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爱莲说》导学案

发布 2022-12-21 08:48:28 阅读 1115

八年级语文 《爱莲说》导学案一课时新授课。

主备: 副备: 审核时间:

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蕃、染、濯、妖、亭亭、亵玩、鲜、宜,并感受莲花的美好形象。

2、熟读成诵,理解领会作者表达的高洁傲岸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了解并掌握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蕃、染、濯、妖、亭亭、亵玩、鲜、宜,并感受莲花的美好形象。

教学难点:熟读成诵,理解领会作者表达的高洁傲岸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一、 课前演练(预习)

导入:鲁迅先生的七律《莲蓬人》中有四句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螗。”其大意是:莲蓬除去浓厚的脂粉,呈现正直的品格,脱下鲜艳的服装,着上朴素的衣裳。

这样就可以向濂溪先生宣称自己是个洁净挺立者,不会随着残败的荷叶堕入寒塘。濂溪先生是谁?学了《爱莲说》一文,想必你会明白的。

二.自学提示。

1、解题并了解作者。

本文作者 (1017-1073) ,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世称。

“说”是古代一种的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2、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把本课自己认为重要的生字写下来并识记)

蕃淤泥濯清涟不蔓不枝亵玩隐逸噫

鲜有闻。三.夯实基础 (学生多形式朗读课文)

1.解释下列加点词(结合课下注释,弄懂重点词的解释并掌握)

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亵玩焉隐逸君子噫。

菊之爱鲜有闻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

2. 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莲,花之君子者也。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作者从几方面描写莲花?抓住了莲花的哪些特点?

2)、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

3)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决定的,不同的情感志趣,决定了对花喜爱的差异,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人分别持什么态度?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4)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

5)、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颂,表达的人生态度,委婉地批判了。

6)、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四.能力提升。

短文以写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

资料链接 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子(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例子(2):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志向大。)

例子(3):

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海燕》高尔基。

(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五拓展延伸

1、积累关于描写“莲” 的古诗句。

2.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2)、全文的中心句是。

3)、周敦颐《爱莲说》一文中用来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句子是。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9)、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3.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 ,因为它。

六、课堂反思:(谈收获)

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爱莲说 导学案。教学目标 掌握 蕃 濯 鲜 亵 等实词意义。2 通过诵读 背诵,理解作者借莲花所寄寓的感情。3 领会菊和牡丹对莲的作用。一 文学常识 说 是一种议 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二 析 把握课文内容。整体把握。题为 爱莲说 ...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

教学目的。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2.背诵课文教学设想。1.课型 语言自读涵咏课2.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语设计设计一 同学们,我们能够很好地生活在世上,是因为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神异之笔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还不忘用万紫千红的花来点缀它。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黄官寨实验学校导学案。学科 语文年级 八年级课题 桃花源记。时间 2012 9 15主备人朱晓兰教研组长审核。一 目标导航 1 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课文。2 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3 认识作者通过描写 世外桃源 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二 重点 难点 1 根据渔人的行踪,理清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