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7 00:24:28 阅读 2236

1.个人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

2.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进程。

3.2023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正式从事系统的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这是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他也因此被人们誉为“心理学之父”。

4.202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宣告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5.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理论被称为新行为主义。

6.2023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时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7.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和控制,并借此服务于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8.高等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9.在心理学中,发展是个体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具有顺序性的系统变化。

10.心理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过程的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两个方面。

11.认知发展学派以皮亚杰为代表。

12.人一生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时期;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

13.大学生处于青少年晚期和**早期。

14.佩里对大学生认知发展的三段论:第一阶段:二元论阶段。第二阶段:相对性阶段。第三阶段:约定性阶段。

15.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15.青少年友谊关系发展的六大功能:陪伴、放松、工具性支持、自我意向的支持、社会比较、亲密。

16.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17.大学生的性格类型差异:外倾型性格明显多于内倾型性格、独立型多于顺从型、在各种社会价值类型中,经济型对大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在双向性格因素中中间型大学生占绝大多数。

16.社会价值类型的排序: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宗教型。

18.心理学中所说的能力是指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个体的能力由智力、知识与技能、实践三个要素构成。

19.大学生应该具备自学能力、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20.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于2023年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元论。包括:智力的情境亚理论、成分亚理论(元成分、操作成分、获得成分)和经验亚理论。

21.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可分为四大类:环境类要素、情绪类要素、社会性要素和生理性要素。

22.知觉风格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23按照焦虑水平把学习者分为高焦虑者、中度焦虑者和低焦虑者。中等水平的焦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焦虑对学习究竟会产生何种影响,主要还是取决于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的高低。

24.社会心理角色是指由人们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和态度模式。

25.教师角色的形成一般经历一下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段。

26.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结构要素: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教师的人格素质特征、教师职业的积极情感。

27.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

28.教师职业的积极情感主要包括教师的威信、教育信念、责任感和自我教学效能感等方面的内容。

29.专家型教师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具有丰富而有效的专门知识、能够高效率的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创造性的洞察力。

30.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31.冯忠良教授把学习分为三种类型:(1)知识的学习主要指知识的理解、巩固、应用。(2)技能的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

32.布卢姆公布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目标包括知道、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情感目标包括接受、反应、价值判断、组织、性格化;动作技能目标包括知觉、定向、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等。

33.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其次,他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他的接受---发现和机械---有意义是划分学习的两个维度,他们之间是互不依赖、彼此独立的。不能把接受学习与机械学习或发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等同,这两个维度的每一个方面都不是绝对的,在它们之间还有过渡形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言语学习。

34.桑代克是联结理论的创始人被认为是动物心理学实验的创始人之一。

35.桑代克提出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有三个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是两大主要定律。

36.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37.班杜拉是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提出观察学习理论。

38.观察学习的实质又称替代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对观察者来说是新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39.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造过程和动机过程。

40.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文字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41.根据迁移的性质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根据迁移的层次不同,把学习迁移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根据迁移的顺序学习迁移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学习迁移可以分为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

42形式训练说是对迁移现象进行的最早、最系统的研究。

43.概括化理论又称经验类化说,是有贾德提出的。贾德在2023年所做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

44.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45.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容易的任务,学习效率随着动机作用的增强而提高,增加任务的难度,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低。

46.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学习动机的多样性、学习动机的发展性、学习动机的间接性、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47.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队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程度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

48.成就动机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界30年代默里所提出的成就需要。

49.当前最重要的成就动机理论有:麦克里兰德的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期望×价值理论、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50.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把总的原因按其特性划分为三个维度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维度。

韦纳的三维归因模式图。

51.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训练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

52.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般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53.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54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55.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的。表象系统和图式也是表征陈述性知识的重要形式。

56.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也就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

57.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 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概括或包容程度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

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

58.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定义不同、测量方式不同、表征形式不同、意识控制角度不同、习得与遗忘速度不同。

59.变式练习是指改变非本质属性以保持本质属性的概念正例的变化。

60.策略性知识的一般掌握过程:陈述性知识阶段、转化阶段、元认知阶段。

61.元认知策略包括三种: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62.关于问题的成分不外乎三种即问题初始状态,要求达到的目标以及需要获得的两者之间的通路。

63所谓创造性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进行主动的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品质。

64.心理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65.情绪和动机状态在一定限度内,情绪和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情绪过于高昂或过于低沉,都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

66.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实施学习策略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策略性思维的习惯、发展元认知、增强自我监控学习、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问题的难度要适当、帮助学生正确地表征问题。

67.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奥斯本于2023年提出、202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头脑风暴小组成员人数应在5至10人之间,理想人数通常是6人或7人。

67.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创造性的措施:完善创造性认知结构(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领域的知识、有意识传授创造技法、培养科学实验能力、协助发展自我管理技巧);激发创造性动机(确立目标和意图;激发好奇心与探索欲;鼓励自我竞争);塑造创造性人格(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动机;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确立创造的信念);创设创造性环境(给学生提供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开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鼓励和组织各种创造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68.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或德行,它是一定社会或一定时代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69.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基本心理成分构成的。

高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复习笔记。注 考试题型 客观题20分 其中单选题 10题10分 判断题 10题10分 简答题60分 10题 论述题20分 2题 1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 情绪 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简记 知情意 p2 2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为弗洛伊德 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为华生 斯金纳 人本主...

高等教育心理学

3 斯金纳 强化说。基本学习观 学习是有机体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形成情境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从而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s r联结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强化的过程。强化的种类 正强化负强化。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强化 使行为出现的机率增加。阳性强化 行为伴随喜爱的刺激出现阴性强化 行为伴随讨厌的刺激解除惩罚...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简略。1 1.简论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p32 34 1 促进教改,改善和提高师资水平 2 改善和提高高校德育水平 3 提高,促进大学生学习效率 4 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2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p31 32 1 学生的心理特点 2 高校学生学习心理研究 3 德育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