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1、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阶段(17-23岁)。
2、大学生记忆力发展最鲜明的特点: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
3、大学生情绪最鲜明的特点是情感的两极性。
1、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先天和后天规律、内因与外因规律、量变与质变规律、连续性与阶段性规律。
2、大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1)自觉性普遍有所提高,但还存在惰性。
2)理智成分大大增强,但自制力仍显得薄弱。
3)有勇敢精神,但毅力相对不足。
4)独立性明显提高,但时常伴有信赖性。
5)果断性显著增强,但带有冲动性。
1、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
1)大学生心理的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
2)大学生求知欲与识别力之间的矛盾。
3)大学生渴望独立和依然依赖的矛盾。
4)大学生情绪与理智的矛盾。
5)大学生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
6)大学生性生理与性心理的矛盾。
1、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和动作技能领域目标。
2、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
3、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的教学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4、奥苏伯尔提出了有意义学习,他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5、奥苏伯尔认为在有意义学习中,影响新知识的学习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的适当性。
6、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建立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观念。
7、在有意义学习理论中,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是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8、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马斯洛,他的主要观点: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人的潜能的自我实现。
9、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1、强化与惩罚的比较:强化则是增加反应概率,惩罚是抑制反应发生的概率。
2、瞬时记忆(感觉贮存):暂存信息,不加工。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容量有限:7±2个信息单位。
3、强化的程式:为提高xxx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而采取了xxx措施,判断其为哪种强化。
连续强化。固定比例强化。
强化安排。比例强化变化比例强化。
断续强化。间隔强化固定时间间隔强化。
变化时间间隔强化。
1、有效地使用惩罚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就事论事,使被罚者认识到行为的错误所在,即要将罚与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受罚者的消极情绪与自己的所作所为联系在一起。
防止惩罚的程度太轻。
防止惩罚后奖赏。
不同时间场合、不同教育者之间惩罚要有一致性。
对某些行为进行惩罚时要准备好替换行为,并对替换行为进行奖赏。
使用惩罚时要注意对某个人的惩罚会成为对其他人的奖赏。
2、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1、马斯洛把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级为缺失性需要,后**为成长性需要。
2、认知动机理论:韦纳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主要可归纳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等四种因素。
3、奥苏伯尔对学校情境下的成就动机的分类,也是学习动力。
认知内驱力:是出于了解和理解事物,掌握和运用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想要通过学业成就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指个体为了赢得长者(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1、动机越强,效率越高(×)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的激活水平和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呈现倒u型的函数关系:中等激活水平的动机,行为效率高。
2、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追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任务选择对困难的态度坚持性。
成就高:追求成功的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挑战性50% 积极乐观坚持到底。
动机 水平低:避免失败的倾向》追求成功的倾向易、过难消极悲观半途而废。
1、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为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区别:
内部动机:由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它取决于个体内在的需要,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中。
外部动机: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
1、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1)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2)替代经验。
3)言语说服。
4)情绪、生理状态。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增强学习材料的科学性与趣味性。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
5)组织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成功感。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7)科学设计任务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
1、影响原理学习的因素:对原理所涉及的概念的掌握、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言语组织。
1、概念教学应注意:
1)用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2)突出关键特征,控制无关特征。
3)适当运用正例和反例。
4)提供变式和比较:变式:指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1、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
1)学习材料的共同因素。
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3)认知技能和策略。
4)定势的作用。
5)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识的组织结构。
2、、学习迁移的促进。
1)科学确定教学目标。
2)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恰当运用教学方法。
5)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
1、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1、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产生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具有新颖独特成分产品的一种能力品质,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和基础。
1、智商高的人都有高创造力(×)
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低智力者难以有创造性;创造力高的人,智商多在100—130之间;智力高的人未必都有高创造力。
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情绪与动机;(2)对问题情境的知觉;(3)定势;(4)功能固着;(5)原型启发。
2、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创造适当气氛,鼓励主动质疑。
2)提供难度适当的问题。
3)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
4)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
5)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
6)提供结构不良问题,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1、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
1)告知学生本课的目标。
2)使用标示重点的线索。
3)增加材料的情绪性。
4)使用独特或奇特的刺激。
5)让学生相信学习内容对他们非常重要。
1、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区分。
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学习策略就是学习方法(×)
1、学习策略中认知策略的各种方式。
复述策略:重复、抄写、作记录、划线等(作用:保持知识功能)
认知策略精加工策略:释义、口述、总结、作笔记、类比、提问、答疑等(作用:把新的材料和头脑中的知识联系起来)
组织策略:组块编码、选择要点、列提纲、制作关系图等(目的是整合新旧知识、巩固知识)
1、道德行为是品德的外在表现,是评判人的道德品质高低的标志。
1、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
1、品的不是道德(√)
品德:是指个体依据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道德:指由社会**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大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措施。
1)了解不良道德行为的动机,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
2)消除疑惧心理和对抗情绪。
3)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4)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抗拒**的意志力。
5)抓住转变的关键时机,促使矛盾转化。
6)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对品德教育的启示。
代表人物:班杜拉。
一)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
班杜拉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性表征,并可以此引导观察者在今后作出与之相似的行为。
二)观察学习过程。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动作再现过程。
4.动机过程。
三种强化: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三)对品德教育的启迪。
1.必须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
2.重新认识教师言行一致的教育作用。
3.警惕体罚带来的负面效应。
4.注意大众传媒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5.重视自我调节在品德教育中的作用。
1、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关键因素是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高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复习笔记。注 考试题型 客观题20分 其中单选题 10题10分 判断题 10题10分 简答题60分 10题 论述题20分 2题 1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 情绪 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简记 知情意 p2 2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为弗洛伊德 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为华生 斯金纳 人本主...
高等教育心理学
3 斯金纳 强化说。基本学习观 学习是有机体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形成情境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从而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s r联结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强化的过程。强化的种类 正强化负强化。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强化 使行为出现的机率增加。阳性强化 行为伴随喜爱的刺激出现阴性强化 行为伴随讨厌的刺激解除惩罚...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简略。1 1.简论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p32 34 1 促进教改,改善和提高师资水平 2 改善和提高高校德育水平 3 提高,促进大学生学习效率 4 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2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p31 32 1 学生的心理特点 2 高校学生学习心理研究 3 德育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