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 2023-11-11 02:20:05 阅读 9924

一、 教材分析:

画》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本课配有一幅精美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鸟,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所以本课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

另外,应当明确——古诗是识字的载体,识字始终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这个重点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除了通过反复认读、多次强化巩固认知以外,教学中还要大力开掘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让识字自然地与阅读、看图、想象、游戏整合在一起,让识字变得更轻松。

三、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反义词并拓展积累。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

**、想象结合,多形式识字。

五、教学准备:

1.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片,多**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

六、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画中识得字。

1)展示山水画,引导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3)识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抽读等多种方式朗读。

2.画中读出诗。

1)小组合作交流:用句式“图上还有 ”说一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

2)教师导言: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引导发生发现画上的课文)

3)学生读诗。

4)教师引学:这四句诗中,你们认识哪些字呢?读一读。哪些字不认识?请用铅笔标出来。

设计意图:由看画引入读诗,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读诗看画中认识事物和生字,把读诗、学字引入活动情境中,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致。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看图读诗句。

1)学生先看图,后自由朗读诗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考互学。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一定要教给同桌多读几遍。

3)全班齐读——轮读。

4)用生字卡片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0个生字,有错及时纠正。(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2.检测助过关。

1)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

2)学生自由读,引导评价。

3)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重点抽读 “声、色、近”3个字。

4)全班齐读。

3.比赛促巩固。

1)读准字音:大声朗读古诗,读准确,读通顺。

2)读出节奏:自由练习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

3)朗读比赛(小组赛——组间赛)

要求: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读得最正确、最流畅、最有节奏。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了汉字认知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结合古诗这个语境,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而且还能在语境中加深对汉字音、形的印象,感受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通过初读古诗,读通句子,认读和积累本诗中的词语,学生们扫除了生字障碍。读通、读顺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思想也有了整体的感知。

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感悟和体验语言的优美。

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

1.“我是背诵能手”

1)学生自由背诵古诗。

2)教师抽测学生背诵情况,表扬背诵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

2.“我是提问能手”

1)反复朗读质疑:你们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这首诗写的景色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色正好相反。)

2)联系生活知疑: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3)对比朗读解疑: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见过“山”?

说说“山”是什么样的。(教师归纳,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远看山有色, 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 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

3.回归主题,拓展积累。

1)诗中读出画。

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

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题。

2)趣味找规律:学生演一演,说一说,引导发现反义词。

3)积累并拓展:

—来去: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来、去”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通过课件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认识走之底,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有无:你有什么?他无(没有)什么?通过说一说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4)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然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

生汇报:大—小高—矮多—少早—晚。

5)同桌读一读。

6)认真写一写:指导书写“来”“去”。

7)作业布置:选自己喜爱的画,口头为他配上几句诗。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领会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诗句说的是“画”。组织表演等活动,理解反义词的意思并巩固识字与写字。

七、板书设计:

八、教后反思:

画》这篇课文的设计与实践,总的来看非常务实:务实的思想、务实的设计、务实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在情境中学习,体现了语文教与学的理性回归。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课识字写字是重点。课堂上,以读为主,始终让“读”贯穿学习。采用不同方式朗读,学生边读诗句边认生字,让孩子既在文中识记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应用。

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给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借机点拨对重点词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赏图、读诗、识字是轻松的,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从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画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8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 来 去 2个生字。2 理解 有 无 来 去 远 近 3组反义词和 声 色 山 水 花 鸟 等对子。3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一 学习本课生字。1.做游戏对对子。2.学习新对子。山对水花对鸟。远对近色对声。看对听有对无。去对来。3.玩对对子的游戏...

《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肖雪珍。学情分析 这是一年级的孩子学完汉语拼音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结合学生 好动 好玩 好奇 好表现的特点,倡导自主 合作学习,重点引导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读好古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认识 远 色 近 听 无 声 春 还 人 来 惊 11个生字,认识 ...

《画杨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画杨桃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执笔人 马荣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 不像而像 不要要 说话。2 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4 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5 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