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7 01:49:28 阅读 2974

1. 名词解释15%

2. 简答题25%

3. 辨析题15%(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正误判断,并简单说明。)

4. 论述题30%

5. 案例题15%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角色:又叫社会角色,指个人在特点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利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3、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

5、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7、学习迁移: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动态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9、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

10、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学生具有一种内外协调的良好心理功能状态。

11、教师期望效应: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反馈对学生学业和人格的影响。

12、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而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有计划地检查、评价、反馈、开展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职业知识与技能、情绪觉察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能力。

14、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15、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进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己的过程。

16、创造力:是在综合运用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基础上产生的具有杰出的独创性的能力。(胡诌)

17、品德: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18、人际交往: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关系。(静态的)人际交往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情感传递和物品交换。(动态的)

二、简答题。

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答: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大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任务是探索并构建学科理论;以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效率、学生素质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教育实践。

2.简述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简述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影响和作用)?

答:教师角色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学风格、人格特征、教育期望、举止言行,它们关系着学生的学习和做人,关系着学生的性格习惯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比如强硬专断型的领导方式会激怒学生或屈服,使其产生推卸责任和表面合作等问题,民主型的领导方式能够聚拢学生,使其乐于听命,学习及其他问题都较少发生……)教师角色的理解:

总之是教书育人(从定义出发)。要做到这一点,就得注意改变观念、摆正位置,演好自己的角色,处理好师生关系……。知识的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父母形象、朋友形象、管理员形象;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社会活动家;榜样、模范公民;学生灵魂塑造者;教育科学研究者)

3.简述学习的作用。

答:通过学习可以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素质以及帮助人克服精神世界的许多消极因素,使一个人既有生存知识和技能又有高尚品质,从而与他人与社会达成和谐,既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也有益于社会和他人。

4.简述大学生学习特点。

答:大学生的学习有其独特的地方:内容上,学习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方法上,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匹配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

5.简述学习动机的功能。

答:学习动机的功能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激活功能,即唤起和引发学生学习行为;二是指向功能,即学生在学习动机的作用下,将自己的学习活动引向特定目标;三是强化功能,即人们的活动动机受其行为结果达到预期的目标的影响。(达到即可增强学习兴趣反复学习行为;否则会消退)

6.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答: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问题解决是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道道目标状态的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三个,一是问题的特征(问题的类型及其呈现方式因与问题解决者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做法等相近或相悖而有难易),二是情绪与动机(情绪会影响问题的解决速度,动机的强弱影响到解决问题的细致与否和效率),三是对问题情境的知觉(问题情境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线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反之则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四是定式(重复先前解决问题的做法,以期使待解决问题获得成功解决——固定的方式解决类似问题较好,但对不类似的问题解决不利),五是功能固着,(可理解为另外一种定式)。

六是原型启发,所要解决的问题有原型,可以启发找到解决方法……。

7.简述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答:影响创造力的因素有两类,认知因素上,人的智商、领域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对创造产生影响,智商高低、知识领域宽窄、思维灵活与否(不同角度或利用转换等)直接关系到问题解决的速度和质量。人格因素上,好奇心、创造兴趣、勇敢而独立的个性和批判精神、积极的心理承受力和开放的心胸及固执己见等都有利于创造力的形成,反之则不利于创造力的形成。

8.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

答:一是创设促进大学生进行创造的良好环境(改变人才评价标准和衡量标准,教学上基础性知识的教学和开放性学习及实践相结合,给学生自由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二是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动机(教师要放弃权威、改变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三是塑造大学生的创造人格(保护学生的创造欲,引导学生想象和幻想,消除学生对错误的畏惧心理,鼓励学生与有高创造力的人接触),四是训练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如发散思维、类比思维、逆向思维、转换思维、直觉思维)

9.简述凯尔曼的关于品德形成理论。

答:(书中没有)。

10.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答:品德的组成部分有三方面。一是道德认识(道德观念),是通过学习把外在的道德行为规范、道德价值体系不断内化的认识过程。

二是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向内转化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三是道德行为,它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完成道德任务达到道德目的的手段,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11.简述自我意识发展。

答: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大约经过20多年时间,可以归纳为三个时期。自我中心期:

人在出生后只有孤立的感觉,只有1周以后才将自己作为主体来认识,2周岁以后会用‘“我”跟外界加以区分,开始以自己的想法解释外界现象,这就是自我中心期。社会自我发展期:3到14岁是个体接受社会影响最深的时期,儿童在学校教育和对社会观察的基础进行学习,认识规范,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个体的自我意识(也叫社会自我)进行着客观化。

三是心理自我发展期:青春期到青春后期人的自我意识经过分化、矛盾、统一趋于成熟,个人的生理、认识或情绪等也极快发展,开始关注自身内在体验,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和观点认识外部世界,开始有明确的价值探索和追求,强烈要求独立,自我意识飞速发展。

12.简述自我意识的功能。

答: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提高了认识水平(把心理活动作为客体反映),二是丰富感情世界(认识了自我的独一无二才会有“孤独”,认识了与社会的关系才会有自尊需要和羞耻感……)三是发展意志力(意志以人确定的行为目的为开端,而目的提出又是以自我意识的存在为前提的。

目的的实现需要自我监督,而这一长期的坚持就发展了意志力),四是促进道德形成(人受社会规范的制约,要求并驱使“自我”完善)

13.试述人际交往的功能。

答:人际交往的功能有五个,信息交流功能、促进发展功能、协调整合功能、自我认识功能、心理保健功能。

14.试述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答:仪表、空间距离、交往频率、相似性、互补性、能力、个性品质。

15.简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答:交往愿望的迫切性、交往观念的自主性、交往内容的丰富性、交往系统的开放性。

16、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答:大学生交往自卑、大学生交往孤独、大学生交往嫉妒、大学生交往恐惧。

17、试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智力水平正常、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生活平衡积极、社会适应良好、情绪乐观向上、意志行为健全、人格统一完整、心身特征一致。

18、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答:环境适应(生活自理、确立正确的自我形象)、学习活动(动机、兴趣、方法)、人际交往(意识、技巧、训练)、恋爱与性(卫生教育、人格培养、鼓励交往、正确对待失恋)

三、论述题。

1、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试论述应如何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意识完善?

答:通过以下三方面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一是全面认识自我。

正确的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完善的基础。大学生可以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对自己的活动表现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做了这些工作,大学生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就会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准努力方向,完善自我。

二是积极悦纳自我:悦纳自我即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首先,引导大学生积极评价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短处,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感;其次是引导大学生从自我的内部层次和与周围交往的高层次认识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存在的社会价值。

再次鼓励大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总之,引导大学生积极悦纳自我,客观展示自我,让别人了解自己,有助于争取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有助于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有助于密切人际关系。三是自我完善。

这是个体自我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个体在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节自身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所以高校教育要注意引导大学生及时、恰当、有效地监督自己,帮助他们不断改造现实自我的行为和心理,朝着理想自我发展,同时要引导他们正视客观现实,正视现实的自我,不要脱离客观现实而臆造理想的自我。

高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复习笔记。注 考试题型 客观题20分 其中单选题 10题10分 判断题 10题10分 简答题60分 10题 论述题20分 2题 1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 情绪 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简记 知情意 p2 2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为弗洛伊德 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为华生 斯金纳 人本主...

高等教育心理学

3 斯金纳 强化说。基本学习观 学习是有机体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形成情境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从而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s r联结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强化的过程。强化的种类 正强化负强化。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强化 使行为出现的机率增加。阳性强化 行为伴随喜爱的刺激出现阴性强化 行为伴随讨厌的刺激解除惩罚...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简略。1 1.简论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p32 34 1 促进教改,改善和提高师资水平 2 改善和提高高校德育水平 3 提高,促进大学生学习效率 4 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2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p31 32 1 学生的心理特点 2 高校学生学习心理研究 3 德育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