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整理

发布 2022-10-16 20:10:28 阅读 2485

论述(50’)

1. 班杜拉---与“自我效能”有关,如何提高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

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

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2)归因方式。如果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就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

3)替代经验。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这里的一个关键是观察者与榜样的一致性。

4)言语劝说。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劝说其效果则是不巩固的。5)情绪唤醒。

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

2.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一般认为也属于认知主义的范畴,因其较为独特、独立的研究与学说而被称为建构主义。其代表人物是皮亚杰与维果茨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说,会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变革,升华和改写。对知识的理解是基于个体自己的知识经验,同时取决特定的情境。而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一定会受到个体已有知识基础和主观经验的影响。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情境性与社会性,不只是简单的刺激-反应或被动接受的过程。因此,教学不是传递知识,而是创设理想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学习者并非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当作新知识的生长点;同时,教师也不是知识传递者,而是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与支架。

建构主义在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情景教学;**学习;合作学习;支架式教学。

名词解释[共30’]

1. 班杜拉---替代强化;

指人们不直接参与某一活动,也不需亲自体验直接的强化,而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受到奖励或惩罚,使自己在以后类似情况下也作出这种行为或抑制这种行为。

2. 与皮亚杰有关---同化和顺应”

同化和顺应是皮亚杰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原有的认知结构可以直接接受现有的外部知识,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

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3. 与维果茨基有关;

最近发展区。

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支架教学。支架原意是指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这里用来形象地说明教师为学习者搭建向上发展的平台,引导教学的进行,是学习者掌握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并为下一阶段的进一步发展再建构平台。

4. 与奥斯贝尔有关---先行组织者;

是指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抽象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可以是一个概念、一条定律,或一般概括性说明文字,它是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的桥梁。

5. 普雷马克原理;

普雷马克(d·premack,1965)最早提出,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这一原理被称为普雷马克原理。

6. 皮格马利翁效应;

重要他人对个体的期望会对其学习产生深刻影响。美国罗森塔尔,8个月。这个实验被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

补充:1.学习与记忆的三个阶段。

1)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

2) 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3) 长时记忆:是指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

选择题(20’)

1,6,10动机。

动机有两种状态,一是追求成功,二是避免失败,中等程度较好。 **上分为两大类: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耶克斯—多德逊定律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倒u形。焦虑产生两种影响:、动机性的,情绪性的。

2班杜拉观察学习为核心自我效能。

3,9迁移。

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一种学习迁移理论,它是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活动都由官能所主宰,官能即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般的心理能力。 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要经过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对官能的训练就如同对肌肉的训练一样,而得到训练的官能又可以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如记忆官能增强以后,可以更好地学会和记住各种东西。

官能训练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因为内容是会忘掉的,其作用是暂时的,而只有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而达到的官能的发展才是永久的,才能迁移到其他的知识学习,会终生受用。

4短时记忆。

特点: 1.容量有限,一般为7 ±2,即5-9个项目,记忆广度。

为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可采用组块的方法, 2. 语言文字-听觉编码,非语言-形象记忆,视觉更重要地位。少量的语义记忆。

3.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以被意识到的。短时记忆中即有从瞬时记忆中转来,也从长时记忆来,又叫工作记忆。

4. 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机械复述、运用记忆术的复述,都可以转入长时记忆系统。

5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属于认知范畴。

7学习理论的两大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不关心那些“看不见的”心理过程,关注可观察的外部环境、刺激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认知学派将记忆、理解、思考、问题解决等作为研究的基本主题。

8. 与桑代克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家,学习理论有关;

桑代克(学习是试误的过程,学习具有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相同要素说”:教学内容与实际结合)

科勒(格式塔学说,形成gestalt.学习的“顿悟说”)

托尔曼(提出符号学习理论 “认知地图”;“潜伏学习” )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发现学习”)

加涅(“学习的信息加工论”。学习的概念、要素和条件;学习层次;学习结果;学习过程等。)

教育心理学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整理。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习与教育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 年龄,性别,文化差异 和个体差异 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需要差异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的组织教学,教...

教育心理学整理

第一次考教师资格证,才复习教育心理学,自己总结的,跟大家分享,希望各位考友多补充多改错。另 谁有总结教育学的能分享一下吗?根据书里出现的高频各种教育心理学家及别的人物总结。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初创阶段,教育心理学之父 尝试错误说 联结学习理论 猫走 迷笼 实验,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

教育心理学整理

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 什么是意识?意识有哪些特点?意识,即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特点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 反映 心理 意识的演化。到了人类阶段,心理发展又达到了新的水平。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也创造了人的意识。人的心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 心理对现实的客观依存性。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