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境图)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器**技术的国家。“神州”五号飞船预先设定的降落范围是半径10千米的圆,实际降落在半径5千米的范围之内,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神舟五号飞船预先设定的降落范围有多大?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圆的面积的概念,同时让学生感受学习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产生我要学的欲望。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圆的面积。
谈话:求神舟五号飞船预先设定的降落范围有多大也就是求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也就是求圆的面积。(学生说后教师总结)
2、如何求圆的面积。
谈话:同学们回忆以前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面积是怎样求的?圆的面积可以怎样求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可以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研究。
设计意图]:“圆”作为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与学生头脑中熟悉的由直线段围成的图形(如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差别比较大, “怎么求圆的面积呢”,学生感到很茫然。此时,学生最渴望得到老师的指点。
作为教师,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入手,引导学生从头脑里检索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以前我们研究一个图形时,用到过哪些好的方法?”这样设计,既在学生迷茫时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和方法,又让学生把“圆”这个看似特殊的图形(用曲线围成的图形)与以前学过的图形(用直线段围成的图形)有机地联系起来了,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促成了迁移。
3、尝试**求圆的面积。
教师课前给学生提供了学具,学生开始分组研究圆的面积解决方法。)
1)谈话交流:你们是怎样研究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在尝试**后,估计学生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折叠把圆分成4个扇形;另一种是把圆剪成四个扇形后再拼成一个近似于平形四边形的图形。当学生把两种情况在全班展示后,教师有计划地逐一贴出两种方法得到的图形,即:
一个扇形,一个由4个扇形拼成的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的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次**,学生会产生两种很有价值的思路。即通过折一折,把圆转化成近似的三角形;通过剪拼把圆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教师设计了“你们发现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了吗”这一关键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反思,达到渗透“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2)交流再探。
教师谈话:如何让扇形的面积更接近于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进一步折叠,这样就让学生再一次进行小组合作**。
3)再次交流。
学生第二次**后,再一次全班交流。
将圆折叠成8等份,其中的一份比较接近三角形了;用8等份拼出来的图形比较接近平行四边形了。
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如果再继续分,分出的每一个小扇形与三角形会怎样?拼出的图形又会怎样?引导学生继续折。
设计意图]学生沿着自主**出来的思路继续研究时,一方面,从直觉上认为这样继续折下去或继续剪拼下去得到的图形一定会越来越像“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但最终能不能说就是“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了呢? “怎样更像”进行追问,同时又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再充分利用课件的优势,弥补操作与想象的不足,让学生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想象的过程”,充分地体验了“极限思想”。
4)再次**。
学生再次动手折、拼,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板书。
5)课件展示。
及时用课件展示出把圆平均分成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每一份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到分的份数越多,所得到的小扇形就越接近于三角形。 再运用课件将剪拼的小扇形重新组合,由16等份——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近似的平形四边形就慢慢的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这样,圆的面积就可以通过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得到解决。
设计意图]在第二次**中,学生主要是借助学具进行动手操作,明晰了求圆的面积的方法。操作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方法,但数学思维的特点是要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另外,在第二次**中,学生有的折出的图形不够规范,有的剪拼活动还没有结束,但思路和方法都已经理解到到位了。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设计示意图,正确地处理了操作与思维的关系。
6)公式推导及应用。
有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学生的积极交流的基础上,借助课件的演示和点化,将圆的面积转化为求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圆的面积= ×r
教师谈话:请你用刚才的方法解决神舟五号飞船预先设定的范围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第三次**结果的交流,教师有意识地先让学生交流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求出圆的面积公式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掌握的方法。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自主练习1—5题。
1、自主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重点针对第三个图形,已知直径,怎样求面积?
2、自主练习2
学生自己读题,独立解决并交流。
3、自主练习3
学生独立完成,并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搞清楚已知圆的周长求直径,已知求面积的方法。
4、自主练习4
学生独立完成**,并回顾求周长与求面积的方法又什么不同?
5、自主练习5
学生尝试解决,订正时进一步强调周长与面积的意义与计算方法的不同。
设计意图]因为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去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过程,充分体验“转化”和“极限思想”,而有关求圆的面积的变式练习以及利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都安排在下一节课中。因此,这节课只设计了几个基本练习,目的是检验学生对圆的面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圆的面积第一课时
建水县第四小学电子备课本。科目 数学六年级班年月日。教学课题教学课时。圆的面积1课时。备课教师。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 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圆面积的...
圆的面积 第一课时
圆的面积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结合长方形面积的意义了解圆面积的含义,通过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2 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有关圆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3 通过面积单位的回顾使学生初步体会 化曲为直 的思想。教学重点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圆的面积 第一课时
西师版第2014年秋六年级上册 圆的面积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者 罗键。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第19 20页例1 例2,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五第 题。教学目标 1.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通过自主 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掌握圆的面积方法。2.培养学生操作 观察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