子扩散实验采取氨水直接滴入酚酞溶液与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进行对比,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的方法。

2、将化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产生探求欲望。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一 教学内容。本节课首先从日常生活中简单的物质变化,道出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然后再从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引出分子不断运动和有间隔的概念。二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 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识与理解分子的基...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五 过关窗口。1 国家游泳中心 水立方 的设计灵感来自于 方盆子 许多 水泡泡 许多 水分子 下列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1个水分子有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子是极小的水滴 c.1个水分子有1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水分子不能再分。2.淀粉溶液与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固体碘...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课题2 分子和原子。班级姓名 导学目标 认识分子 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导学过程 新课引入 为什么敞口容器中的水会减少?为什么湿衣服可以晾干?知识点 一 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 或 构成的。铁 汞等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水 氧气 二氧化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