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卡特尔为教学心理学培养了大批人才;美国教学心理学家桑代克倍誉为“心理学之父”,使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存在的学科存在。
3、高等教育的特点:在教育任务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培养对象上—18岁以上的青少年,身心发展趋于成熟,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对一些理论或实际我难题喜欢独立思考,发表个人观点;在社会职能上;在地位作用上—高等教育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居于首要位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力量;在培养方式上—引导学生会自学,参加社会实践,进行专业性的社会调查,培养科技创新能力。
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心理;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心理;高等学校学生的德育心理;高等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道德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6、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量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
7、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把握教学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胜任能力;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第二章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发展。
1、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自我概念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情感的发展及情绪的不稳定;自我意识的独特性;抽象思维发展但仍带有主观片面性;性意识发展等特征。
2、个别差异:指不同个体间在身心方面相对稳定的差异,表现在个体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个别差异的成因主要受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教师传授知识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只有尊重学生心理发展和个别差异,教学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大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表现:认知方式差异—认知差异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独特的信息加工方式,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冲动型与沉思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性别差异—男女生的差异表现在兴趣(男生对自然科学比较感兴趣,女生在语言能力、知觉速度、图像识别、艺术欣赏方面占上风)、成就动机(男生的成就动机是由内因激发的,女生的成就动机由外因激发)、智力(智力的个体差异、智力的群体差异:男生智商分布离散性较女生大,女生感知能力优于男生。智商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表现为随学生年级升高而降低的趋势)、情感与意志(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或愿望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学习意志是个体为完成学习任务二持续地克服困难的能力)、性格(男生行为方式为外向型、女生性格一般较内向)
成就动机差异—指一个学生对很好地完成学业任务的追求程度。该差异对学生的学习成就起决定作用。
4、因材施教:气质差异与学习—气质指一个人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心理学把人的气质分为4种类型,胆汁质:坦率、热情、进取,但易粗心、冒失、刚愎自用,对胆汁质的学生轻描淡写的批评、软弱无力的告诫很难达到教育效果,应施行强刺激,这种刺激不是简单粗暴的责骂与处罚,而是摸清情况后抓住问题的要害,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迅速解决;多血质:
活泼、机敏、开朗善交往、富有同情心,但易轻浮、不踏实、感情不真挚、无恒心。多血质的学生优缺点表现的都比较明显,如果把他们的缺点或不足看的过重,就会使他们继续消沉下去,对这类学生应正确引导,扬长避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粘液质:稳重、冷静、实干、坚忍不拔,但易冷漠、固执、拖沓,粘液质的学生属于内向型,既不易表现优点,也不易暴露缺点,有许多想法都掩藏于内心深处,这就需要深入细致耐心的教育与他们交知心朋友,解除他们内心深处的苦闷;抑郁质:
细心、谨慎、自爱、谦让、温和等品质,但易怯懦、多疑、孤僻、自卑。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但不同气质对学生学习仍然有一定的影响,抑郁质的学生比较孤僻、不合群,有的心胸狭窄,对这类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时要细心谨慎,要经常与他们谈心,最好用集体活动吸引他们,使他们逐渐形成集体意识和宽阔的胸怀,在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时,态度要温和,语调要亲切,重在讲清道理,还有几十指出他们的优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性格差异与学习—性格指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学习之间能够相互影响,良好的性格特征能促进学业的成功。学习上的一次次成功又能使学生增强信息、产生良好的心境,从而促进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学习更加勤奋。
学业的成功进而促进学生乐观、开朗和进取性格的发展。繁殖,学习屡次失败,必然导致学生消极、羞愧、萎靡等情绪体验,进而会使他们形成不求进取、自卑、厌世等性格。六种与学习有关的性格特征:
竞争型、协作型、回避型、依赖型、独立型。要猪猪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正确引导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
能力差异与学习—能力是与人民顺利地完成某种有关的心理特征。人的能力和特长是有差异的,要根据大学生不同的能力和特长,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心理素质教育方式。要善于发现、挖掘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发挥他们在群体中的积极作用。
要注意学生的能力和特长是有差别的,不能为人所难,应该知其所长、用其所长。在对大学生能力和特长的发现和培养过程中,伴随着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应当把不同层次能力的发展过程与不同形式的心理素质教育过程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方向发展。
5、人际交往: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情感的联系过程。是交往时人类社会的特定社会现象。
良好的人际交往,会有助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不良的人际交往,会妨碍一个人的身心正常发展,导致各种消极的心理后果。人际关系指人际交往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映在人们交往中关系的深度、密切程度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的联系程度。
6、人际交往的功能:获得信息和选择交往对象的功能;认识自我和表现自我的功能;协调合作和促进团体内聚力的功能;身心保健功能。
7、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认知因素(对自己、他人和对交往本身的认知);人格因素;能力因素;相似因素(是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情绪因素(人际交往中的情绪表现应是适时适度的)。
8、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害怕与人交往;轻视与人交往;缺少交往方法。
9、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同学关系(基本关系)、师生关系(重要方面)、同室关系(矛盾集中)、网络关系。
10、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及调试(1)羞怯心理及其调试:表现为禁止、不自然、胆怯等特征。羞怯感不是天生就有的,主要是后天形成的。
克服交往中的羞怯心理可从以下几方面:增强自信心;不要过多计较别人的评论;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进行积极地心理暗示。关键是克服自卑心理,相信自己的实力,肯定自己的优势。
学会暗示控制自己的情绪。(2)自卑心理及其调试:自卑者大多性格内向,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感觉别人总瞧不起自己。
在交往中表现的异常紧张、语无伦次、心跳加速、过分担忧失败的打击。自卑发展积累到一定程度也容易产生社交恐惧。解决方法:
如果是由于不正确的认知造成的自卑、缺乏自信心,则可以通过调整认知、增强自信心来解决;如果是采用不正确的比较方法,即总是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可通过改变比较方法调整;要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应客观的评价自己,按照自己的能力、水平确定目标,要寻找自身的优势,增强信心。进行积极地自我暗示,自我鼓励,自我暗示是来自内心的一种自我激励过程。积极地自我暗示是要鼓励自己,增强自信,而不是只考虑失败了怎么办。
自卑者应随时根据已有的经验对自己的理想目标作适度的调整,以增加自我成功感,从而增强信心。积极与他人交往,有意识地加强与性格开朗、乐观、豁达、尊重人、关心人的人交往,更有益自卑心理的客服。不断扩展交际范围,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心胸就会开阔。
(3)嫉妒心理及其调适,嫉妒往往是对周围和自己差不多“同等条件”的人而产生的一种扭曲的心态和行为。嫉妒由以下原因引起:性格缺陷、强烈的欲望感、自我评价过高。
克服方法:正确评价自己、转移注意、正确比较、提高修养、降低预期。
11、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1)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平等原则、真诚原则、宽容原则、诚信原则、互帮互利原则。
(2)增强自身的人际魅力:注重仪表、重视第一印象、有幽默感、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加强交往,密切关系,寻找共同话题。(3)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
语言艺术,学会赞美别人,学会倾听,学会争吵与批评,富有恻隐之心,把握交往的“度”(广度、深度和频度,以及语言的、行为的分寸)。
第三章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1、教师的社会角色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和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学生、家长期待的模式和规范。教师角色的形成一般经历角色认知阶段(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实际认识和与社会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该阶段大学教师初步了解应承担的基本角色,给自己定位,并将这一角色与其他角色区分开来)、角色认同阶段(指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内阁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在认识上了解教师角色的行为规范基础上,在思想上、感情上也接受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往往是在一个人正式充当这一角色,有了教育实践经验后才真正开始)和角色信念阶段(将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教师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将其看做行动准则,形成教师职业特有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2、教师职业的性质:传道、授业解惑;专业化。
3、我国实施的教师资格制度,是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
4、教师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的指导者;教学的组织管理者;榜样和价值的导向者;家长**人;心理调节者;科学研究者。
5、教师能力:教师从事教书育人活动所需要的能动力量或实际本领,是由多种单项能力组成的和谐统一的总体,直接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6、教师除了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深邃的思考力等一般能力,还要具备从事教书育人活动的专业能力。
1)了解学生的能力:了解从学生整体和个体两个方面来进行。掌握学生的共性,有助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教育时具有全局性;掌握各项,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具有针对性,能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要准确地了解学生应做到真诚;要注重观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去了解他们的个性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持久。
2)教学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如果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和控制学习变了中能够表现出很好的技能,将会促进学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组织能力需要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专业基础,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教学认知能力:
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判断能力。体现在三方面: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操作能力: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具体具体操作方式。教学操作能力是多方面的,如语言表达准确、条理、连贯并富有感染力;规范书写、绘图、实验、演示,恰当选择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完成考试命题、客观公正等,是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
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教学反思能力:指教师自觉地将自己耳朵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深入地审视与分析,从而优化教学活动,形成自己新的教育思想。
是一种经常地、贯穿教学公正始终的过程,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和评价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进而思考和寻找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教育心理学 整理版
一 案例分析。某生数学一次考试未考好,就认为自己不具有数学天赋,请分析。第一,该生属于 习得性无助 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 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 习得性无助学生形成了自我无能的策略,最终导致他们努力避免失败。他们力求无法实现的目标,他们拖延作业,或只完成不费力气...
教育心理学 整理版
1陈述性知识 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2程序性知识 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3成就动机 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
教育心理学整理版
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包括认知 情绪和动机 能力和人格等,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p1,倒数第七行 2.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 联系或关系的过程。3.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