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 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

发布 2023-01-05 19:10:28 阅读 3570

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

新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的新理念。因此这节课采取让学生在合作和**中了解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认清它们的本质,并能在实际生活问题中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本节是第十二章第二节,是在学习了二力平衡、功和功率、杠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功和功率学习的延续,是对简单机械学习的深化,它为机械效率的学习奠定基础,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之一。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4)了解其他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轮轴、斜面的实际使用。

2)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特点。难点:滑轮组的组装及作用。

这节课以小组合作**式教学为主,整节课的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采用边实验边教学的教学模式。在问题链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兴趣中进入学习状态,在问题的困惑中引领**,在观察、比较、动手动脑中获得知识。

教师:多**课件、演示用组装好的定滑轮、动滑轮。

学生分组器材:滑轮2个、细线、钩码若干,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夹子。

一、热身运动引入新课。

由“想想议议”漫画的引入引发学生对滑轮的使用提出猜想:(1)、小男孩为什么被吊上去了?

2)、滑轮怎么用呢?这个滑轮的使用省力吗?(3)、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滑轮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漫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滑轮使用的欲望。)二、**:滑轮**(一):认识滑轮。

动手组装和研究滑轮使用,提出初步活动要求:

1)、只用一个滑轮、细绳、用多种组装方法将两个钩码竖直提高?(2)、仔细拉动比较观察:使用各种滑轮提升钩码时有哪些不同之处?(3)、你认为不同滑轮在使用时可能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认识滑轮,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和比较能力,同时根据学生对是否省力、省距离的的猜想提出下一个**目的。)**(二):

定、动滑轮的特点:(是否省力、省距离)

1)、出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a、要**是否省力需要比较哪两个力?吧、b、用什么器材?怎样组装?c、用什么器材?d /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师生共同展示:明确实验方案、编制记录数据的**。

3)、学生分组**,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正确完成实验、展示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信息的能力,编制**的能力,与其他同学协同合作的意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的习惯。

)**(三):了解定、动滑轮的实质。

教师提出:定、动滑轮具有上面你**出的的特点是因为它们都是一个杠杆,请你找出杠杆的五要素吗?

展示课件中“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也是一个杠杆,并分析动滑轮的支点、动力臂、阻力臂,进一步得出动滑轮的实质。

挑战大力士活动:

设计意图:首先复习回顾杠杆的五要素,延后用课件帮学生认清定、动滑轮的实质。)**(四):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利用两个滑轮组装滑轮组提升重物,分析所组装滑轮组绳子称重情况和省力情况,并进行实验验证。要求:

1)、用两个滑轮组成滑轮组来提升钩码?

2)、组内共同分析,你们组装的滑轮有几段绳子承担重物?(3)、拉力应该是物重的多少?测量物重和拉力,验证你们的分析?

引导学生交流,展示不同的组装方法并分析出各自有哪些优点。归纳得出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与吊着动滑轮的绳子段数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动手练习组装,实验来验证滑轮组的省力情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五):轮轴和斜面。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课本。

1)、你认为简单机械省力或费力、省距离和费距离、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出示**,你带着问题“轮轴和斜面”的使用也遵循省力必定费距离的规律吗?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得出简单机械共有的特点:使用简单机械,省力必定费距离,费力必定省距离。)三、拓展应用。

总结定、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斜面、轮轴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对质量和体积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明白了密度含义的基础上,让他们应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1)定滑轮。

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定滑轮的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2)动滑轮。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省1/2力多费1倍距离。

动滑轮的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费距离。(3)、滑轮组:既能省力也能改变力的方向【教学反思】

一、教学特点:

1,把课堂演示为主的实验改为学生**为主的实验。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要求,为了让学生更确切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单靠教师在课堂演示,学生很难体会到这一作用。因此,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读取数据,分析修正,让学生自己得出滑轮特点,在**中拓展了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精神。这比单纯教师演示效果要好些。

2,层层追问,**环环相扣使结论自然呈现。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是本课的难点之一,为了达到突破的目的,在得出动滑轮省力一半结论之后,不失时机的让学生分析提起重物及动滑轮的绳子段数,这为分析滑轮组的绳子段数做了铺垫。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不足之处。

1,引入缺乏知识的连贯性。

尽管用三幅科学漫话,激发了学生学习滑轮的兴趣,但缺乏新旧知识的自然衔接,不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如果结合杠杆的知识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还能为"滑轮是杠杆的变形"做铺垫。2,低估了学生的日常经验和自学能力。

像滑轮的结构及能否改变力的方向,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和自学课本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此要把一节课上好,把学生自主求知潜在动力调动起来,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是重要。3,忽视了经验知识,更需要理论验证。

定,动滑轮的作用,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得出,这种直接经历**过程固然重要,但学生需要的是更为理性的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作用呢而恰恰这点被忽视了。如果能够联系杠杆及杠杆平衡条件,通过做图,从理论上分析,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滑轮的实质,这将对加速经验知识的内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以上是我对执教《密度》这节课的反思,在反思过程中学会了很多,为我在今后的教学上积累经验,使课堂教学做到有效,最终达到高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焦作市第29中学尉陈蓉。1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通过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或浮力的大小,使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处于不同的浮沉状态。2.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认识浮力知识在生产 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二 ...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课教案设计。邹雅丽。知识和技能 1.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及浮力的方向。2.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3.会熟练进行浮力的相关计算。过程和方法。1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2 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情感态...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一第3节重力

第3节重力。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对力这部分的要求是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 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用示意图描述力,测量力的大小 首先通过身边现象让学生感受到重力的存在,然后从力的三要素着手,分别从重力的大小 方向 作用点来进行 最后从重力的由来说起认识万有引力,这样既体现了新课标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