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2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3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4最近发展区: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他人尤其**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5普雷马克原则:又称祖母的法则,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
6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7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正迁移:在学习的迁移中一种学习可能对另一种学习起到促进、助长作用,这便称之为正迁移。
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了干扰或阻碍作用,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8替代强化:指观察者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9符号学习:又称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
10发现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发现,并不局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
11认知结构:就是人关系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匪类模式,是新信息借以加工的依据,也是人的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12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把先于某种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称为先行组织。
13智慧技能学习:指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
14学习的顿悟说:格式塔认为,学习实质是通过突然的顿悟获得的一种新的完形即学习的顿悟。
15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
16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认知心理学假定,人的认知结构是在观念的抽象、概括和包容程度上按层次组织的。
17实验研究: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假设为指导,有目的的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观察教育措施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18相关研究:主要用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就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做出解释和**。
19连续接近技术:将目标行为分解成一个个小步子,每完成一小步就给予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和行为的技术。
20效果律:如果一个动作跟随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那么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反之,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减小。
21有意义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过程。
22高路学习迁移:有意义的将某种情境中学到的抽象知识应用于另一种情境中的迁移。
23图式:是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以及行为的方式,它表征着行动和经验的某种固定的形式,以帮助我们适应外在的外在的坏境。
24学习: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26知识:广义指主体通过与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27概念同化、:用下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让他们利用已掌握概念来理解。
28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9班杜拉的三种强化:直接强化、自我强化,替代强化。
30内部动机:内在需要引发的动机。
二、简述。1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答:(1)强化的类型:凡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强化物。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强化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两类。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反复结合后,自身获得强化效力。
同一物体对不同人而言,强化的效果会不同,甚至有可能截然相反。
2)强化的程序:强化的程序指强化出现的时机和频率。强化的程序可分为连续强化程序和断续强化程序。断续强化程序又可分为间隔程序和比率程序。
2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1.斯金纳认为,行为可分为答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前者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后者是由其结果控制的。而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在一定情境中自然产生并由于结果的强化而固定下来的行为。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正强化:有机体行为的结果(刺激)提高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 负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
3.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运用:
行为塑造---塑造是指通过小步就给以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行为,这种方法也叫做连续接近。
程序教学---所谓程序教学,是指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逐渐加深,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论述)一.试分析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在学生行为塑造中的意义。
答: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复杂的行为可以通过塑造而获得,塑造是指将目标行为分解成一个个小步子,每完成一小步就给以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行为。
在学生行为塑造过程中,对其中的部分行为反应进行奖励,忽视其中那些实验者不希望保留的行为反应,通过不断的奖励、强化而塑造出一种基本上是全新的行为模式。学生行为的塑造与改变,本质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应的改变。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行为的及时掌握与讲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及**价和促进差生转变,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与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行为等方面,对我们仍有启示作用。
3简述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的过程。
答: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的习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实验研究,系统地形成了他关于学习的基本思路,即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注意过程: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
保持过程: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它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与存储。
复制过程: 观察着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的行为。
动机过程: 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刺激。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问题的基本看法是,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的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4简述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够有效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它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个体的努力程度,从而导致成绩的好坏,而成绩的好坏反过来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同样,环境和自我效能感也存在交互作用,教师的鼓励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而学生的优越表现更促进了教师的积极教学行为。
(论述)二、试分析加涅信息加工学习模型的对于教学的意义。p79
答:一。该模型包括三个主要成分。
1)信息贮存库(2)认知加工过程(3)元认知。
信息加工理论对学习的启迪:
1)刺激选择不是一种随机的过程,要关注学习者已有的信息或认知图式。
2)人类记忆加工信息的能量是有限的,学生不能一味要求自己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信息,要留有加工或思考的时间。
3)“组块”理论,我们必须把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块状,减少机械学习。
4)信息编码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信息的贮存和提取。
教师的教应从学习的学生的学出发,且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教学的手段和教学方式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要依据学习的层次精心组织好教材;要重视教学反馈作用;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
(论述)三、.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及其对于教育的意义。
答:(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对皮亚杰的道德认知论的修改和完善。
2)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考察分为三个水平六阶段:
一:前习俗水平:着眼于行为的具体后果和自身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
1: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二:习俗水平:以满足社会**期望、受到赞扬为道德判断的依据。
3: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4: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三: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的人已经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
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6: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3)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与德育的意义。
第一,由于儿童道德判断和推理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对于处于不同阶段的儿童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应有所不同。
第二,开展道德两难故事讨论,用矛盾的观点看待道德情操,有利于儿童道德推理能力的发展。
第三,按照“加一原则”提升儿童道德推力水平。
5简述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归因理论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动机理论。可归纳为以下六种原因:
1)能力个人评估自己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
2)努力程度个人反省在工作过程中是否已经尽力;
3)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判断该项工作的困难程度;
4)运气个人自认此次工作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
5)身心状况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情绪状况是否影响工作;
6)其他个人自认为这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种原因外,还有没有其它影响因素。
以上六项因素作为一般人对成败归因的解释或类别,韦纳按各因素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
1、因素**:能力、努力程度及身心状况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控。
2、稳定性:能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易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其他各项则都不稳定。
3、可控制性:在此维度上,六因素中只有努力一项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都是个人无能为力的。
6、简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是通过类别化的信息加工活动,积极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的过程。
1)认知结构,就是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类模式,是新信息借以加工的依据,也是人的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构成认知结构的核心乃是一套类别以及类别编码系统。
教育心理学 整理版
一 案例分析。某生数学一次考试未考好,就认为自己不具有数学天赋,请分析。第一,该生属于 习得性无助 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 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 习得性无助学生形成了自我无能的策略,最终导致他们努力避免失败。他们力求无法实现的目标,他们拖延作业,或只完成不费力气...
教育心理学整理版
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包括认知 情绪和动机 能力和人格等,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p1,倒数第七行 2.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 联系或关系的过程。3.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教育心理学整理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着重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 不专门研究心理的内容的原因 1 心理的内容是无法穷尽的。2 心理的内容是千变万化的 因人而异的。3 科学研究的重点是分析与概括。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 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生 发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