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 10题*1分=10分。
填空 10题*1分=10分。
判断 10题*1分=10分。
简答 7 题*6分=42分。
论述 2 题*14分=28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概论。
一、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心理动力。
二)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三)心理状态
四)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
一、教育心理学的产生。
2、“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维果茨基——根据学生原有基础确定合适的发展目标。
学生的发展水平1: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
学生的发展水平2: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即教育目标。
两种水平的差距称“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三、教育、学习、发展三者的关系p8图1-2 理解。
联系:(1)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
2)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3)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
区别:(1)三者分别有教育理论中不同的学科侧重加以研究。(教育:教育学;学习:教育心理学;发展:发展心理学)
(2)三者的主体不同。(教育:教师;学习和发展:学生)
第三节高等学校教师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教师威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表现在:重点结合自身教育管理工作加以阐述。
(1)威信效应:即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2)名片效应:即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论述观点前,先亮名片)
(3)自己人效应。
4)好感效应。
三、教师的教学水平理解基本内涵。
三种:1、尝试式教学:没有经过师范教学的专业化培训,学生学习负担重,不合格。
2、因循式教学:学过教育理论,受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懂得教育的基本常规,知道如何教,但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够。基本合格。
3、策略式教学:有效地教。
第二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学习概述。
二、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简答。
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2高1实践)
1、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
2、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
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二)学习方式上的特点(2自1结合)
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
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
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尝试错误说。
桑代克美国动物心理实验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二)学习律掌握。
1、准备率:学习者以做好准备,学有成效。
2、练习律:(不能超限)
3、效果律:结果愉快学习就加强。
第三节认识主义学习理论。
一、布鲁纳认识发现说(发现学习理论)五大点。
一)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二)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三)教学应遵循四个学习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
四)提倡发现学习。
五)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
二、奥苏伯尔认识接受说。
1、学习者的认识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同化新知识(固定点:原有知识。重点)
2、“先行组织者”概念。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清晰地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和新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在学习者已知的东西与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了一座知识的桥,使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一知识在不同人有不同理解)
一、知识观:
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它不是对现实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合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比较可靠的一种解释、假设,它不是绝对的、唯一正确的答案,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对真理,非绝对真理)
二、学生观:(强调每个人原有的知识经验)
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景的。
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
三、学习观:
学习是知识的建构过程。它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需要学生自己建构才能获得知识。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
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结构的结果。
同化和顺应:学习者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
同化:指学习者把外界环境中的新的信息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以丰富和加强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同化是认知结构的数量的扩充。
顺应: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中的信息,产生冲突,引发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或改造,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性质的改变。
第三章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
第一节学习动机的涵义、构成与类型。
一、奥苏伯尔。
学习动机:认知动机、自我提高的动机、附属动机。重点。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p55图理解判断。
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倒u曲线)
第三节学习动机理论。
一、动机期望理论。
核心: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
期望值:主观上估计达到目标的可能性。
效价:指某一学习目标满足个体学习需要的价值。
对学习目标的价值看得愈大,估计实现的可能性愈高,其激发的动机力量就愈大。
二、成就动机理论。
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两类:
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
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就,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
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三、成败归因理论。
人们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
三个维度把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四、自我实现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重点。
美国马斯洛人的基本需要:由低到高五层次。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四节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
二、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四、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五、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
六、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四章知识、技能的学习。
第一节知识学习与学习指导。
一般认为知识学习的过程五个基本环节包括: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应用。重点。
二、知识的感知:
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特点重重重点(名称,理解,结合实际进行解释)
1)强度律: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学生清晰地感知到。(如音量、板书等)
2)差异律:被感知的对象必须与它的背景之间有所差别。二者差异越大,越易使对象从背景中被区别出来。
在色调、声音强度、形状大小、线条粗细、材料内容和性质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如色笔)
3)活动律:活动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所感知。在静止的背景上,恰当地使对象呈现运动状态,如活动教具、活动模型、视听传媒工具等。(但不能活动过度)
4)组合律: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态上相似、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系统或一个整体,都容易被感知为一组对象。
5)对比律:凡是在性质或强度上具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当它们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提高感知效率。把具有对比意义的材料放在一起。如颜色对比、形状对比、人物对比、环境对比等。
三、知识的理解。
三)促进大学生有效理解知识的条件重重点。
2、提供丰富的变式。
变式:将概念的正例加以变化,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四、知识的巩固。
1、记忆的实质:是从记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2、记忆分成:瞬时记忆:0.25秒—2秒。
短时记忆:不超过1分钟。
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
3、德国艾宾浩斯研究遗忘发展的进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保持曲线:p83 重重重点。
表明: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在学习结束的较短时间内,遗忘的速度很快,遗忘的内容也很多。
接着,这种下降的趋势就变得较为缓慢,遗忘速度有所减慢,数量有所减少,最后则在很长时间内基本不再变化。遗忘的进程为“先快后慢”。(其对提高复习效果的启示:
应及时复习)
4、知识遗忘的原因:
1)衰退说:重点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
2)干扰说:重点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无关刺激的干扰而造成的。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五、知识应用的基本过程重重重点并举例说明。
1)审题:弄清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及各条件之间的关系。(发现题目中蕴含的隐蔽条件)
2)课题归类:把课题与过去所学的或所经历过的相关知识信息发生联系。
3)重现知识:到长时记忆系统中寻找解决这类课题的有关知识,把与解决课题有关的知识提取出来,使它们从原来的长时记忆转入工作记忆中来。
4)解题。第二节技能形成与技能指导。
1、动作技能形成过程:重点如学开车。
1)认知阶段。
2)动作分解阶段。
3)动作联系阶段。
4)自动化阶段。
4、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 重点。
1)动作的有意识控制减弱重点。
2)利用线索的减少重点。
3)动觉控制的加强重点
初学者主要依据外部反馈(如视听觉)来调节自己的动作,而熟练者主要依据动觉反馈来协调自己的动作。在动作技能形成之后,学生借助于动作程序来控制动作的进行。
高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复习笔记。注 考试题型 客观题20分 其中单选题 10题10分 判断题 10题10分 简答题60分 10题 论述题20分 2题 1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 情绪 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简记 知情意 p2 2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为弗洛伊德 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为华生 斯金纳 人本主...
高等教育心理学
3 斯金纳 强化说。基本学习观 学习是有机体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形成情境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从而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s r联结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强化的过程。强化的种类 正强化负强化。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强化 使行为出现的机率增加。阳性强化 行为伴随喜爱的刺激出现阴性强化 行为伴随讨厌的刺激解除惩罚...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简略。1 1.简论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p32 34 1 促进教改,改善和提高师资水平 2 改善和提高高校德育水平 3 提高,促进大学生学习效率 4 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2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p31 32 1 学生的心理特点 2 高校学生学习心理研究 3 德育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