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7 00:33:28 阅读 5580

1、 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认识学与教的心理活动规律,做到科学育人。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2、简述教师角色的构成。

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榜样和模范公民。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3、简述教师角色的影响和作用。

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

4、简述教学效能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5、简述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

计划性与准备性。课堂教学的组织性。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沟通性。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职业发展性。

6、试述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角色改变技术: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其参加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实现角色的转变,包括专家讲座、听观摩课、参加教育科研工作。

教学反馈技术:对自己教学各环节有一个准确而客观的认识,正确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况。

现场指导技术:帮助教师针对不同教学情景,选用最佳的教学策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7、简述气质典型的类型及其特点。

胆汁质:精力旺盛、热情率直、意志坚强、脾气躁、不稳重、勇敢、乐于助人,思维敏捷。

多血质:反应快、适应性强、可塑性高、活泼热情、充满朝气。

粘液质:缄默沉寂、反应慢、态度持重、稳健。

抑郁质:敏捷性低、反应迟钝、缺乏生气、不爱交际。

8、简述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

生理要素:学习者对学习环境中某些要素的偏爱。

社会要素:体现在学习活动形式上。

心里要素:认知、情感和意动。

9、简述适应学习风格差异的教学含义。

首先必须全面分析学生特点,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对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要一视同仁。最后教师要根据学习风格的类型和要素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

(扬长策略、补短策略)

10、大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

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

11、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气质的特点进行教育。

教育学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气质职业指导。

12、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性格的特点进行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因人施教。注重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健全他们的性格。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性格。通过榜样的作用培养性格。

13、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能力的差异进行教育培养。

针对大学生的能力类型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针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在教学方法上因人施教。

14、简述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阶段性(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阶段、专业课阶段、毕业设计或毕业**阶段)。学习内容的特殊性(广泛性、专业性、争议性、高层次性)。

学习组织的主体性(自主地选择选修课。各种参考书,感兴趣的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

15、简述学习的类型。

知识的学习。技能和熟练的学习。心智思维的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16、简述加涅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

信号的学习、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

17、试述班杜拉观察学习的基本观点。

行为的学习可以通过反应的结果进行学习(直接学习),也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间接学习)。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18、试述布鲁纳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教学应该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发现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

19、试述奥苏泊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是新旧意义的同化过程。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

20、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

21、简述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特点。

学习动机的多样性。学习动机的发展性。间接性。社会性。职业性。

22、简述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

每个人的成就行为最终要收到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这两种动机的综合作用所决定。

23、简述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寻求理解”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解释与推论,进而通过这种因果关系来认识、了解、**和控制周围的环境和随后的行为。

24、试述如何指导大学生对其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

要让学生把成功结果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原因,比如能力高、努力了,以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把学习失败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原因,如运气差、考题太难等,希望以后获得成功。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针对学生不同的归因倾向进行引导、鼓励、强化,以便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

25、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26、试述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动机:进行学习责任感教育,增强学习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

激发动机: 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适当开展竞赛活动。

训练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

27、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

学习的迁移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学习迁移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是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

28、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

原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特征。原有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特征。原有认知结构的稳定性特征。

29、试述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

原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特征:个体在学习新的任务前,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原有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特征:个体在学习新的任务前,是否能清晰分辨其原有知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的异同。

原有认知结构的稳定性特征:学生面临新的学习任务时,其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是否稳定巩固,原有认知结构越巩固,越有助于促进新的学习。

30、试述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科学精选教学材料。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31、教师应如何运用感知规律突出感知对象的特点。

强度律:讲授中,教师的言语应抑扬顿挫、轻重有致。

差异律:教师在板书设计、教材编排、授课技巧等方面加大差异,突出直观对象。

活动律: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使知识以活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组合律:教师的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

32、简述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思维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33、简述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学习材料本身的性质。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征。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教师的教学方法。

34、试述促进知识感知的策略。

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运用感知规律,突出感知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5、试述促进知识理解的策略。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提供丰富的变式。科学地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况。

36、简述记忆的实质。

记忆是通过识、保持、再现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37、简述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逻辑记忆能力较强。具备多种记忆品品质。掌握多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38、识记编码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视觉编码。听觉编码。语义编码。

39、影响知识记忆与编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材料的数量与性质。对材料意义的理解程度。组块化。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

40、试述记忆中避免提取失败的对策。

及时复习。运用不同的复习方法。加强复习。

41、简述心智技能的特点。

心智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属于动作经验。心智技能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索性。心智技能是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42、简述资源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

求助策略、时间管理策略、情感策略、环境资源策略、意志策略。

43、试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自我调节学习:通过讲解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的教学: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学习策略知识、促进认知策略的积累。训练对学习策略使用过程的监控。

44、试述如何培养学生心智技能。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发挥言语在心智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45、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影响问题解决的知识与技能因素。定势与功能固着。问题情境。

46、简述创造性与智力关系。

智力是发明创造的基本保证,只有具备相当高智力水平的人,才能从事创造活动,一定的智力阈值是从事创造活动的保证。

47、简述创造性与人格关系。

创造性高的个体具有自信、自重与胸襟开阔等人格特征。高创造性的个体有敏锐的感知能力,有良好的协同能力,有捕捉机会的能力,敢于冒险,不落俗套。

48、简述大学生创造性发展的特点。

大学阶段是人生最佳创造年龄期,是人生创造性发展最活跃的时期。大学阶段个体知识结构的完善与创造性的发展的一致性。大学阶段智力发展的独特性为创造性发展提供基础。

大学阶段个体创造个性品质发展与创造实践的结合为创造性提供条件。

49、试述如何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复习笔记。注 考试题型 客观题20分 其中单选题 10题10分 判断题 10题10分 简答题60分 10题 论述题20分 2题 1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 情绪 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简记 知情意 p2 2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为弗洛伊德 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为华生 斯金纳 人本主...

高等教育心理学

3 斯金纳 强化说。基本学习观 学习是有机体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形成情境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从而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s r联结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强化的过程。强化的种类 正强化负强化。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强化 使行为出现的机率增加。阳性强化 行为伴随喜爱的刺激出现阴性强化 行为伴随讨厌的刺激解除惩罚...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简略。1 1.简论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p32 34 1 促进教改,改善和提高师资水平 2 改善和提高高校德育水平 3 提高,促进大学生学习效率 4 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2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p31 32 1 学生的心理特点 2 高校学生学习心理研究 3 德育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