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意识?意识有哪些特点?
意识,即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特点: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反映、心理、意识的演化。
到了人类阶段,心理发展又达到了新的水平。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也创造了人的意识。人的心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心理对现实的客观依存性。
离开了客观现实,人的心理会出现**。
3、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
1)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2)人的心理对自己的行为、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和调节作用。
3)人的心理能动性,还表现在人的心理不是静止不变的,是在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
人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社会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给予人的心理以深刻的影响。
二、什么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哪些结构成分?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等部位。
效应过程并非反射的终止,还有效应过程的传入神经冲动(即返回传入和反馈)制约和调整它,从而使人的活动更加精确和完善。
三、用事实说明脑是心理的器官。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从睡眠、酒醉、药物麻醉、脑损伤等方面获得的经验逐渐地证明,脑与心理活动有关。
更主要的是临床方面的经验与发现。2023年,法国医生布罗卡首先发现大脑左半球额下回为“语言运动中枢”。随后,人们又发现大脑额中回的“书写中枢”,颞上回后部的“言语听觉中枢”,大脑角回的“阅读中枢”等。
这些不同部位的疾病与损伤,会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的“失语症”。
许多生理学家、医生、心理学家采取切除法、微电刺激等科学方法,在**脑的机能方面,也取得了客观的效果:
2023年,德国学者弗罗伦,发现动物复杂性行为与大脑有关;
2023年,弗里施和西齐格,发现**前回的躯体运动中枢;
2023年,**生理学家贝兹,在大脑皮层第五层发现了椎体细胞,主要分布在**前回(运动功能),后来还发现**后回有支配感觉的小颗粒细胞;
法国学者笛卡尔提出了“反射”的思想;
**生理学家谢切诺夫把反射的观念推广到人的一切活动领域,发现了“中枢抑制过程”;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创立;
中国清代名医王清任提出的“脑髓说”。
这些都证实: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无头脑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四、试分析人的心理的实质。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脑是心理的器官。②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反射和反射弧、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反映、心理、意识的演化。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也创造了人的意识。人的心理(即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心理对现实的客观依存性。
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
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
第二章动机。
一、如何利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需要?
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
2、由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要想使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转变成良性循环,关键在于:
1)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使其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
2)改善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弥补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欠缺。
3、掌握评分的艺术,是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
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
1)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2)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
3)课题应由易到难,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
4)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是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
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要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用作业的方式提出;它既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束时,也可以创设问题情境。
总之,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并且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始终。
三、如何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学生效果。
如果在竞赛中不注意思想教育,把竞赛仅作为激励学生个人自尊心与荣誉感的措施,势必会产生消极影响;相反,如果能在竞赛中结合思想教育,使竞赛成为激励学生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的手段,则是可取的。当然,要想发挥其积极作用,在竞赛标准上应体现出鼓励进步和团结互助,尽量多用集体或小组竞赛,而少用个人竞赛,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竞赛”。这样,有利于使先进更先进,后进变先进,团聚友爱向前进;有利于防止自卑心理、骄傲情绪和个人主义等不良倾向。
四、如何根据学习动机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1)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2)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学习动机。适当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
3)有效地进行表扬和奖励。不能滥用外部奖励。
4、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即进行正确的归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积极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
第三章感知与注意。
简答:一、感觉与知觉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知觉和感觉是紧密联系而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二者的联系表现为它们都是直接的反映(即感性认识),而且常常交织在一起。
其区别表现在如下方面:
1、二者在感受与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差异。感觉是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脑对客观事物的许多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
2、二者在分析器结构上有区别。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不同的感觉,有其各自不同的分析器。知觉往往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活动的结果。
3、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人的感觉有无经验作用均能产生,有经验的作用能使感受性更加敏锐。而经验是产生知觉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知觉分哪些种类?
1、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
2、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的客观参照指标主要有:
1)自然界的周期变化现象,如四季变化、涨潮退潮等;
2)人们的活动及活动对象的变化;
3)人造计时工具,如钟表、日历等;
4)有机体自身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变化——生物钟现象等。
3、运动知觉。
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知觉、自主运动。
4、错觉。三、影响感受性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引起感受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一下几点:
1、感觉的适应。刺激物持续作用感官引起的感受性变化现象。
2、感觉的对比。这是指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3、感觉的相互作用。这是指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因受其它刺激物作用、其它感觉器官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4、有机体本身的机能状态。个人的意识倾向、知识经验、情绪状态等对当前的感受性也有明显的影响。
四、影响感受性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人的感受性的发展依赖如下条件:
1、社会生活条件、实践活动和特殊职业活动是感受性发展的基本条件。
2、有计划地练习与训练可以提高感受性。
3、感官的机能补偿作用。
五、影响深度知觉的因素中,单眼与双眼线索各有哪些?
1、影响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因素有:
1)物体重叠,远物被近物遮挡,易产生远、近不同的知觉。
2)线条透视,同样大小物体在不同距离,出现远小近大,远窄近宽的知觉。
3)空气透视,近物纹理清楚,远物纹理模糊。
4)运动视差,人在运动时,静物出现相反运动趋势,近物反向运动快,远物反向运动慢,这就是运动视差现象。
5)明暗阴影,看物体时,明亮部分显近,灰暗部分显远。
6)水晶体的调节,看近物水晶体较凸,看远物水晶体扁平。
2、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因素有:
1)双眼辐合作用,辐合是两眼视轴向注视对象的合拢。看远近不同物体,辐合角度大小不同。
2)双眼视差是立体知觉的重要信息。
六、影响时间知觉的客观参照标志有哪些?主观因素有哪些?
时间知觉的客观参照指标主要有:
1)自然界的周期变化现象,如四季变化、涨潮退潮。
2)人们的活动及活动对象的变化。
3)人造计时工具,如钟表、日历等。
4)有机体自身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变化——生物钟现象等。
影响时间知觉的主观因素有:情绪因素影响,盼望的事件,愉快的来得慢,不愉快的来得快;正经历的事件正相反,愉快有趣过得快,无趣的过得慢。时间估计还受人的知识经验、职业及训练等的影响。
七、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1、选择性。优先地知觉物,形成清晰的映像,而对周围环境的事物,只是当成背景,形成模糊的感觉。
2、整体性。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语词把它标志出来,这种感性阶段的理解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是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八、影响知觉选择性有哪些因素?
客观方面: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对象和背景之间差别越大,越容易优先选择。
2、对象的活动性。电影、幻灯等活动教具,都易优先选择。
3、刺激物的新颖性。
4、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
主观因素: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定势(即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与情绪状态等都影响对知觉对象的选择。
九、空间知觉有哪些种类?
形状、大小、深度、方位。
十、视知觉的恒常性有哪些种类?知觉恒常性有哪些作用?
视知觉的恒常性特别明显,一般有大小、亮度、形状和颜色等恒常性。
教育心理学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整理。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习与教育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 年龄,性别,文化差异 和个体差异 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需要差异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的组织教学,教...
教育心理学整理
第一次考教师资格证,才复习教育心理学,自己总结的,跟大家分享,希望各位考友多补充多改错。另 谁有总结教育学的能分享一下吗?根据书里出现的高频各种教育心理学家及别的人物总结。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初创阶段,教育心理学之父 尝试错误说 联结学习理论 猫走 迷笼 实验,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
教育心理学整理
论述 50 1.班杜拉 与 自我效能 有关,如何提高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 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 自我效能感 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