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考试教学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教育心理学内容整理。
第一章绪论。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学情境中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教的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要注意:
1 科学&科学规律,2 学校教学情境中的教与学,3 知识、技能、德、行为、情感态度,4 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为核心,研究序列是学与教。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 增加理解:学校教育过程&学生学习过程。
2 是所有教师专业基础。
3 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开始标志:2023年,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2023年,美国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扩展为《教育心理学大纲》:分为。
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和原因。
三个发展阶段:
1 初创2023年-20世纪20年代。
2 过渡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
3 发展20世纪50年代-80年代
第三阶段美、苏代表:
1 布鲁姆:《教育分类目标》《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掌握学习”理论。
2 布鲁纳:《教育过程》&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3 加涅:学习分类的权威&《学习的条件》
4 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5 安德森:《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坚持行为主义观点。
现状和趋势20c80y以来,现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1 中心问题:学与教的问题。
2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教学过程。
3 重视课堂教学&因材施教。
4 重视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的统一&增加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研究。
5 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增加(罗杰斯、马斯洛)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由低到高:1、生存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爱与归属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观察法:学校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
2 调查法:学校教育过程中,间接了解被试者。
3 教育经验总结法:专家和教师从心理学角度有目的整理学校教育过程中的经验,提炼心理学规律。
4 自然实验法(在教室等真实自然的环境)
5 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
6 临床个案法:对教育过程中的个案(超常、智能不足、情绪困扰、贫困儿童等)观察,测量与操纵。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
教育:广义上,只有系统的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
狭义上,指学校教育:在课堂情境中,通过上课完成的教育。
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
1 影响学生的个体的社会化。(社会化指人从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
2 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学会学习”就是“学会生存”。
教学:引诱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时间内,教师和学生以及师生的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课的组成:内容输入,师生间的相互作用,经验输出。
学生群体。教师的角色:
3 教员(中心角色)
4 学生模仿的榜样。
5 学者与学习者。
6 权威人物。
7 父母。8 课堂的管理者。
9 团队活动领导者。
10 公关人员。
11 办事员。
12 社会心理工作者和临床心理学家。
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易影响年龄较小的学生。
我国教师的心理特征。
1 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
2 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情感。
3 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
4 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
5 观察敏锐,善于了解学生。
优秀教师的品质与技能:
1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
2 理解学生。
3 与学生的有效交际。
4 理解自己。
课堂师生交往的特点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心理学原则:
1 正式的交往不要把教师的需要理解为学生的需要。
2 代际交往不要把教师的焦虑和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3 “一对多”式交往防止对学生的偏见。
创造安全而温暖的课堂氛围。
正常的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以公认的渠道限。
第三章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
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关于教育目标观:
1、珍妮特·沃斯的教育目标观(“三重四面”)
三重目的:技能知识,综合概念技能,个人技能和态度。
四个层面: 自尊。
生活技能培训。
学习怎样学习。
具备特定的基本学术能力。体能和艺术能力。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目标的三个基本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2、布鲁姆的教育目标观。
1 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
3 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运用各种题材。
4 培养“经济的使用思想”
5 发展“理智上的忠诚”
教师发展的方向:专业化&人性化。
教师专业职业化是基础教育活动现代化的保证和标志。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一是专业素养方面,学科知识和因材施教等;二是综合素养方面,“为人师表”。
教师职业的人性化:爱护学生;全面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智力,个性,健康;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甚至终极的关怀,提供情感支持。
教学目标又称课程目标(针对教师而言),学习目标又称行为目标(针对学生而言)
泰勒是行为目标(学习目标)之父,致力于测试题设计的研究。
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教学目标的选择功能:
1 启动功能价值性。
2 导向功能可能行。
3 激励功能低耗性(人力物力)
4 聚合功能丰富性。
就高性。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2023年美国马杰在《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中提到:“行为”“条件”“标准”三要素的基本模式
教育目标的分类理论。
一般将教学目的分为:认知的,情感的,心因动作的。
认知的教学目标分类(布鲁姆)情感的教学目标分类(柯拉斯沃)心因动作的(齐布勒。
1 知识接受整个身体的运动(如跑步)
2 理解反应协调细致的运动(如打字)
3 应用评价非语言交流(如哑剧)
4 分析组织言语行为(如朗诵)
5 综合价值的性格化(最高的境界)
6 评价。第4章认知和社会发展与教育。
发展: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
身体运动的发展方向,具有同神经成熟的方向相一致的梯度。
1 头-尾梯度:从控制头部-控制脚部。
2 近末梢梯度:从具体的中心部-末梢部。
婴儿的发展顺序具有恒常性。
发展的一般趋势。
1 综合的分化( 发展最本质的倾向表现为分化与整合的过程)
2 平衡化(学生年龄越小,越易打破平衡;反之越平衡)
3 概念化(概括性词汇增加)
4 社会化(个体社会化)
5 个性化。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1 遗传与环境。
2 成熟与学习。
3 社会环境。
4 学校教育(主导因素) 具体表现为: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实施积极影响;对其心理影响有选择性;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5 主观能动因素(学生个人主动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乳儿期(0-1岁)——哺乳期学龄前期(3-6或7s)——幼儿园时期。
婴儿期(1-3s)——婴儿期学龄初期(6或7s-11或12s)——小学时期。
学龄中期(11或12s-14或15s)——初中时期。
学龄晚期(14或15s-17或18s)——高中时期。
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稳定性(相对的),可变性(绝对的)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基本原则:组织(促使过程系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的倾向)&适应(调节环境的倾向)
四个核心概念。
1 图式(在原有熟悉的印象中加入新的印象)
2 同化(外界新事物被自己所吸引)
3 顺化(自己被动适应外界)
4 平衡(旧的格局被打破而出现矛盾时的一种个人的调节机制。为使自己处于舒服状态。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论的教育意义:
1 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
2 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
3 教师可以依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技能。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艾里克森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以精神分析的原理为基础的。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的核心原理是他所称的新生论原理。
心理社会性发展的8个阶段。
1 信任对不信任(0-1岁)
2 自主对羞愧、怀疑(2-3s)
3 主动对内疚(4-5s)
4 勤奋对自卑(6-11s)
5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s)
6 亲密、团结对孤立(成年初期)
7 创造性对自我决定(成年中期)
8 完善对烟雾、绝望(老年期)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深受皮亚杰《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影响。
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六个时期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给予教师的启示:
1)前习俗阶段:惩罚与服从的定向 ①根据各时期道德观念发展的特征实施道德教育。
操作与关系倾向 ②“以身作则”代替教条式说教。
2)习俗阶段: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 ③及时充分地发展各个时期儿童的道德观念
权威和社会权力控制的定向。
3)后习俗阶段:社会契约方法定向。
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
教育心理学内容整理
一 注意概述。一 概念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二 特点 1 指向性2 集中性。三 功能 1 选择功能 2 维持功能 3 调节与监督功能。二 有意注意。一 概念 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二 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 加强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2 合理组织有关活动3 培养间接兴趣...
教育心理学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整理。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习与教育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 年龄,性别,文化差异 和个体差异 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需要差异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的组织教学,教...
教育心理学整理
第一次考教师资格证,才复习教育心理学,自己总结的,跟大家分享,希望各位考友多补充多改错。另 谁有总结教育学的能分享一下吗?根据书里出现的高频各种教育心理学家及别的人物总结。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初创阶段,教育心理学之父 尝试错误说 联结学习理论 猫走 迷笼 实验,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