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 1

发布 2022-10-18 21:42:28 阅读 9136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题型。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三、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四、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五、案例分析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绪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种类、概念、优缺点)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和行为变化,从而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指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对对象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不做任何控制和干预。实验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有意控制或干预的情境下对对象进行观察。

实验法容易操作,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但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尤其是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尝尝不能得到精确的分析。

二)调查法。

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计划和目的,间接地收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常见的调查方式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调查法、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法和文献分析法等。

调查法收集的资料一般具有典型性、客观性和真实性。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调查结果受到一定的质疑。

三)实验法。

实验法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相对更加接近实际,比较真实地反映教育过程的心里规律,但受多种因素影响。

实验室实验法在较为复杂的教育研究中较少使用。

由于教育活动和研究方法的复杂性,三种方法在实际研究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第一章学生心理与发展。

心理发展的特性。

心理发展主要理论(皮亚杰、埃里克森、维果茨基)

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从众与服众。

一、心理发展的特性。

1、连续性与阶段性:心理发展既表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质的飞跃。

2、方向性与不可逆性: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好逆向发展(身体发展自上而下、动作发展自中心向外围、思维发展从具体到抽象)

3、不平衡性: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体现多元化模式,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不同(同一方面在不同阶段发展情况不平衡、不同方面发展进度不一样)神经系统发展最快。

4、个别差异:每个人的发展优势、速度、高度不一样。

5、发展关键期:个体在早期发展中,某一反应在特定时期中最容易获得,这个最容易形成的时期,为发展的关键期(个体在出生后不久所遇到的某一种对象或刺激,会印入它的感觉中,使他对这种最先引入的刺激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当他再遇到这类刺激时,会引起他的偏好或追随,这个现象被劳伦兹称为“印刻”。“印刻”所发生的时期被成为关键期。

)举例0-12岁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

0--2岁:亲子依恋关键期

1--3岁:口语学习关键期

4--5岁:书面语学习关键期

0--4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5岁左右: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

10岁以前:外语学习、动作技能掌握的关键期

5岁以前:**学习的关键期。

二、心理发展主要理论(皮亚杰、埃里克森、维果茨基)

一)皮亚杰(瑞士)的心理发展观:同化、顺应、平衡化和图式、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

1、同化:人的大脑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与转化,将新信息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构成自身新的知识系统。

2、顺应:人在适应外部环境过程中改变自身认知结构以实现对环境的适应。

3、平衡化:不断从一种认识平衡状态达到另一种更高的、更为稳定的认识平衡状态。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连续的、递进的、有层次的、不断趋于完善的心理适应过程。

4、图示: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

5、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

1)感知运算阶段(出生后至一岁半岁,两岁):只有动作的智慧,感觉与运动分化,特点有物我分离,客体永久性获得。这个阶段的儿童行为发展经过三个层次:

本能时期、习惯时期、智慧活动萌芽时期。

2)前运算阶段(二岁至六七岁):思维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思维的直觉性和集中性;不能获得能量守恒;思维不可逆性。

3)具体运算阶段(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思维可逆;去自我中心化;获得能量守恒;具体逻辑思维。

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至十五岁):该阶段已获得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是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能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分开。

二)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1)0-1.5岁(婴儿期):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不信任感;

2)1.5-3岁(童年期):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和羞耻感;

3)4-5岁(学前期):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

4)6-11岁(学龄初期):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

5)12-18岁(青春期):获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工作定向和性别角色)

6)18—30岁(成年早期):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

7)中年期与壮年期,成家立业的阶段: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

8)老年期:获得完美感而避免失望感。

依据上面各阶段的理论来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及侧重点。

3)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他在研究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提出了三个重要问题:“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学习的最佳期限”

最近发展区: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有指导的情况下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三、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从众与服众。

社会助长:指因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从而使个人的活动效率与水平提高的现象;反之若出现活动效率、水平下降则是社会惰化。

从众:人们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即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的表现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服从:指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命令而做出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外界的明确要求下而发生的。

第二章学生差异心理。

特殊儿童心理(概念、类型、表现)

一、特殊儿童指那些在教育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二、类型。(一)、资质优异儿童:资质优异儿童概念包含三方面的内涵:

儿童的一般能力;儿童的特殊能力;超过一般儿童或常态儿童的发展水平。根据潜能,成就与行为特征,可以分为智力型、学术型、领导型、艺术型、创造型、运动型。

(二)、智力落后儿童:智力落后儿童指智力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而且在社会适应方面存在明显缺陷的儿童。按智力高低分为位轻度弱智、中度弱智、重度弱智、极重度弱智。

(三)、盲、聋、哑儿童 :

(四)、情绪困扰儿童:是一类有情绪障碍的儿童,情绪控制能力差,常表现为过分焦虑、紧张、敏感,但在智力上是正常的。

(五)、学习困难儿童:在我国,结合教育实际,把学习困难儿童理解为智力正常,但在学习上缺乏一般的胜任能力,学习效果低下,成绩明显落后的儿童。他们的主要特点是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效率低、缺乏必要的学习策略、学习动机水平低、焦虑水平高,常表现出好动、注意分散、记忆与思维紊乱、行动不协调、情绪不稳定等特征,在听说读写及运算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困难。

第三章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三种内驱力、学习期待和诱因)

学习动机理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并结合案例分析来复习)

1、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三种内驱力、学习期待和诱因)

1.学习需要:美国的奥苏伯尔。

1)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以求知作为需要,以理解和掌握作为目标,是指向任务本身的一种动机。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因自己的能力或成就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而引起的内驱力。

3)附属内驱力。指学生为了获得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把工作做好的需要。

2.学习期待和诱因。

学习期待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意念,是学习目标在主体头脑中的反映。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分类:1、根据诱因产生的内外**,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2、根据动机作用的时间的长短,将之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3、根据内驱力可以分为认知动机,自我提高的动机,和附属动机。

4、根据动机作用大小,可以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二、学习动机理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并结合案例分析来复习)

(一)强化动机理论:斯金纳提出。人们具有某种行为倾向,主要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合理使用强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是行为的决定因素。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二)归因动机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一个人在分析其行为成败的根由时,主要涉及以下六个方面:

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别人的反应。成败的原因可归类为三个维度: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

(三)成就动机理论:默里提出。成就动机强的学生倾向于选择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而避免选择非常容易活非常难的学习任务。

(四)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影响学业成绩所持有的有效或无效的主观体验。

自我效能感通过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对学习动机起推动和阻碍的作用。

(五)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四章学生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概念。

学习策略教学的三种模式。

1、学习策略概念。

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

对学习策略理解有几种观点:

1、把它看做具体的方法或技能(梅耶)

2、学习的规则或能力 (杜菲)

3、学习的调节与控制技能(奈斯比特和舒克史密斯)

4、认为学习策略是元认知。

2、学习策略教学的三种模式。

1.教师指导式或团体辅导式。

2.书本式或手册式。

3.规程化训练(基本技能的训练):pq4r阅读策略。

pq4r阅读策略:一个最有效的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学习技术。由托马斯和罗宾逊提出的。具体使用:

预览:快速预览材料,对材料的基本组织主题和副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设问:阅读时自己问自己一些问题。

阅读:阅读材料,不要泛泛做笔记。

反思:试图理解信息并使信息有意义。

背诵:通过大声陈述和自问自答,反复练习记住这些信息。

回顾:最后一步积极地复习材料,主要是问自己问题。

教育心理学复习 1

c.模仿性学习。d.顿悟学习。e.含有推理的学习。4 盖齐把学习分为五类 应答性学习 接近学习 操作学习 观察学习 认知学习。5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分类 知识学习 技能的学习 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2 学习理论的出发点 暂时还没找到,上课可以去问问老师 3 联结派学习...

教育心理学复习整理 1

1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冯特在德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现代心理学的诞生 发展历程 略 2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a 教育过程中种种心理变化和发展的规律。b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 调查法 实验法。4 个体心理发展特点。连续性与阶段...

教育心理学复习整理 1

一 名词解释。1 5 人格 指在遗传素质基础上 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 相对稳定的 独特的心理 行为模式。2 5 定势 先于一定活动并指向这一活动的心理学准备状态,也叫心理定势。3 5 教师威信 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4 5 实验法 是指通过操作自变量 控制额外变量,测量应变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