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发布 2022-07-23 07:27:28 阅读 2708

《黄河颂》

学习目标。1.把握诗文基调,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学习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学法指导。1)学习前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介绍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加强对诗歌内容的详细理解。

2)注意结合平时阅读、参观和**影视作品等知识积累,知道中华儿女感人的英勇事迹,为解读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3)注重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做到在读中了解内容,在读中品味鉴赏,在读中培养感情。

4)品析诗歌的语言,用想象丰富其内涵。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

1.生字注音。

气魄( )哺育 ( 山巅( )澎湃( )劈开( )

狂澜( )屏障( )浩荡( )臂膀( )九曲连环( )

2资料链接:

关于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202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2023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

2023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2023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2023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二、自主学习。

一)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二)诗歌的朗诵要点。

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如:学生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三、合作释疑。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3、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四、质疑交流。

学习贵在发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难或疑惑?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五、迁移延伸。

1、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2、再次朗读: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歌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六、同步达标。

根据你平时的积累,写出三个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并标明作者及出处。

附:《黄河颂》(参***)

一、类文阅读:1、略 2、热爱祖国,热爱黄河,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3 介绍了黄河流经地域,黄河流域的气候,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以及以黄河流域为中心,不断向外发展等几个方面。

4、语言通俗,应有一定的震撼力。

二、合作**。

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这首诗歌是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什么历史和现实意义?

诗是从歌颂黄河、赞美中华儿女的角度来表达爱国之情的。因为黄河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象征。2023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这首诗歌曾激发着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在今天它仍能激起中华儿女建设强盛祖国的豪情。

六、交流收获:

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

如: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七、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 卒之为众人 于 环谒于邑人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受于人者不至 其。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 收族为意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稍稍宾客其父 父利其然也 五 品读课文。1 本文题目是 伤仲永 文中的 伤 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方仲永最终 泯然众人 的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爸爸的花儿路了 一 学习目标。1 学习生字生词,了解作家作品。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2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插叙写法。重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插叙写法。二 分组展示,交流研讨。1 介绍作家作品,要求 注意听,其他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读会写文中的生字词,能解释这些词语的意思。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能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并简要概括其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儿时鲁迅的快乐生活。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确凿 z o 菜畦 j 宿儒 r b.倜傥 d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