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上 导学案

发布 2023-03-01 09:03:28 阅读 9652

春。主备:乔桂琴班级姓名:

教师寄语: 满室书香,待你用心去读。读中有悟,方领读书之乐。努力吧,你能行!

课前热身:(从今天起,让课前自主预习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1、作者名片(温馨提示: 了解作者,主要从名、时、地、评、就等方面入手。)

姓名: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生卒年代:1898.11.22—1948.8.12

籍贯: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评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主要成就: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遗著编入《朱自清集》、《朱自清诗文选集》等。

主要作品有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2、写作背景。

本文大致写于2023年至2023年。这个时期正是作者因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的阶段。尽管如此,作者在文中还是抛开创作初期那种淡淡的哀愁情调,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不过,对于春天,只能做田园牧歌式的抒情,不可能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3、知识链接(你知道吗?)

1)散文的文体特点有:①篇幅短小精悍。②立意集中深远,“形散而神不散”。③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④表现方法灵活,融叙事、描写、议论于一体。

2)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拟人:记叙文和说明文中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议**中使说理通俗易懂。

反复:强调所说内容或情感。

排比:加强语言气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写作顺序:写景散文的顺序一般有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由物及人、由动到静、由左到右、由高到低、由点到面等等。

4)写作手法:常见的有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结合、对比、象征、欲扬先抑、托物言志等等。(这个有点难哦,在今后学习中慢慢揣摩。)

4、学法指导:(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哦!)

(1)以读为主。

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主要特征,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多使用短句和儿化音,使得文章处处充满着轻松、明快的气息,因此朗读时就要把握住这一情感基调,带着欣喜的语气去读,咬字不宜过重,语调上扬,语速可稍快,但不宜匀速,要有快有慢,抑扬顿挫。

2)善于想象。

作者观察事物时调动了全身的感官,多感官多角度进行描写。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并加上联想、想象。反复阅读本文,闭上眼睛想象那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相信你会发现一个有声有色、有形有味、丰富多彩的春天。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酝酿、窠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重点)

学习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我是最高峰!)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聚焦目标一:通读课文,积累字词。

一)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或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积累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抖擞撑( )起伞烘( )托窠巢( )

应和薄( )烟嘹( )亮黄晕。

2.解释下列词语。

朗润酝酿:宛转欣欣然:

呼朋引伴花枝招展:

一年之计在于春:

3.字词过关。(在上面的字词中任意抽查,你敢迎接挑战吗?)

三、聚焦目标二: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并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字、词、句。

朗读方式:自由读---抽读---范读---组内读---赛读等多种形式反复读,师生评价。

温馨提示:评价一个人朗读水平的好坏就是看他读的是否正确、清晰、完整。除了要读准声、韵、调,还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不颠倒语序,读得平稳流畅。

2.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相信细心的你一定能完成!)

盼春: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总的轮廓:描写了。

春图。图描绘了的动人景象,细致描绘图。

图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图 春:(三个比喻句。

四、在朱自清先生描绘的一幅幅春的画卷里,你最欣赏哪幅图?请说出理由,并有感情的朗读。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抓住文中关键语句,熟悉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等方法,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重、难点)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课堂**:(从今天起,认真探寻每一个“核心问题”,体验**问题的快乐。)

一)自主学习(先独立完成以下各题,在自己有困难或疑惑的题目上做标记。)

聚焦目标一:

问题1:篇末的三个比喻句各赞美了春天的什么特点?你能从文中找到具体体现这些特点的语句吗?你认为这三段的顺序可以颠倒吗?

聚焦目标二:

问题2:以第三自然段为例,你认为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征?结合平时的写作体验,你认为作者是如何把看似平常的景物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的?

温馨提示:最后一问可以结合课前热身中“知识链接”相关内容,根据以下提示进行**。

1)作者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视觉),而且还用耳朵听(听觉),用鼻子嗅(嗅觉),用嘴巴尝(味觉),用身体接触(触觉)。仔细阅读本段,看看在本段中,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

2)本文语言准确而又生动形象,主要源于:

a:用词准确生动。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句中加点的词语就。

用的非常棒,你能帮老师赏析一下好在**吗?

b: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聪明的你能不能找出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3)无论是谁,要想把美景介绍给大家,就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绘,这样才能在读者心目中形成一幅完整的图画,你能分析出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吗?

问题3:除了以上**题目,你肯定还有不少疑惑,请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二)合作研讨(从今天起,积极参与小组互动讨论,把碰撞的灵感告诉他人。)

三)展示讲解(从今天起,勇敢地站在黑板前,自信地展示像老师一样的风采。)

四)课堂小结(将本课的收获归纳一下吧!。)

三、巩固提升(从今天起,学会在训练中落实知识,在落实中迁移能力。)

必做题(相信你一定能轻松过关!)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请给本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

2.写景首先要抓住景物特征,本段主要写了花朵___花色___花味___的特点,分别从填感官角度)方面写的。

3.本段还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进行联想,由联想到了。

4.本段的描写顺序是由静到动,由到。

5.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第①句作用。

第②句作用。

选做题(恭喜你!已经完成当堂任务!加油,你是最棒的!)

七年级语文 上 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 上 导学案。1在山的那边 第一课时 授课时数 2 日期 2012年8月21 日主备人 汪玉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学习并掌握生字生词。2 借助资料知道会山 海的象征意义。3.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感情。过程与方法 1 读熟读诗歌渐入文景,品味语言渐入佳境,感悟诗意感悟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导学案

1.1 正数和负数 2 导学案 no 2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一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理解正 负数及零的意义,熟练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毛。2 发展想象能力 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3 极度热情,投入学习,做最好的自己。二 自主学习。1 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数0是正数吗?2 说说下列各数...

童趣 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

5 童趣。主备 课型 新授审查 一 预习稿。预习目标 1。积累词语。2 提高朗读文言文的能力,做到读音准确 停顿恰当。1 读课文,试着给下列字注音,读一读,写一写。稚 藐 强 ji ng 唳 怡 凹 凸 砾 壑 庞 虾 蟆 2 认真默读课文,仔细揣摩课文内容,试着解释下列加线的词。1 能张目对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