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超。
函数。教学目标】:
.认识变量、常量. 2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
教学重难点】:
用式子表示变量间关系.
自学指导】:
一 、学生看p95---p98并思考一下问题:
1 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如何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2 什么是函数?
3 函数值和因变量是一回事儿吗?
4 如何理解函数解析式?
5 如何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值有没有取值范围/
二,自学检测:
1、齿轮每分钟120转,如果表示转数,表示转动时间,那么用表示的关系是其中为变量为常量。
2、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边形的内角和,其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3. 当时,函数的函数值为在函数中,当时,
三、师生共同**,总结:
1,本节课从现实问题出发,找出了寻求事物变化中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步骤.它对以后学习函数及建立函数关系式有很重要意义.
1.确定事物变化中的变量与常量.
2.尝试运算寻求变量间存在的规律.
3.利用学过的有关知识公式确定关系式.
2、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函数值是指自变量在数值范围内取某个值时,因变量与之对应的确定的值。(一般的,自变量确定可以求函数值,函数值确定可以求自变量的值)
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3、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
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
3)用奇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切实数。
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4.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
1)要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
函数的解析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
函数的解析式分母中含有字母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0;
函数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0.
2)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5.求函数值的方法:把所给出的自变量的值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即可求出相应的函数值.
四、例题讲解:
p98例1五、提高练习:
1.举3个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函数关系的例子.
2.分别指出下列各关系式中的变量与常量:
1)三角形的一边长5cm,它的面积s(cm2)与这边上的高h(cm)的关系式是;
2)若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的度数为α,则另一个锐角β(度)与α间的关系式是β=90-α
3)若某种报纸的单价为a元,x表示购买这种报纸的份数,则购买报纸的总价y(元)与x间的关系是:y=ax.
3.写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式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
1)每个同学购一本代数教科书,书的单价是2元,求总金额y(元)与学生数n(个)的关系;
2)计划购买50元的乒乓球,求所能购买的总数n(个)与单价a(元)的关系.
六、作业与学后反思:
1.分别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3 cm,它的各边长减少x cm后,得到的新正方形周长为y cm.求y和x间的关系式;
2)寄一封重量在20克以内的市内平信,需邮资0.60元,求寄n封这样的信所需邮资y(元)与n间的函数关系式;
3)矩形的周长为12 cm,求它的面积s(cm2)与它的一边长x(cm)间的关系式,并求出当一边长为2 cm时这个矩形的面积.
2.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y=-2x-5x2; (3) y=x(x+3);
3.一架雪橇沿一斜坡滑下,它在时间t(秒)滑下的距离s(米)由下式给出:s=10t+2t2.假如滑到坡底的时间为8秒,试问坡长为多少?
4.当x=2及x=-3时,分别求出下列函数的函数值:
1) y=(x+1)(x-2);(2)y=2x2-3x+2; (3).
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把重点内容板书,板书注重揭示两个量间的关系,引领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认识为什么要引进变量、常量.由问题1~3的共性“单值对应关系”与“脚印与身高”问题中反映的“一对多关系”进行对比抽象出函数的概念,逐步了解如何给数学概念下定义,并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
八年级数学上册正比例函数导学案
杨成超。正比例函数。教学目标 掌握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及解析式特点,知道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并能根据图象分析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重难点 由函数的图象归纳得出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自学指导 一 学生看p110 p112并思考一下问题 a 如何判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正比例的关系。b 正比...
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勾股定理的 方法 数方格,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能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2 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3 了解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和文化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学习重点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学习难点 运用数方格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课前准备 课件。授课流程 教学过程 一...
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杨成超。轴对称 一 教学目标 1 掌握轴对称的有关概念 学会判断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2 掌握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教学重难点 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概念的理解,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自学指导 一 学生看p29 p32并思考一下问题 1 我们把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有何特征?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