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离子 第一课时 说课稿

发布 2023-11-12 13:55:04 阅读 5439

课题3 离子(第一课时)说课稿。

余江二中吴辉群。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离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四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也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所以,本单元教材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化学学习工具。

课题3 离子包括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两部分内容。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许多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本课题介绍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是教学的重点。

为了说明离子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就必须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为教学作一个铺垫。为此教材编写了第一段“核外电子的排布”。学习核外电子的排布知识和离子的知识,是为了进一步学习化合价和书写化学式打基础,因此本课题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题共分两个课时,我现在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理论性强,又比较抽象,学生缺乏想象能力,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对电子层的了解有一定困难。

结合学生实际,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从知识方面,要求学生在了解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以及原子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我确定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其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为教学重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表象的形成为教学难点。

从技能方面,通过相互讨论、交流,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会认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提高归纳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在创设情景下,积极主动的从事各种化学活动且**新知。

从而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宏观物质变化的能力。以及培养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的学习精神,培养想象力和分析能力;唤起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理论性强,又比较抽象,学生缺乏想象能力,特别是第一段教材要讲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它有不同于宏观物体运动的规律,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对电子层的了解有一定困难。)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指导阅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和**法。

教材中知识介绍较为详细,教材**并茂,更富有直观性、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直观,充分利用书上p78图4—9,帮助学生认识原子的结构。因此我采用讨论法和指导阅读法。

如在这节课的一开始,我就提出:“每个原子核外的电子都不可能是一个,那么,核外电子在如此大的空间中是如何运动的?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运动形式和运动轨迹。

” 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请一些同学发言交流,引发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索和思考,教师再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有关知识,这样就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板书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分析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并画出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自学:阅读教材p78第三自然段,弄清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第一段教材要讲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它有不同于宏观物体运动的规律,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对电子层的了解有一定困难。在**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时,采用层层深入的教学(即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法)。如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如何按能量层排布呢?

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电子的能量差异。可以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量层,用第。

一、二、三、四、五、六、七……表示相应的能量层。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时,电子怎样排布到每一个能量层中呢?第一个能量层排多少个电子呢?

应遵循什么规律呢?以典型的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如氧、钠等原子为例)分析、讲解,让学生了解一些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为原子形成离子做好知识铺垫。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直观,充分利用书上表4—4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模仿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指导学生把层数相同的有序排列在一个横行,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学生观察、互相讨论,引导学生**出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要求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同时并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此采用如下学习方法。

教材中化学用语虽然较多,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但是,教材中关于电子层、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含义、稳定结构等知识介绍较为详细,教材**并茂,更富有直观性、趣味性,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学生自己就能通过自学来掌握。

因此我采用自主学习法。

本节教材理论性强,比较难理解,而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积极参与、共同提高。让学生从与同学合作中发现不足,扬长避短,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加深所学知识。因此我采用小组合作法。

在教学程序中首先创设情境、设置问题。

在本节课的一开始,教师朗读科普小**《漫游原子世界》。(以轻松活泼的形式、生动形象的语言巩固了原子结构的知识,同时提出“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电子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运动形式和运动轨迹。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已有的生活经验都可能被用于微观运动,为破解电子运动之谜打下了基础。

自然引入了本课的学习。)

其次引导**、启发思考。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引导学生交流:

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引导学生查找**。在多电子的原子中,不同的电子是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

离核最近的为第一层,依次向外最多可分为七层,电子就是在这些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即分层运动,又叫分层排布。从而使学生初步形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表象,以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再次层层推进、水到渠成。

学生通过想象、描述、讨论、阅读课本之后,对于核外电子的分层排步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我就展出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说明每个原子的结构都可以用这种形式直观的显示出来。学生交流:

结合钠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明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并把自己的理解和同学交流,大家取得共识。然后,阅读课本,验证自己的推测。

以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形成“物质的粒子性”的观点和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教学力求直观,充分利用书上p78表4—4帮助学生认识原子的结构认识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学生模仿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指导学生把层数相同的有序排列在一个横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的同时,我提出了几个具有阶梯性的问题:

核外的电子总数和质子数有什么关系?整个原子显什么电性?第一个电子层最多可以容纳几个电子?

第二层呢?这些原子哪些是金属元素的原子?哪些是非金属的?

哪些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仔细观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共同之处?

有何不同?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由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稀有气体,学生早有耳闻,对于它们的化学性质,学生也很熟悉,知道它们都很稳定,不容易和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呈现“化学惰性”。在此基础上,我提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学性质这么稳定呢?

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所有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相信你一定能有所发现。”指导观察最后一纵行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通过观察这些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很快就会发现,每个原子的原子核外的每个电子层都达到了“饱和”。

除了氦之外,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有八个电子!在这个基础上,我告诉学生,这样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正因为如此,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才稳定。于是,学生顿悟,只有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元素的化学性质才会稳定。

学生观察、互相讨论、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引导学生**出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介绍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学生理解的很快。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化学家门捷列夫就是这样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以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最后总结升华、承上启下。

指导学生总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教师设问: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达到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怎样才能达到目的呢?(制造**情境,为学生下一步**学习离子的形成作好准备)

五、练习反馈、体验成功。2.根据下列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请用a、b、c、d填空:

abcd在以上四种粒子中,核外电子排布呈稳定结构的粒子有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将习题,用最快的速度,以抢答题的形式完成,以此让学生体验本节课收获的喜悦。(第一题练习设计:体现分层要求,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突出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其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的教学重点和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教学难点。第二题练习设计:突出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其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的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课堂上消化,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六、板书设计,突出本课重难点。

核外电子的排布。

1.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能量最低→离核最近为第一层。

能量稍高→离核稍远为第二层。

能量更高→离核更远为第三层。

由里向外依次类推为第。

四、五、六、七层。

2.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第一层2个,第二层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

3. 原子结构示意图: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的关系。

课题3离子学案第一课时

我们已经学过构成物质的粒子例如 水是由 构成的,铁是由 构成的。本节课我们继续 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构成物质的第三种粒子 离子。要知道离子是怎样形成的,我们还得从原子的内部构成谈起。知识回顾 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由于 所带的...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说课稿

通过对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质 的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辩证主义思想观。4 重 难点。重点 理解电解质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的电离过程。难点 电解质的电离过程。过渡语 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二 教法 学法。1 说教法。过渡语 教学过程是教与...

课题3第一课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备课人 李慧萍。学习目标 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学习重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重点 学习难点 1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3 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一 自学自练 阅读教材p117 p121,完成下列问题 每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