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检查自读情况:课文读过一遍了,那么字词读得怎样了呢?
现在老师来检测一下,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的1-3自然段,其他同仔细听,他的字音读准确了没有,同时思考,每一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指名读、交流:我们首先来看看,他的字音读准确了吗?
1)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预设]远看长城,长城很长。
若学生读句子,引导:也就是说,这是主要介绍了长城的哪个特点?]
2)第二自然段:长城非常高大坚固(你提到了一个关键词:板书高大坚固)
3)第三自然段: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智慧(你能学着刚才第二自然段的样子,也提取了一个关键词来吗?板书血汗智慧)
4)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长城的赞美)要想读好这句话,你们觉得哪些词很关键?(气魄雄伟、伟大的奇迹)相机板书:伟大的奇迹。
谁能抓住这个两个关键词读出作者的赞叹之情?(指名读、齐读)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把课文每一自然段的内容梳理清楚了,那么为什么作者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长城看看,也许你会和作者有相同的感受。
三、远看长城,从长城的“长”感受奇迹。
1、首先,我们开启长城之旅的第一站——远看长城。远看长城,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长。
2、那么,作者是怎么把长城的“长”这个特点写出来的呢?请你们快速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
3.交流:预设]用了比喻(你抓住了“长龙”这个词语);一万三千多里(你关注到了数字)
1)体会长龙:想不想亲眼看看这条长龙?(出示几张**)从这张**中,除了长城的长,你还感受到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弯弯曲曲)你们看,长城随着连绵起伏的山峰起起伏伏,时而弯曲,时而延伸,这样的姿态文中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蜿蜒盘旋。
2)体会数字:那么这长龙般蜿蜒盘旋的长城究竟有多长呢?我们一起感受一下。
(出示地图,教师简介:你们看,这就是长城的地图,它位于我国的北部,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跨了我国的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一万三千里,有“万里长城”之誉) 知道“一万三千多里”有多长吗?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假如我们日夜不停地走,得走上整整五百多天呢!
2)指名读、齐读:请你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惊叹。
评价]老师发现,你把“长龙、一万三千多里”读得特别好,真不错!谁能抓住这两个关键词,也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4.引读:目睹了如此气魄雄伟的长城,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
过渡:屹立在北方崇山峻岭之上的长城是何等的气魄雄伟!真不愧为世界的伟大奇迹。刚才我们远看长城,紧紧抓住句中的字眼感受到长城是个伟大的奇迹。下面我们走近长城,细细观赏。
四、近看长城,从“高大坚固、设计巧妙”感受奇迹。
一)体会高大坚固。
1.近看长城,给作者最大的感受是——高大坚固。那么,作者又是怎么把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写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1)自由读读这个句子,你从哪几个地方感受到了长城是高大坚固的?
预设]修建在八达岭之上;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指名读)
2)补充资料:刚才同学们从课本中的句子感受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老师有些相关资料也能证明长城的高大坚固,想看吗?(指名读)
3)结合刚才的理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注意读出长城的高大坚固。
过渡:现在让我们再走近些看,把目光投到城墙顶上,你看到了什么?
1)对比:这个句子主要写出了城墙的什么特点(宽)如果我把这句话稍作修改,改为“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对比着读一读,你们觉得哪句好吗?为什么?
小结】是啊,拿我们熟悉的马路,通过具体的数字让我们更容易想象出城墙的宽,同学们以后在介绍事物的时候也可以拿我们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具体数字把事物写得更加形象具体。
2)指名读、齐读。
二)体会设计巧妙。
1.除了看到又宽又平整的城墙顶,你还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下面几个句子,在文中圈出长城的具体部位。(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2.明确位置:那么,你们知道这些部位具体在**吗?
(出示**)谁能来指一指?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点击出示)那么,如果没有这张**,你们还能判断出来吗?
(课件出示城墙结构简图,请你们也像老师一样,把这个简图画在自己的课本上,然后标出每个部分的具体位置)
3.齐读:弄清楚了它们的具体位置,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4.了解作用:那么,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呢?(师指图全班一起说)
瞭望口用于——瞭望,射口用于——射击,他们是都是哪个的组成部分——垛子。那么,你们觉得这里,垛子起了什么作用——(防护作用)
城台用于——除了屯兵,还能——互相呼应。
教师介绍]:同学们,每隔三百多米就有城台,是为了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古时候打仗的时候,当发现有外敌入侵时,城台就相当于烽火台,通过放狼烟的形式,台与台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报告敌情。
5.说话训练:那么,我们的古人究竟是怎么利用垛口、城台、瞭望口、射口传递信息,防守打击敌人的呢?谁能运用下面的句子,来说一说。
4.看图介绍:刚才我们弄清楚了长城上这些部分的具体位置以及作用,那么现在,谁能当当小导游,看着这张**,给大家介绍一下呢?
5.体会巧妙:你们看,有这样的长城在,敌人能打得进来吗?这样的长城你想用。
哪个什么词来形容?
预设]难攻、高大坚固、周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6.引读:是呀,目睹如此高大坚固的长城,面对如此巧妙的设计,我们不得不赞叹: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长城的长、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等特点感受到了长城是个伟大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我们的长城之旅,登上长城看一看。
二、从“劳动人民的血汗智慧”感受奇迹。
1.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想一想,登上长城后,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请你们把最能体现他情感的一个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2.交流:指名读、齐读。
3.指导朗读: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对劳动人们的赞美)那谁能把这种感情融到朗读中去,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预设]若学生读得好,[评价]老师发现,你把“多少”“才”这两个词读得特别有感觉,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多少”——也就是说“无数”,“才”说明了劳动人民的不易。谁能学着他的样子,也来读读这个句子)
若学生读得不好,[评价]这种赞叹的感情还不够强烈,谁再来试试?(指名读、齐读)
4.那为什么作者说“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呢”,谁能联系这段话中的句子,来谈谈你的想法。
相机出示:1)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出了劳动人们的不易?(3-5人)
预设1]数不清、两三千斤重。
评价]你抓住了这个数字。两三千斤是有多重啊?孩子们,你们的体重一般是几斤(50斤),三千斤相当于你们这样的几个呀!
(60个)而且只有一两块这么大的石头吗?是多少(数不清!)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预设2] “没有……没有……”
评价] 是呀,没有现代化的工具,人们是靠什么把这些巨石抬上这陡峭的山岭?(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带着你的感受,也来读读这个句子。
预设3] 一步一步、陡峭。
评价]如果是你,不用说这么重的条石,就是背着一个小书包,一步步地爬上这陡峭的山峰,你会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去,读一读。
2)引读:这样艰辛的劳动,不是一天两天的,而是长年累月的,所以作者感叹说,你读——多少劳动;这样的工程也不是一段两段,而是跨越崇山峻岭,穿越荒漠高原,横渡浩瀚江河,所以作者说,(你读)——现在,让我们一起满怀赞美、满怀敬佩,深情地对古代劳动人民说---多少)
5.补充资料:在如此困难艰巨的环境中,劳动人们用他们无数的血汗和智慧,造就了这条万里长城。让我们通过课外资料,再来感受一下:
《长城》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一 激情导人,观察插图,了解图意。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 ...
长城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1 精心设计课堂有效提问,从课文内容的关键处 变化处 空白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 以 读 为主,通过感知读 理解读 体会读 感情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内容 体会感情 感悟表达的特点。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 盘旋 城砖 城...
长城第一课时教案
17 长城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 读准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瞭望口 气魄雄伟 等生字的读音,能准确书写 旋 字。2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等词语的意思。3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教学难点 重点 学习生字词,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