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错题整理

发布 2022-10-16 20:57:28 阅读 8671

1.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时,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就是双趋冲突。

2.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遵循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也就是说中等强度的动机具有最高的工作效率。

3.印刻现象从某一方面为本能理论提供了支持(劳伦兹)。

4.加涅提出了积累学习模式。

5.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7.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命题学习。

8.历史生活的领会,不能缺少言语直观。

9.有的学生看到锐角,直角,钝角等图形中都有两条交叉的线,就认为角是由两条交叉的线组成。这属于感性概况。

10.将拥有二十四个记忆单位的二十四个节气编码成只有四大记忆单位的《二十四节气歌》,帮助记忆,这是利用了记忆编码中的组块策略。

11.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心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进行划分,迁移可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12.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况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水下打靶实验)。

13.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顺向正迁移。

14.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

15.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20世纪20年代以前。

16.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1903.

17.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桑代克。

18.2023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寥世承。

19.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性格。

20.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荣格。

21.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卡特尔。

22.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2个月的智龄。.

23.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安静型(粘液质)。

24.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是布鲁纳(发现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认知结构)。

25.墨迹测验属于人格的投射测验。

26.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注意。(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是能力)

27.注意不属于独立的心理过程的心理现象。

28.心理现象产生方式是反射活动。

29.威尔尼克中枢又被称为听觉性言语中枢。

30.大脑两半球主管语言运动的脑区是布洛尔区。

31.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感觉适应。

32.听觉的适应刺激是 20~20000hz 范围内的空气振动。

33.值夜班的消防员佩戴红色眼镜在室内灯光下活动属于视觉适应。

34.德国物理学家兼生理学家韦伯发现差别感觉阈限与原来的刺激量的比值是个常数。

35.在个体心理系统中,最具有稳定性的是心理特征。

36.对某一个被试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详细研究,包括他的历史资料、作业成绩、测验结果,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目的在于发现影响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原因。这种方法叫个案法。

37.刺激形成了固定的顺序,反应也形成了固定的顺序,我们把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做动力定型。

38.光适应是视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39.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叫运动知觉。

40.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它相当于从知觉到思维的桥梁。

41.由苍松翠柏想到意志坚强是类似联想。 提出王朝就相起马汉,这是接近联想。

42.强烈而持续时间短促的情绪状态是激情。

43.公元前五世纪,将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的人是希波克拉特。

44.将性格按照文化、社会学来划分的是斯普兰格和狄尔泰。

45.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

46.气质类型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外部表现。

47.使用特定的量表作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称为调查法。

48.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展最佳工作效率,并且,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难度加大会表现的降低。

49.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一成就行为进行预期主观判断时所产生的体验叫做自我效能感。

50.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由低到高排列的第四层为尊重的需要。

51.在冯特提出的情绪三维理论中,认为情绪可在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这3个维量上被度量。

52.根据坎农一巴德情绪学说,情绪的中心位于丘脑。

53.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主要强调的是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54.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性格的意志特征。

55.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性格。

56.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的人格物质理论将人格分成几层,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57.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他认为其中本我具有最强大的力量。

58.奥尔波特将一个最典型、最有概括性并对一个人各方面行为均产生影响的特质称为首要特质。

59.对人格的生物遗传因素进行研究时,心理学家认为双生子研究是最好的研究方法。

60.“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俗话反应的是早期童年经验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61.场独立和场依存的两种人格特点,并不能说孰优孰劣。

62.认知风格包括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冲动型--沉思型、同时型--继时型。

63.在艾森克的特质理论中,他提出人格由“三因素模型”(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 构成。

64.巴甫洛夫依据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 对人格气质的类型进行了划分。

65.构成互动系统的学校教育中的三个核心因素是教师、学生和环境。

66.认为人类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的经验产生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即榜样的行为学习,获得间接经验的学习理论是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67.提出“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性教学观的是心理学家维果斯基。

68.由兴奋、理想而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是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69.当班级同学之间开始熟悉,在频繁来往中结成伙伴,部分积极分子能协助班主任开展工作,这时班级进入了同化期。

70.适合于5岁及5岁以上的所有人,既可用于个人又可用于团体测试的智力量表是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71.艺术表演能力、绘画能力属于创造能力。

72.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评价意义的是性格。

73.苏联教育教代表作中,对我国教育产生最大影响的是凯洛夫的《教育学》.

74.课程是指课业内容及其进程。

75.有经验的医师能从模糊不清的x光照底片上发现病兆,这是知觉的理解性。

7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一种双趋冲突。

77.用一个测验去测量同一群人在不同的时间里所测得分数几乎是相同的,这说明该测验具有较高的信度。

78.各级学校根据培养目标的课程,组织的活动以及开展的教育,这是预期社会化过程。

79.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的这种行为属于自我调控。

80.格赛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遗传素质是教育的重要条件(成熟机制)。

81.汉武帝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为博士置**,标志着太学的正式建立。 太学是中国最早的大学。

82.2023年 ,科举制度废除。

83.属于精神分析法的是宣泄**、

84.一个学生以语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而进行的心智活动,主要属于智力技能形成的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85.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式廖世承于1924 年编写的。

86.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认知方式称为辐合型认知方式。

87.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88.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以及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直接经验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89. 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放任自流型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90.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称为标准参照评价。

91.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92.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心理自我。

93.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高尔顿。

94.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s---b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2023年编制的。

95.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兼爱、非攻。

96.在个体顺利实现社会化的发展中,要求他用新近学到的知识、技能对原来的知识,技能加以补充、改组,或者矫正,最后使新的知识、技能与已有的知识、技能融为一体,这是发展社会化。

97.“教学相长”的思想**于 《学记》。

98.“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体现了教师的传道者角色。

99.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童年期。

100.我国于 2006 年对《义务教育法》做了最新修订。

101.教师提高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我观察,发现和改进其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是教师作为反思者和研究者的角色。

10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103.小组讨论、协商、会谈等属于双向交往。

104.“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教育对人发展的影响。

105.以“好男孩---好女孩”为定向阶段属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习俗水平。

106.“因材施教”遵循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107.桑代克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用动物来研究学习的人。

108.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群体动力。

109.桑代克提出众多学习律,其中描述动机的是准备律。

1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 《中庸》(思孟学派)。

111.双轨制在英国表现的非常典型。

112.2023年,**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一本著作,该著作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这本著作是 《人是教育的对象》。

113.主张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是利托尔诺。

114.教育评价是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

115.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非指导教学模式。

116.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117.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之为课堂纪律。

118.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学科课程。

教育学心理学易错题整理

1.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2.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综合化...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第四章。1.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能发展人的智力体力和技能的教育,狭义教育是一发展人身心为目的的学校教育。2.教育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3.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的对象,是教育过程的主体。4.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是教育区别...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1 教育的功能。1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 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 功能。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第一,教育的终身化 第二,教育的全民化 第三,教育的民主化 第四,教育的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