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2、心理的实质是人在实践中通过头脑对客观事物主观的反映。
3、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4、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①反映是物质的普遍属性;②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③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能动性;④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6、桑代克202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
7、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时期:①初创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②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末);③成熟与完善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
8、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
9、年龄特征成为表征心理发展阶段性的重要指标。所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个体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
10、把个体从人出生以后的心理发展分为: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岁),少年期岁),青年期—18岁),成年期(18—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11、心理发展的规律:①心理发展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生理成熟和教育(学习)的结果;②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③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④心理发展具有共同性和差异性;⑤心理发展具有互补性和关联性;⑥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关键期。
12、关键期的概念是由奥地利的动物学家洛伦兹在对动物的研究中发现的,其后引申到早期儿童发展研究中。所谓关键期,是指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在某个年龄阶段对某种环境刺激最敏感,所取得的效果最好的时期。
13、认知发展的阶段:①感觉—运动期(0—2岁);②前运算阶段(2—7岁);③具体运算阶段岁);④形式运算阶段岁)。
14、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主张教学应当先了解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以确定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并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观点。 “最近发展区”即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指导下或与其他人合作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也就是指高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但在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并克服认知困难才能达到的水平。
15、认知发展的教育启示:①教育应按儿童的不同年龄阶段进行,应遵循儿童认知发展顺序设计课程;②大力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开发智力潜能,关注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③强调实践活动和主动参与,注重引导儿童在实际活动中学习;④注重文化和社会因素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⑤有效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16、埃里克森提出个体人格发展主要经历八个阶段:①乳儿期(0—1岁)——信任感对怀疑感;②婴儿期(1—3岁)——自主性对害羞疑虑;③学前期(3—6岁)——主动自发对退缩愧疚;④学龄期(6—12岁)——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⑤青年期(12—20岁)——自我同一对角色混乱;⑥成年早期(20—24岁)——友爱亲密对孤僻疏离;⑦成年中期(24—65岁)——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繁殖感对停滞感);⑧成年晚期(65岁以后)——自我完善对悲观沮丧。
17、学习是动物和人类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18、加涅把学习分为八种类型: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语言的联合、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
19、奥苏贝尔根据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的内容,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
20、美国以布卢姆为首的研究小组于2023年、2023年和2023年先后公布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
21、巴浦洛夫学习规律:①条件作用的获得与消退;②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22、泛化经常表现为一种梯度,即刺激的相似程度越高,引起泛化反应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与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
2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说:①学习的实质就是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过程;②强化是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重要手段;③对学习规律的认识。a、逃避条件作用;b、惩罚与消退。
c、连续渐进法与塑造。
24、观察学习四个过程:①注意过程;②保持过程;④动作再现过程;④动机过程。
25、①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在模仿榜样的行为时,是以榜样作出反应时所受到的强化为动力的。②自我强化,指的是人能够自发地**自己行为的结果,并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
26、布鲁纳倡导发现学习,强调学科结构在学生认知结构形成中得重要作用。
27、发现学习法,是指学习者遵循自己特有的认知程序,亲自获取知识的一切方式。
28、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奥苏贝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9、知识的同化方式: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一是派生类属学习,二是相关类属学习)、上位学习(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30、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①知识观;②学习观;③学生观。(学生观是指有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观点和看法)
31、学习动机的类型:①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②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动机;③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④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32、在一定范围内,动机水平增强,学习效果则提高;而当动机强度超过最佳水平时,随其强度的增加,学习效果反而下降。这就是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33、自我效能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论,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达到预定成就目标的主观判断。
3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提出把人的需要分为七种,按其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与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5、成就动机是指对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36、学习迁移的类型:①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a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积极的、有促进作用的;b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c零迁移,又称中性迁移,是指一种习得的知识经验对另一种学习不起作用,两种学习之间没有任何影响,迁移效果是零);②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a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续学习产生的影响;b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③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a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即难易相同或相似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b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即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④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a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学习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对另一种具体学习内容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b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
37、概括化迁移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来的,又叫共同原理说、概括说。
38、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或经验中通过概括产生泛化的共同原理。
39、认知结构主要包括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三个变量。
40、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①相似性;②原有认知结构;③心理定势;④学习态度;⑤学习指导;⑥智力与年龄。
41、知识的类型:p118表6-1
42、遗忘与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
43、过度复习的量以150%左右为宜。
44、程序性知识:智慧技能又称心智技能。动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操作技能。
45、智慧技能的培养:①注意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③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④提供心智技能应用的机会。
46、动作技能的培养:①理解任务性质和学习情境;②准确地示范和讲解;③练习(练习是技能进步和提高的重要条件);④反馈(反馈是动作技能获得的另一个必要地条件)。
47、学习策略的类型:①基础策略和支持策略;②一般学习策略和学科学习策略;③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p139表7-1;④大策略、中策略和小策略;⑤选择性注意策略和编码策略;⑥学习准备策略、课堂学习策略和课后巩固策略。
48、双重编码,增强记忆效果。
49、资源管理策略:①时间管理策略;②努力管理策略;③学业求助策略。
50、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①知识经验;②动机水平;③思维策略;④思维定势;⑤功能固着;⑥问题的刺激特点。
51、创造性又称创造力。
52、继而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理论:思维主要有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两种形式,发散式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发散式思维是指从一个出发点,沿着不同的路径思考,探求多种问题解决方法的思维。
) 提出评价创造性思维水平的标准应该包括三个方面:①思维的流畅性;②思维的灵活性;③思维的独特性。
53、创造性高的人,智商多在100-130之间;智力高的人未必都有高创造性。智力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54、创造性的影响因素:①生理基础;②年龄与性别;③智力;④知识经验;⑤人格特征;⑥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
55、创造性的培养:①创设利于创造的环境;②培养有创造性的教师队伍;③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④开设创造性课程,教给学生创造的技巧和方法;⑤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⑥塑造学生创造性人格。
56、态度形成与改变的方法:①说服性沟通法;②提供榜样法;③角色扮演法。
57、品德的心理成分:①道德认识;②道德情感;③道德意志;④道德行为。
57、皮亚杰的道德认知阶段论:①前道德阶段(约2--4岁);②他律道德阶段(约5--10岁);③自律道德阶段(约8—11岁开始)。
教育心理学复习
教育心理学。1.单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2.多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3.填空题 10题 15分,每空一分 4.名次解释 5题 15分 5.简答题 6题 30分 6.论述题 2题 20分 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
教育心理学复习
1 如何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答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该过程包含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 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136 2 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答 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改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给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问...
教育心理学复习
一 名词解释 1 学习策略 分为三类 a.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程序 方法或规则,即学习策略就是学习方法 b.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对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技能 c.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法与调控技能的结合。2 学习动机 是指要求学生学习活动 维持学习活动,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