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

发布 2022-01-11 19:42:28 阅读 1392

教育心理学。

1.单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2.多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3.填空题 10题 (15分,每空一分)

4.名次解释 5题 (15分)

5.简答题 6题 (30分)

6.论述题 2题 (20分)

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对象,是教学过程中有一传递的主要信息。

3.教学环境是个体在学生时代所接触到的主要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

4.教与学的基本过程。

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形成新态度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指在学校教育情境中,为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管理、设计师生互动环节,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理解、思考、探索、发现与建构知识,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新的态度,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

评价与反思过程是指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通过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和反思,教师通过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估和反思,以求进一步改进学与教效果的过程。

5.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对教师而言)

帮助教师准确地发现问题。

帮助教师准确地分析问题。

帮助教师科学地解决问题。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

6. 202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本书的出版被学术界公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桑代克也因此被人们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我国自编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2023年由廖世承编写的《教育心理学》

7.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青春期带来的心理变化1.反抗性与依赖性的矛盾2.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3.勇敢与怯懦的矛盾4.自负与自卑的矛盾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的矛盾。

逆反心理的表现1.态度强硬,举止粗暴2.漠不关心,冷淡相对3.“恨屋及乌”,反抗迁移。

8.初中生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的表现1.态度强硬,举止粗暴2.漠不关心,冷淡相对3.“恨屋及乌”,反抗迁移。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1.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导致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出现2.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导致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出现3.独立意识的发展导致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

9.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中的独立意向的发展2.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3.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4.自我评价已基本成熟5.有较强的自尊心6.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

10.初中生思维的自我中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假象的观众”和“独特的自我”

11.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么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连串的感觉。

12.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风格主要由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的要素构成。

13.适合不同学习风格的教育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采用与学习风格中的长处或学习者偏爱的方式相一致的教学对策,而是针对学习风格中的短处进行有意识的弥补的教学对策,前者被称为匹配策略,后者被称为有意失配策略。

14.心理学家布卢姆设计了掌握学习程序。

15.桑代克的学习律。

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2.练习律,指对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3.

效果律,如果一个动作跟随者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的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此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这就是桑代克效果律的基本含义。

16.新联结主义的学习分类:监督学习、强化学习和无监督学习。

17.认知主义的代表人:苛勒、布鲁纳、托尔曼、班杜拉。

18.人类具有三种表象模式:动作性表象、映象性表象、象征性表象。

19.布鲁纳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1.知识学习就是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知识学习过程就是编码系统形成的过程。

2.知识学习的认知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

3.学习就是掌握科学的知识结构,在头脑中建立相应的编码系统。

4.学习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5.布鲁纳学习理论的贡献。

6.布鲁纳学习理论的局限。

20.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期待。

21.潜伏学习是托尔曼和杭齐克在2023年的白鼠跑迷津的实验中发现的一种无强化学习现象。

22.观察学习是指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以及其强化结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他已经具有的某种行为反应特征得到矫正。

2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的本质,学习不是机械刺激和反应联结的总和,个人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心理过程,是个人对知觉的解释。

2.学习的动机,人类具有对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人类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

3.学习的内容,学习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的学习。

4.学习的方法,强调对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24.构建主义的学习环境。

1.情境,学习环境中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意义建构。

2.协作,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构建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交流,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

4.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

25.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驱力有三个方面: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

26.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强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学习水平为中等时,学习效果最好,随着任务难度的不断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随之下降的趋势,心理学上称之为耶基斯-多德森法则。

27.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是由最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组成,任务的选择是判断成就动机的主要内容,任务处于中等难度水平时,成就动机值最大。

28.习得性无力感实质上是一种认为失败无法避免的观念。

29.如何处理习得性无力感。

1.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如能力高低;2.外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如任务难易3.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因素。

30.自我效能论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的形成有四个**:1.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替代性经验3.言语劝说4.情绪唤醒。

31.替代性强化即学习者如果看到其他人的成功行为或收到赞扬的行为,他也会增强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他人失败的行为或收到惩罚的行为,他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同样行为的倾向性。

32.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一般原则1.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并行性原则2.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递进行原则3.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手段与目的的共一性原则。

二。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方法与技术1.内部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方法与技术:

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训练学生对训练结果做出积极地、现实的归因利用原有的内部学习动机,使之向不同的学习情境发生迁移。2.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技术与方法:

提供学习结果清楚地、具体的、及时的反馈信息;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营造适度紧张的竞赛或竞争气氛,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33.学习迁移的意义首先在于它能指导教师有效地教学,让学生学习事半功倍。

34.根据例子说明学习迁移的种类。

1.从迁移的效果看,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2.从迁移的水平上看,迁移可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3.从迁移的方式看,迁移和分为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

4.从迁移方向上看,迁移可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35.认知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36.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是实现学习迁移的“最关键因素”。主要有三:

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可利用性是指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这是影响迁移的重要变量。

37.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理论。

38迁移与教学。

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学习内容本身应该体现循序渐进的过程。2.

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首先,学习情境的多样化;其次,学习情境的生活化3.激发迁移动机,首先引导学生建立迁移的目标,其次,善用定势的作用,定势有积极地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4.培养迁移能力,首先,培养学生的迁移观察能力;其次,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再次,北洋学生的分析能力。

39.迁移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进行迁移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对自己迁移能力的主观推测,也就是说对自己是否有能力胜任迁移任务的认识。

40. 程序性知识和陈顺性知识的区别。

从表征的形式上看,陈述性知识最基本的单位是命题、表象、线性排序等,在此基础上生成网络命题和图示的表征形式。程序性知识具有相对特殊的表征方式,被称作“产生式”。

从知识的类型上分析,陈述性知识往往表现为对于事物的描述,关心事物的性质、内容等可以用语言描述的方面。而程序性知识是人们进行实际操作所需要的知识,包含着一系列的操作规程、行为规范等,这些内容往往是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的。

41.图示就是指某种组织化的知识结构,或者说是从具体经验中提炼的抽象知识组成的一种知识框架、计划或脚本。

42.获得程序性知识是教育措施。

1.帮助学习者实现子技能或前提技能的自动化。2.提供一些机会给学生,使他们能有机会将小的产生式联合起来3.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技能程序化、自动化。

43.技能是指经过练习而习得的合乎一定规则程序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行为方式。

44.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关系。

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同之处在于动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和扩展性等特点,而心智技能则有观念性、内隐性和减缩性等特点。它们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心智技能是动作技能的调节者和必要的组成部分,动作技能又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和外部体现的标志。

45.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征。

教育心理学复习

1 如何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答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该过程包含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 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136 2 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答 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改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给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问...

教育心理学复习

一 名词解释 1 学习策略 分为三类 a.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程序 方法或规则,即学习策略就是学习方法 b.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对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技能 c.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法与调控技能的结合。2 学习动机 是指要求学生学习活动 维持学习活动,并指...

教育心理学复习

1 教育心理学是什么?教育心理学不能告诉教师做什么,但可以给教师提供做出正确决策的原则,并使教师以规范的语言来讨论其经验与观点。1 如何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