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全整理

发布 2022-10-16 20:34:28 阅读 3171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202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次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023年,廖世承,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60年代初,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

学与教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教学环境。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总的来说,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和控制。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间的认知风格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个性(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其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固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包括三种成分: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心理发展的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我国阶段: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3~6.7)童年(6.

7~11.12)少年(11.12~14.

15)青年期(14.15~25)【青年初期(14.15~17.

18)】成年(25~65)老年(65~)

关键期:2岁口头语言发展 4岁形状知觉形成 4~5岁学习书面语言。

自我意识的发展:生理自我(最原始的状态)3岁左右基本成熟。

社会自我(自我独立评价)至少年期基本成熟。

心理自我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

2023年美国韦克斯勒量表。

140 属于天才不到1%

男性智力分布比女性分散,但各自拥有优势。

前苏联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性格差异:性格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理智、情绪、意志)

性格类型差异(外倾性/内倾型;独立型/顺从型)

良好的意志品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

不好的意志品质:盲目性、优柔寡断、冲动、动摇。

贴标签效应】:把一个人看成什么样的人,就会用对待这类人的方式对对待他,不久他很可能真的成了这类人。“好/坏学生可以诞生在老师的语言里。”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2.自主感与羞耻感和怀疑(2~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1.家庭教养模式:**、放纵、民主。

2.学校教育:“师源性心理问题”

3.同辈群体:随着年龄增长,影响越来越大。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1.感知运算阶段(0~2) 感觉与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 自我、思维不可逆。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守恒、思维可逆、抽象。

4.形式运算阶段(11~15)

能推论命题之间的关系;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能进行可逆与补偿;思维具有灵活性。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人的学习:是指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学生学习: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也是概念同化的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刺激泛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刺激泛化。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先行组织者: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两大学习派别:联结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信号学习属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刺激-反应学习属于桑代克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连锁学习各种动作技能的形成。

言语联结学习言语连锁化。

辨别学习。概念学习。

规则与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我国的学习层次分类: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的学习。

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

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 “迷箱”实验。

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消退、惩罚。

认知学习理论:苛勒、布鲁纳、奥苏伯尔。

1.苛勒“完形-顿悟”说 1913~1917

内容: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2.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

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意义: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

容易记忆学科知识。

促进学习迁移。

促进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提高学习兴趣。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互惠内驱力)

结构原则(动作、图像、符号)

程序原则(循序渐进)

强化原则(及时强化)

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也称认识-接受说) 对应:讲授教学法。

条件:(客观)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可理解范围之内。

(主观)学习者具有一定的认知结构,且具有积极的学习倾向性,可化作行为。

目的:使符号化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有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

建构理论的基本观点:

知识观: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

学习观: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学生观:教师不简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

第四章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它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偶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

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1.学习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学习动机的成分:学习需要(认知驱动力、自我提高驱动力、附属驱动力)

学习期待诱因。

学习动机的种类:高尚的动机(核心是利他)、低级的动机(核心是利己)

教育心理学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整理。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习与教育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 年龄,性别,文化差异 和个体差异 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需要差异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的组织教学,教...

教育心理学整理

第一次考教师资格证,才复习教育心理学,自己总结的,跟大家分享,希望各位考友多补充多改错。另 谁有总结教育学的能分享一下吗?根据书里出现的高频各种教育心理学家及别的人物总结。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初创阶段,教育心理学之父 尝试错误说 联结学习理论 猫走 迷笼 实验,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

教育心理学整理

论述 50 1.班杜拉 与 自我效能 有关,如何提高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 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 自我效能感 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