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内容整理

发布 2022-10-16 20:50:28 阅读 6458

一、注意概述。

一)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特点 1、指向性2、集中性。

三)功能 1、选择功能 2、维持功能 3、调节与监督功能。

二、有意注意。

一)概念: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加强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有关活动3.培养间接兴趣4.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抗干扰能力。

三、注意品质。

一)注意的广度是指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清楚地觉察到或认知到客体的数量。

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在同一对象和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

三)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

四)注意的转移是指人能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心理特征。

一、感知觉概述。

一)概念。1、感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1、区别:1)所反映的对象不同: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与整体属性。

2)所借助的感觉器官的数量不同:个别感觉器官与多个感觉器官。

2、联系:1)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心理活动的层次不同:基础与深入。

3)二者密不可分。

种类: 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觉;2、内部感觉: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视觉和听觉是最重要的感觉。

三)测量。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概念。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能够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2、关系:反比。

二、感觉规律。

一)同一感觉的规律。

1、适应: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一般而言,弱刺激可以提高人的感受性,强刺激可以降低人的感受性。

2、对比: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不同的刺激物同时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继时对比:不同的刺激物相继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二)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

1.补偿作用:某种感觉缺失以后,会促使其他感觉的感受性提高,以取得弥补作用。

2.联觉效应:一种感觉引起(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颜色中的联觉现象有:冷暖觉、远近觉、轻重觉。

三、知觉特性(规律)

一)选择性---在一定时间内,人只选择客观事物中的一定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

二)整体性---在刺激不完备时知觉者仍能够对刺激保持完备的认识。

影响原则:相似律(特性);接近律(时间空间);连续律;闭合律。

三) 理解性---用词解释和标志知觉对象的过程。

四) 恒常性---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对事物相对稳定的组织加工。

视觉中的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和颜色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方向恒常性。

一、记忆概述。

一)概念: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记忆是人脑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三种记忆的关系图。

二、记忆过程。

一)识记——分类。

有无预定目的:无意识记、有意识记。

是否以理解为基础:意义识记与机械识记。

二)保持是指巩固已识记的信息。

保持的内容会发生质与量的变化。

三)再认或回记。

1.再认:当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仍然能够认出来的心理过程。

2.回忆: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并加以确认的心理过程。

一、思维概述。

一)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当前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

二)基本特性 1.概括性2.间接性。

思维的形式。

1、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2、判断:是人脑反映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思维形式。

3、推理:是从已知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是由两个以上的判断组成的,反映判断与判断之间的关系。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

二、问题解决。

一)什么是问题解决。

问题的解决是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二)问题解决的理论。

1.尝试错误说。

2.顿悟说。

3.四阶段论:华莱士。

1)发现问题。

2)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

4)验证假设。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情景:指问题的知觉环境。

2.认知因素:

1)认知结构:是指个人对事物的一种基本看法,这种看法体现了你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特点。

2)定势: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即由于先前活动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活动方式或思维方式。

3)功能固着:把某种功能固定地赋予某一对象或物体。

4)原型启发: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产生启发作用的事物。原型启发就是通过原型思考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5)迁移:人们在一种情景中所获得的知识,可以影响到随后学习的另一种知识。产生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产生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

3.情绪与动机。

三、想象。一)概念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二)想象的种类。

1.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2.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一种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是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

种类:1)再造想象:根据别人对某一事物的描述在自己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描述而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一、情绪情感的概述。

一)概念: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二)情绪情感的关系。

1、区别:1)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是任何动物共有的。

2)从情景性看,情绪具有情景性、冲动性、外显性和不稳定性;情感稳定、深刻、内隐。

3)发生的时间看,情绪在先,情感在后。

2、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内在意义。

三)情绪情感的功能。

动力功能、调节功能、信号功能、感染功能。

二、情绪情感的分类。

一)情绪分类。

1、心境:微弱而持久的、感染力极强的情绪状态。

2、激情: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3、应激: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而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三、情绪智商。

一)概念。情绪智商:也称为情绪智力(eq)是准确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有效调节情绪的能力以及将能力体验用于动机和意志过程的能力。

二)情绪智力包括的内容。

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

一、意志概述。

一)概念:意志是人为实现预定目的,克服困难、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心理的行为过程。

二)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1、行动的目的性 2、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3、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二、意志品质 (一)意志的独立性(二)意志的果断性(三)意志的坚韧性(四)意志的自制力。

一、个性概念。

个性(人格)是个体在遗传和环境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实际和潜在的、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活动模式的总和。

二、个性结构。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三、个性特征。

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

一、需要。一)需要概念需要是某些缺失与不平衡引起的机体的状态。

2)需要种类:

依据需要的起源来划分,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依据需要的对象来划分,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二)需要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基本内容最初的需要层次(金字塔形)由底向上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扩展以后的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3、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评价。

二、动机。一)动机概念。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二)动机功能。

始动功能、导向功能、续动功能、调控功能。

三)动机成因。

内驱力(需要)与诱因。

四)动机冲突。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

4)动机种类。

根据性质: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根据意义: 合理动机和不合理动机;

根据自主性水平:内在动机、外在动机;

根据地位和作用: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根据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远景性动机和近景。

性动机;根据涉及的活动:学习动机、游戏动机、劳动动。

机、工作动机和犯罪动机、自杀动机等。

一)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2)能力的种类: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使用范围)

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创造性)

模仿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

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功能)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智力。

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活动的能。

力,是在操作技能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社交能力是在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1、区别: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能力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现在已经达到的成就水平,而且包含了一个人具有的潜力;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只有那些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成能力;技能则是人完成一定任务的基本活动方式,它是指动作本身和行为方式的熟练程度。

2、联系:知识、技能并不等于能力,但知识与能力又有密切的关系。首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其次,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

教育心理学整理必背内容

精品文档考试教学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教育心理学内容整理。第一章绪论。教育心理学 是研究教学情境中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教的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要注意 1 科学 科学规律,2 学校教学情境中的教与学,3 知识 技能 德 行为 情感态度,4 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为核心,研究序列是学与教。学...

教育心理学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整理。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习与教育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 年龄,性别,文化差异 和个体差异 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需要差异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的组织教学,教...

教育心理学整理

第一次考教师资格证,才复习教育心理学,自己总结的,跟大家分享,希望各位考友多补充多改错。另 谁有总结教育学的能分享一下吗?根据书里出现的高频各种教育心理学家及别的人物总结。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初创阶段,教育心理学之父 尝试错误说 联结学习理论 猫走 迷笼 实验,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