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7 00:32:28 阅读 9536

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得首要任务在于揭示大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形成道德品质、培养自我意识、协调人际关系的心理规律,揭示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与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之上,提高高等教育的科学性和效益,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高等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有效的独立学习和自我培养也可提供必要的帮助。

一、 高等教育心理学得学科定位。

一)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心理学则是反映高等教育特点的教育心理学分支,它充分反映了高等教育的本质。如前所述,教育是一种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具体地说,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任务不同: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各方面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级专业教育。普通教育是国民的基础文化科学知识教育,不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

2. 教育对象不同:高等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大学生,他们属于青年中期。

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与中小学生有明显差别。生理上已发育成熟,心理上趋于成熟或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个性特征比较稳定,世界观正在形成或已定型,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较强。

3. 社会职能不同:高等教育有三个社会职能,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直接为社会服务。普通教育不具备这些社会职能。

4. 地位作用不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使学校具有主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效机制。高等教育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居于首要位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力量。

而普通教育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尚有较大距离。

5. 培养方式不同:高等教育在让学生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的前提下,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未知领域,在学习中学会发现和创新。

而普通教育一般都是传授前人已有的经验知识,讲授的一般都是已成定论的东西。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得分支学科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反映高等专科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3.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大学生4.高等教育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的社会职能和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以上所概括的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四个学科特征,都是相对于普通教育心理学而言的。二者的研究对象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他们之间是个性与共性、特殊与普遍的关系。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正逐步由过去的单一学科发展成一个学科群,学科分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的需要,高等教育心理学作为教育心理学科群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独立诞生,相信它会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是研究教与学的心理规律的学科。它不仅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社会交往,而且也强调数量化的客观科学研究;它最为关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事情,但也重视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因此,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高等教育的特点,可以把高等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的主要领域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础、高等学校的教学心理、高等学校的德育心理与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第一,探索、构建本学科的理论任务;第二,以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效率、学生素质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教育实践任务。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揭示在高等教育心理学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为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新建立的学科,在创建和不断完善过程中,有必要在普通教育心理的基础上,在心理科学理论上有所发展,密切结合高等教育教学的实际,总结过去和当前高等教育教学的经验,无论是成功经验还是错误的教训,都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分析研究。同时也要参考、吸收国外已经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通过教育实践检验过的理论才是可靠的理论;反之,在可靠的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会减少盲目性。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是相聚促进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其任务又是统一的。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通过教育实践才能付诸实施,否则只能纸上谈兵,只有深入教育实践,分析、解决其中的心理问题,才能从成功的经验中理解其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从而总结出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在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初创阶段,首先进入各高等学校,总结个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优秀校长、干部的领导管理经验,从心理学的角的加以分析提高,分析失败的教训,并与成功的经验加以对照,这既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也是丰富完善这门科学的任务。

高等教育心理学应当重视学生学习、个性形成、道德品质培养,也要研究教师的心理品质、是业务能力继续提高的问题。教师的心理品质和能力是高等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前提。

第二章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一) 教师角色的概念。

角色,亦称社会角色,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权利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它是一种客观的社会规定,具有非人格的特征;作为角色的承担者,指的是个体的人,具有个性的特征。

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这个定义首先反映了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即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并在学校工作的专业人员;其次,明确了教师职业的性质和任务是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另外,指出了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服务的宗旨是为社会培养人才。

二)教师角色的分类。

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角色2.、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管理与角色3.、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角色4、榜样、模范公民角色5、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传授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还要按照一定的世界观塑造学生的灵魂。

6、教育科学研究者角色总的来说,教师的角色功能都是为了完成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

二、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

教师是集许多角色于一身的特殊职业,其影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学风格、人格特征、举止言行以及教育期望等方面。

一) 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二) 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由于每个教师的能力结构、个性特点、气质类型、认知方式等均有差异和多样性,因此反映在教学上,就导致了每个教师风格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三)教师的人格特征不仅关系到教师的行为以及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效果、智力发展和品德形成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学生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教师情感是影响班级气氛活跃的因素之一,对学生的情感具有较强的感染和催化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当儿童的年龄和年级升高而以自我提高和以赢得地位作为主要动机时,教师这种人格特征的作用下降。另外,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认知的和自我提高的,教师的热情和同情程度则显得并不怎么重要。

四)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信任,会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因而这些学生也就容易取得老师期望的效果。相反,如果教师厌恶学生,对学生期望较低,或经常收到教师的冷漠与歧视,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也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或表情中感受到教是的“偏心”和失望,因此也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老师,不理会或拒绝老师的要求。

结果这些学生常常如教师期望的那样,学习成绩与品行一天天变坏。这种师生态度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即是罗森塔尔效应。

五)教师举止言行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条是有声的言教,另一条是无声的身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

一)教学效能感的含义。

心理学上,把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效能感,效能感的高低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育效能感两个方面。

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相信自己有教好学生的能力。它与班杜拉理论中的预期效果相一致。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

它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在碰到困难时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等等。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克服社会、家庭及学生本身素质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高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复习笔记。注 考试题型 客观题20分 其中单选题 10题10分 判断题 10题10分 简答题60分 10题 论述题20分 2题 1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 情绪 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简记 知情意 p2 2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为弗洛伊德 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为华生 斯金纳 人本主...

高等教育心理学

3 斯金纳 强化说。基本学习观 学习是有机体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形成情境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从而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s r联结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强化的过程。强化的种类 正强化负强化。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强化 使行为出现的机率增加。阳性强化 行为伴随喜爱的刺激出现阴性强化 行为伴随讨厌的刺激解除惩罚...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简略。1 1.简论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p32 34 1 促进教改,改善和提高师资水平 2 改善和提高高校德育水平 3 提高,促进大学生学习效率 4 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2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p31 32 1 学生的心理特点 2 高校学生学习心理研究 3 德育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