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山中访友 教案

发布 2023-09-12 16:35:51 阅读 5375

第一课《山中访友》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学会认读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 通过感受作者描绘的境界,体会他一路上的好心情。

2. 学习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多**课件、相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 师问:你到过山里旅游吗?你见过山里美丽的风景吗?

让同学们想象或是回忆山里的美景。

课件出示**,感受山里景色的美丽。

师小结:这几幅**是不是很美呢,下面再让我们通过一段短片看看更加实在的美景吧。

课件出示“山中风景”**。

2.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那你想知道作者在山中都看到了什么吗?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揭开这个谜底。

二、初读感知。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主要记叙了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的游历,因为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

3.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 邀请俯身瀑布陡峭身躯津津乐道蕴含大侠汩汩嗅到

犬吠吟咏。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4.解释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解释: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声望重,多称颂年高而有名望的人。

津津乐道:形容有滋味或有兴趣的说道。

满怀:心中充满。

同桌互读。三、精读领悟。

1. 全文共分几部分?

指导学生略读全文,分出课文的几部分。

课件出示每部分的段落及内容。

第一部分(第 段):点明“山中访友”的时间、环境以及美好的心境。

第二部分(第2-7段):在山中探访“朋友”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8段):写告别山中的“朋友”,踏着月色尽兴而归。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略读和我们对课文的分层,你们是不是初步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了一个。

判断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每一部分。

2.学习第一部分。

1)引导学生默读第自然段,勾画出表示时间,环境和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指生回答,课件出示。

师小结:时间是早晨;环境是微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好清爽;心情是带着满怀的好。

心情。所以我们要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全文。

2)课件出示问题:“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给你怎样的感受?

课件出示露水和栀子花的**,让大家去感受早晨空气中的气息。

师小结:风中含着露水,特别滋润心脾;风中还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是不是感觉到滋润中带着。

一丝甜蜜,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早晨的风真是沁人心脾啊!

学到这里你是不是能感受到作者一路的好心情了呢。

3)课件出示问题:第二段中说道“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呢?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自然段。

同桌交流,举手回答。

师小结:在这里是设下了悬念,使人产生追问心理,想知道到底是谁,是什么样朋友。

这样同学们自然就会对下文产生兴趣,很想知道到底是怎样的朋友呢?

3.学习第二部分。

1)问题一:课件出示问题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

课文中的第3到7自然段都在写作者在山中遇到了谁,那就让我们看看都有哪些朋友吧,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出现的“朋友”,并在书中勾画出来。

课件展示结构图。

指导学生说出都有哪些朋友。

2)问题二:指生朗读第3段,课件出示问题:第一个老朋友是谁?赞扬了它什么精神?

同桌讨论,指声回答。

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说出古桥。

师提示,课件出示文中的语句。

师问:文中连用三个“你”,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说出,第二人称,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作用。

师小结:连用三个你,以第二人称称呼,使感情表达得更充分。

师朗读这两句话,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句话赞扬了古桥的什么精神?

师小结:这两句话赞美了古桥历经风雨沧桑,仍然挺立在涧水之上,为人们默默奉献的精神。

3)问题三:文中在老桥时,说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德高望重的老人”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体现了什么?

指生回答——拟人。

指生朗读第三段,引导学生勾画出本段中的后两句话,小组讨论体现出了什么?

师小结:从一个“如”字,我们知道用了比喻,将老桥比作“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所以确切。

的说应该是拟人,把古桥看成了自己的朋友,不仅写出了桥的古老,更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任。

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这里我们可以最后一句话,感受到作者对老桥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4)问题四:指生朗读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作者访问的第二位老朋友是谁?

指生回答。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说出树林。

师问:“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

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这句话描写。

的是真的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生齐答:不是真的,是想象。

师小结: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自然相融,从这些联想中可以感受到“我”和树之间的。

知己”情谊,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所以我们可以说是人树相融的情感。

5)问题五:作者走进树林时,“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呢? 指生回答——拟人。

小组讨论,拟人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自由发言。

师小结:本段中除了这句,“露珠和我交换眼神”也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鸟儿鸣叫写成“呼。

唤我的名字”,把露珠在晨光中闪亮,说成是在“与我交换眼神”,这样的拟人形象地表达了“我”

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写到这里,你们是不是深深感受到了作者走进。

山中的美好心情,是不是也感受到了作者与自然的亲密,把山中的景物都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呢?

其实不光这些,作者在后面还继续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以及与自然亲密的感情。

6)问题六:指生朗读第5自然段。

课件出示问题:第一句话“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这句话属于什么句式?

指生回答——反问句。

师问:如何改成陈述句呢?

指生回答: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师问:用反问句,而不是陈述句,能体现出了什么呢?

同桌讨论。师小结:反问句本身就有表示强调的意思。所以这里强调山中的万物生灵无一不是“我”的“朋。

友”,体现出“我”与自然为友的那份自豪和愉快。同时这句话也是本段的中心句。后面就围绕。

这句话,介绍了“我”的很多朋友。

7)问题七:第5段运用了第几人称进行描写?有什么好处?

老师朗读第5段,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能体现人称的词。

齐答——第二人称。

师问:那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引导学生体会“你”的特点。

师小结:运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作者与“朋友”间的距离,使情感表达更充分,而且读者读起。

来也会倍感亲切和热情。

再次指生感情朗读第5段,师问:你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师小结:你是不是感受到作者将山中的一切都视为自己的“亲密朋友”,而且他和这些“朋友”

之间都有着浓厚的感情。这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所以我们在读课文时,要带着作者的心。

情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去切身地感受作者把自己融入大自然的情感。

8)生齐读第6自然段。

课件出示一朵落花,一片落叶和一块石头的**,让大家感受作者从中要表达的感情?

师问:仔细品读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作者为什么用了三个量词,要表达什么感情。

呢?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师小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大自然就这样在循环汇总生生不息,从一朵落。

花,一片落叶,引出“捧起一块石头”这一层,因为石头是由火山爆发的岩浆凝结而成,在普。

通的石头上也有着大自然轮回变化、生生不息的足印,所以从石头的轻轻敲击中可以听见“远。

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因此也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

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4.学习第三部分。

1)课件出示鸟儿归巢的**,让大家体会鸟儿归巢,说明天色已晚。

引导学生从天色已晚中体会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晚了作者还在山中呢?

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师小结:说明作者在山中畅游一天,足见对山中“朋友”的深深爱恋。这样作者的心情又展现。

得淋漓尽致,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溢于言表。

2)课件出示:“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了。

一路月色。”老师有感情地朗读。

师问: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同桌讨论,举手发言。

师小结:作者以好心情始,以好心情终,饱含着此次山中访友的收获和快乐。结尾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

5.内容升华。

引导学生齐读课题——山中访友。

课件出示问题: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师问:本来作者是去到山中欣赏美丽的风景,但是为什么说成是“访友”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师小结:全文多次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各种各样的景色比喻成了作者的友人。可以体会到。

1)作者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作者丰富、新奇的想象,充满童心童趣, 构。

思新奇。四、课堂总结。

本文描写了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

溪流等“朋友”,与这些“朋友”互诉心声的情形,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jīn jīn lè dào yùn hán quǎn fèi

xiù dàon zxiá kè

2.组词。附俏瀑( )

第一课山中访友

德高望重 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津津乐道 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幽径 隐蔽 僻静的小路。波光明灭 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唱和 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吟咏 咏 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 往往跟 咏 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2 读后交流 作...

山中访友教案 第一课时

年级六。学科语文。主备人使用人。备课时间8.31上课时间。课题1 山中访友教学目标。1 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作者所访之 友 2 抓住重点词语,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 山中访友 所传达的感情。3 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感...

《山中访友》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课型。学习内容。1 山中访友 讲读。课文。主备。王琳娜。审批。年级使用人。六年级六年级语文组教师。山中访友 第一课时。1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学习目标2 读通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3 初步感受作者对山里的 朋友 深厚的感情。重点难点教具学具。感受作者对山里的 朋友 那份深厚的感情。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