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从心理学学科特点来看,其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社会学科。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指向、集中,持久,心里。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阈限:能够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记忆: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用信息论的观点看没记忆就是人脑对所输入的信息、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思维:指人脑对当前事物本质属性和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定势: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由于先前活动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活动方式或思维方式。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对象进行加工改造而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和反映。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久的具有弥漫性特点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具有爆发性特点的情绪状态。
应激: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意志:是人自觉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实现自己预订的心理过程。、
个性:个体在遗传和环境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实际和潜在的,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模式的总和。
需要:是某些缺失与不平衡引起的机体的状态。
动机: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推动人采取行动,维持该行动并使其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能力:是保证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是人与人最天然的差别,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性格: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学习动机: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归因理论:人们对自己或者他人的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能作出的解释和评价。
自我效能论:个人对自己是否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和信念。
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的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正迁移:促进作用,负迁移:障碍作用。
正强化:在某一行为后通过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
负强化厌恶刺激以提高。
习得性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力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况。
简答、填空、论述。
教育心理学的独立标志是桑代克2023年《教育心理学》的发表,心理学之父。研究原则有:客观性、发展性、系统性、教育性。
注意的品质: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区别:反应对象、借助的感觉器官不同,联系:都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心理活动和层次不同,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二者密不可分。
感觉的规律:相同或者的刺激物持续的作用于某一特定的感受器而使感受器发生变化的现象。不同的感觉相互作用,某种感觉缺失以后,会促使其他感觉的感受性提高,以取得弥补作用,联觉效应: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知觉的规律:选择性:在一定时间内,人之选择客观事物中的一定是无作为知觉对象,整体性:
只觉得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人在知觉的过程中并不把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总是倾向于吧零散的知觉为一个整体。(影响知觉整体性因素:接近性、相似性、封闭性、连续性原则);理解性:
用词标志和理解知觉对象的过程,过去知识经验影响知觉的内容。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任然保持相对不变。
(表现:大小形状亮度颜色)
遗忘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进度是先快后慢,遗忘内容先多后少。
如何避免遗忘:及时复习,分散集中复习相结合,尝试回忆与反复记忆,多样化复习,过疗学习。
如何使用记忆规律组织复习?数字简易记忆法,串联记忆。
思维的特征:间接性:经验、语言、表象、动作。概括性: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
想象的种类:创造性:再造,创造,目的性:有意,无意。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动力、调节、信号、感染。
心境、激情、应激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人的影响: 心境原因:生活事件;健康状况;时令气候;理想、信念、世界观;影响:
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有很大的影响,积极乐观的心境能使人更好的发挥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有益于健康。
激情原因:重大事件的强烈刺激;内心的强烈冲突;过度兴奋和抑制影响:积极的激情能调动人的身心的巨大潜力,成为激励人上进的强大动力,使人积极投入到行动中去,做出通常情况下做不出的事情来。
消极的激情则会使人产生“意识狭窄”现象,即意识活动和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限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以至惊慌失措,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和后果,做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甚至铸成千古之恨(当然消极的激情可控)。
应激原因:面临的情景;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影响:增力和减力。
意志的基本特征:自觉的目的性,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总是克服困难相联系。
意志行动的心里过程: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采取决定阶段 1、确立行动的动机;2、确立行动目的;3、选择行动的方法;4、制定行动计划。执行决定阶段 1、及时地执行决定;2、不断地进行目标定向;3、克服困难。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不同:范畴不同。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能力是现有的能力及潜力。能力是个人的,知识是社会的。
发展速度不同知识发展速度快,能力相对较慢。 联系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只有能够广泛迁移的知识才能够转化为能力。
爱德华个人偏好测量(epps)主导需要心理行为表现及形成的过程:
15种心理需要:成就、顺从、 秩序、 表现、 自主、 亲和、 省察、 求助、 支配、谦虚、 扶助、 变异、 持久、 异性恋、 攻击。形成过程(自我分析)
三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适中,活动效果最好。 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降低动机水平,利于提高效果。 较易的问题,提高动机水平,利于提高效果。
气质类型的特点:多血质:(春天的风)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当、粗枝大叶为特征。胆汁质:(夏天的火)以精力旺盛、表里如。
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抑郁质:(秋天的雨)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
粘液质:(冬天的雪)稳重,灵活性不足;踏实、死板;沉着冷静,缺乏生气。
学生学习的特点:间接性、接受性、组织计划性、有效性、全面发展性、学生年龄差异性。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使学生建立起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并进行适当的评价,适当开展竞赛,选用有效的强化物,多用正强化,慎用负强化。
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 、情绪健康 、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 人际关系和谐、意志品质 、悦纳自我、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桑代克:联接论1、 学习实质: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连接,即s—r之间的连接。
2、 学习过程:尝试错误的过程,即通过试误形成连接。
斯金纳:操作学习论1、 学习实质:操作性条件反射。
2、 学习过程:通过强化(惩罚)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 强化——增强某种反应发生概率的一种程序、惩罚——减弱某种反应发生概率的一种程序。
3、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班杜拉:社会学习论: 实质:观察学习过程:将注意力选择并保存在观察的对象上。将观察的对象贮存到长时记忆中。培养行为产生的运动技能。激发模仿的动机。
格式塔:顿悟论(完形说) 实质:学习是组织一种完形,完形实质上是指对各事物间的关系的认知。学习过程:学习是一个顿悟过程而非试误过程。
布鲁纳:认知发现论:实质:
主动形成认知结构;提倡发现学习。 过程:(1)、知识的获得:
使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2)、知识的转化: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知识的评价: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验。
奥苏泊尔:认知同化论:对学习实质的认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认为它可以在短时期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这正是教学的首要目标。
对学习过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复习
教育心理学。1.单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2.多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3.填空题 10题 15分,每空一分 4.名次解释 5题 15分 5.简答题 6题 30分 6.论述题 2题 20分 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
教育心理学复习
1 如何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答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该过程包含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 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136 2 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答 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改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给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问...
教育心理学复习
一 名词解释 1 学习策略 分为三类 a.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程序 方法或规则,即学习策略就是学习方法 b.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对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技能 c.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法与调控技能的结合。2 学习动机 是指要求学生学习活动 维持学习活动,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