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修改

发布 2022-10-18 21:43:28 阅读 2275

1、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2、心理学中精神分析、行为分析的典型代表人物及内容(1)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通过自由联想和分析梦境等手段。

2)行为主义学派:华生、斯金纳, 研究的对象:可以观察到的行为;研究方法:

客观的实验方法,研究外在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3)认知心理学派强调刺激与行为之间内在的认知过程以及学习者内在的特征对学习的影响(4)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马斯洛,后来罗杰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了解人,解释人性的本质;而要揭示人性,必须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

3、 “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目前已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 ,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为“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5、p12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答:(1)威信效应:即教育者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2)名片效应:所谓“名片”,即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投其所好’不是迁就学生,只是作为引子,一种手段。

(3)“自己人”效应: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有相似之处,当作自己人,观点容易接受。与学生多交流、多接触,打成一片,学生愿意说心里话,会产生好效果。

(4)好感效应:对教育者有好感,容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教师要想方设法建立好感,但不等于无条件迁就学生。

6、教师的三种教学水平

1)尝试式教学:知道应该“教什么”,不懂“如何教”--初级(2)因循式教学:懂得教育的基本常规,知道“如何教”,不知“如何有效地教”--合格。

3)策略式教学:不仅关注“教什么”、“如何教”,更关注“如何有效地教”;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会创造”--优秀。

7、 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

1、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2、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二)学习方式上的特点。

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11、布鲁纳认知发现说

1]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2]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3]教学应遵循四个学习原则--1动机 2结构 3程序 4反馈原则[4]提倡发现学习(方式)[5]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

1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知识观: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是它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比较可靠的一种解释、假设。

2、学生观: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学生的协作活动对意义建构起重要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有其学习经验,强调学习的个体性。

3、学习观:学习是知识的建构过程。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要学生自己建构才能获得知识。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两种途径。

启示或意义:(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发展创造性;(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性学习和开放性教学;(3)用多元标准评价学生学习成效。

15、学习动机的分类

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的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3)附属内驱力: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16、动机水平和学习效果的关系(耶尔克斯—道德森定曲线倒u型 )

答: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另外,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

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19、成败归因理论---维纳。

1)从三个维度把归因分为: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2)活动成败的原因有6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20 自我实现理论 (美国的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

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有高层次需要。

涵义: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意义:教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需要。

21、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 ?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具体意义和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的地位。

②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课题,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③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利用评分机会,使每个学生在每次学习中都获得主观上的成功感,加强对学习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验到真正的成功感。④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在竞赛标准上应体现出鼓励进步和团结互助,尽量多用集体或小组竞赛,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竞赛。

⑤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 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⑥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

21、 知识学习的过程一般应包括: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等五个基本环节。

22三种直观的内涵

实物直观:通过观察实物、演示实验、实地测量等方式,提供感性材料②模象直观:通过**、幻灯、录像等提供感性材料③言语直观:通过教师书面或口头语言的生动具体的描述、形象比喻等。

23、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感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来组织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感知是感觉与知觉的总称,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是获得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的主要形式。

感知规律主要有:①强度律;被感知的事物要达到一定的强度②差异律;被感知对象须与它的背景有所差别。③活动律;活动的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所感知。

组合律;力求在时间、空间上组成有意义、有规律的系统,便于整体知觉。⑤对比律;把具有对比意义的材料放在一起。

24、促进大学生有效理解知识的条件

变式--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25、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26、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也称保持曲线,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揭示了我们对学习内容及时复习的必要性。

28、 知识应用的基本过程

审题:即分析课题。对课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综合,抓住课题的关键,理解题意,明确课题的任务和条件,弄清已知、未知条件及各条件之间的关系。

课题归类:在审题基础上,通过思维把握知识的关联,把课题与过去所学的相关知识信息发送联系。

重现知识:学生需要到长时记忆系统中去寻找解决这类课题的有关知识,将之提取出来,使它们转入工作记忆中。

解题:根据重现的有关知识,在对课题进行一系列较复杂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

29 动作技能形成过程:认知阶段、动作分解阶段、动作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

30、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

(1)动作的有意识控制减弱 (2)利用线索的减少。

3)动作技能形成之后,借助于动作程序控制动作,视觉、听觉等外部感觉系统反馈的作用降低,但动觉控制的作用不断加强。

33、记忆编码策略( (1)组块:将输入的看似分散无关的信息加工组合成一个记忆块或记忆单位,从而扩大记忆容量的一种策略。(2)替换:

将不易记忆的项目设法变成有意义、易记住的材料的一种编码策略。

3)记忆术:在本无意义、无内在联系的材料间建立联系,以增强材料的意义性的策略。

34.学习迁移: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 按迁移的性质分:正迁移和负迁移。

2) 按迁移的顺序: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3)按迁移的层次可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

4)按迁移的内容可分为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

35、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1)形式训练说:某种官能在一种学习中得到训练就能有效的在另种学习中发挥作用。

2)相同要素说:只有当学习与迁移情境具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产生影响。

3)经验概括说:先前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或对经验作出了概括,能迁移到后期学习。

4)认知结构说: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

学生的认知结构有三个变量(知道名称):认知结构的概括性、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认知结构的巩固性。

36、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迁移(正迁移)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基本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3)改进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遵循“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原则(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习的主要目标是训练学习的能力。

37、(1)创造性:指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能力或特性,(2)创造:一种最终产生创造产品的活动或现象,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分。

(3)创造的心理过程:准备阶段、酝酿阶段、豁然开朗阶段、验证阶段。

创造力的特征: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38、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

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②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低创造性③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④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高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复习笔记。注 考试题型 客观题20分 其中单选题 10题10分 判断题 10题10分 简答题60分 10题 论述题20分 2题 1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 情绪 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简记 知情意 p2 2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为弗洛伊德 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为华生 斯金纳 人本主...

高等教育心理学

3 斯金纳 强化说。基本学习观 学习是有机体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形成情境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从而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s r联结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强化的过程。强化的种类 正强化负强化。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强化 使行为出现的机率增加。阳性强化 行为伴随喜爱的刺激出现阴性强化 行为伴随讨厌的刺激解除惩罚...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简略。1 1.简论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p32 34 1 促进教改,改善和提高师资水平 2 改善和提高高校德育水平 3 提高,促进大学生学习效率 4 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2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p31 32 1 学生的心理特点 2 高校学生学习心理研究 3 德育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