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陈述性知识:
2、教学监控能力:
3、教学效能感:就是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效能感的高低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
8、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观察学习:9、认知策略:指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也就是说,认知策略是人们在信息加工时对自己思维过程的调节和控制或方法的选择。
11、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简答题:1、教学反思包括哪些重要成分?教师应怎样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教学反思内容有三种(1)认知成分,它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2)批判成分,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更强调价值观和道德成分。(3)教师的陈述。
教学反思的方法:
第一、 课后备课。
第二、 反思日记。
第三、 详细描述。
第四、 实际讨论。
行动研究。2、什么是学习动机?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外动力因素。内部的动力因素称为内驱力,外部的动力因素称为诱因。外部的动力因素要想成为推动学习活动的动力必须经过主体的内化过程才能实现。
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所谓问题情境, 指的是具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1、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3、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它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以用作业的方式提出。
(二)根据作业难度, 适当控制动机水平。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需要较高一些的学习动机。 反之,应适当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三)充分利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教师要处理好强化方式选择、强化实践选择等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 表扬与奖励比批评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赛。
3、加里培林智力形成的阶段理论。
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5、学习迁移及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一)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在每次新的学习任务开始前,应该为学生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尽可能让学生一起参加教学目标的制定,并使学生理解每一学习阶段的学习目标,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以使学生对于学习目标有关的已有知识形成联想,从而有利于迁移的产生。
二)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
要体现各单元和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前后衔接,这样才有助于正迁移的产生。
三)在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概括化的原理,培养其概括、总结能力、充分利用原理、原则迁移;另一方面,在讲解原理、原则时,要列举最大范围的例子,运用不同变式,使学生正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同时应结合原理原则的具体运用情景进行讲解和学习。
四)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掌握概括化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是教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有效产生迁移的重要途径。
6、品德形成中榜样与示范的作用。
二、论述题:
1、 认知策略有哪些方式,举例说明认知策略教学的具体方法。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教育对策?
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能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
2)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
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
5)合理的行为。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其行为方式与年龄特征和社会角色相一致。
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并能把自己的需要、理想、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建议:1、开展长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等学校必须开展长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同时要定期开展心理调查工作,随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2、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减少师源性心理障碍。
3、建立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4、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
5、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学生心理教育、咨询和援助体系。
2、社会期望教师同时扮演哪些角色?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1)知识的传递者。
2)父母**人。
3)朋友和知己。
4)课堂纪律的管理者。
5)榜样。6)学生灵魂塑造者。
7)人际关系的协调者。
8)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9)教育科学研究者。
高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复习笔记。注 考试题型 客观题20分 其中单选题 10题10分 判断题 10题10分 简答题60分 10题 论述题20分 2题 1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 情绪 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简记 知情意 p2 2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为弗洛伊德 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为华生 斯金纳 人本主...
高等教育心理学
3 斯金纳 强化说。基本学习观 学习是有机体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形成情境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从而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s r联结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强化的过程。强化的种类 正强化负强化。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强化 使行为出现的机率增加。阳性强化 行为伴随喜爱的刺激出现阴性强化 行为伴随讨厌的刺激解除惩罚...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简略。1 1.简论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p32 34 1 促进教改,改善和提高师资水平 2 改善和提高高校德育水平 3 提高,促进大学生学习效率 4 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2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p31 32 1 学生的心理特点 2 高校学生学习心理研究 3 德育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