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人:刘伟丽。
一、内容解析和学情分析。
一)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的第1课时。完成课本第页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第题。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厘米、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毫米。教材中的例1采取让学生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然后利用学生尺让学生认识毫米,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一分硬币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学习好本课的内容是以后学习长度单位、估测和实际测量的重要基础。
做一做”有3道题目,用**的形式直接给出直尺测量生活中的实际物体的**,让学生读出测量的结果,主要检测学生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由于生活、家庭环境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基础。对于本节课学生并不陌生,从知识角度来讲有厘米、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角度来讲在每个学生的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对此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能够在活动中感受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关键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二、目标分解和重构。
一)课程标准表述。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2.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二)教师用书表述。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三)学习目标。
1.能举例说出生活中1毫米的实物,并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通过对直尺的观察,知道厘米和毫米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四)教学评价。
目标1采用课堂观察、课堂提问的形式进行评价;目标2采用样题评价。
评价样题。1.练习一的第题。
2.匹配练习。
一瓶钢笔水原来高5厘米,合( )毫米,用去了2厘米3毫米,合( )毫米,还剩( )毫米,合( )厘米( )毫米。
三、教法、学法。
教法:实践法、引导法。
学法: 操作法、观察法。
四、教学提醒。
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时,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还要让学生多举一些身边的例子加以对比。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系统梳理,基础训练。
1.梳理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1)我们学习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势比划出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
3)1米=( 厘米 300厘米=( 米。
2.基础训练: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先让学生指出课本长、宽、厚。)
1)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宽、厚。
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
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怎么验证呢?
3.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小组合作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一个比厘米小的计量单位“毫米”来表示。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毫米的认识”。
4.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含义的理解,并为新知做铺垫,同时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现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接着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二)重点梳理,突破训练。
1.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观察课件尺子,引导学生知道尺子上每个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
2)用手势比划1毫米的长度。
3)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
1分硬币、**卡、储蓄卡、会员卡、公交卡等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教师可强化一种)
4)认识几毫米。2小格是几毫米?5小格是几毫米?回归课本的长、宽、厚。用毫米表示。
2.梳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1)观察直尺:找出1 厘米的长度,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学生动手数)
2)你能发现毫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板书:1厘米=10毫米。
3)口答:5厘米=( 毫米 20毫米=( 厘米。
4)说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铅笔芯、降雨量)
5)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或者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3.突破训练。
1)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集体交流,指名以课件习题为例交流做题方法。
2)完成练习一第题。
设计意图】先通过观察直尺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深化学生对毫米的认识;再从直尺中发现厘米和毫米的关系;最后借助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整合梳理,迁移训练。
1.学生自己梳理本节课的收获和困惑。
2.教师解决困惑并强调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3.迁移训练。
1)你能找出“日记”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吗?(见课件)
2)完成匹配练习。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对毫米的认识有什么收获,通过全班交流对本节内容有个全面系统的整理。再通过匹配练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板书设计。毫米的认识。
记录数学课本长宽厚长度单位:米、厘米 、毫米。
的估测结果和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实际测量结果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卡、2分硬币、银行卡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教后反思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第2 3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 题。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在观察操作中初步建立 1 毫米的长度观念。3 情感 态度 价值观目标 在实际测量中感受...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 3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 题。教学目标 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 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第一课时毫米认识导学案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 毫米导学案。学习内容 教材第21 22页的内容及练习五第1至第2题。学习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学习过程。一 估测数学书的长 宽 厚的长度。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 宽 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