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学及结构(个体心理系统)。
答: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心理的主要任务分为对心理事实的语言描述,对个体行为的解释,根据资料对未来事件**,调控人的心理和提升人的生活品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行为与心理的生物基础,感觉、直觉与意识,学习、记忆与思维,生命全程的身心发展,动机与情绪,个别差异,社会心理,心理异常与心理**。
2、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内容、特点、任务?
答: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是研究教与学的心理规律的学科,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具有四个特点:(1)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3)研究对象是大学生;(4)实现高校社会职能和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2个任务:(1)探索,构建本学科的理论;(2)用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素质及教师水平的教学实践。
3、学习及作用?学生学习?大学生学习特点?
答: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
学习的作用(1)获取知识;(2)发展智力;(3)提高素质。
学生学习:分别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说明大学生学习特点,从内容上看有以下3个特点:(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3)学习内容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在学习方法上也有3个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4、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答:奥苏伯尔从学生学习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是教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发现学习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得知识并发展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
5、动机与基本结构?动机的功能?
答: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包括2个方面内容:
(1)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2)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个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动机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需要和期待,两者相互作用。需要是动机的必要条件。期待使个体对于从事活动所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客观的活动目标在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动机主要功能分为:激活、指向和强化。激活功能,唤起和引发某种行为;指向功能,指在某种动机的作用下,将自己的活动引导想某一特定目标;强化功能,指人们的活动动机受其行为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影响(大致2种情况,达到预期目标,动机因良好结果而增强;反之,动机因不良结果而被抑制或消退)。
6、学习动机?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
答:学习动机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的激发是指通过某些刺激使人奋发起来。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2)增强学习材料的科学性与趣味性;(3)利用学习效果的反馈作用;(4)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5)组织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成功感;(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7)科学设计任务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
7、学习迁移的几种类型?
答: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外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共有5类学习迁移形式:
(1)普遍迁移与特殊迁移;(2)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3)测向迁移和纵向迁移;(4)低路迁移与高路迁移;(5)两类知识迁移,又可细分4种:1)程序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迁移;2)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迁移;3)程序性知识向陈述知识迁移;4)陈述性知识向陈述性知识迁移。
8、问题解决?问题情景?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答: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疑难引起的,需要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对这一情境予以顺序排除的过程,通常有4个基本特点:问题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顺序性和认知操作性,其主要形式有2中:
常规性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
问题情境是指问题解决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客观情景或刺激模式,通常称为问题条件。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1)情绪与动机;(2)对问题情境的知觉;(3)定势(指重复先前心理操作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4)功能固着(看到一个物体功能后,很难看出它的其他用途);(5)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能产生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自然形象、日用品等都可以成为原型,并可能对问题解决产生启发作用,即原型启发)。
9、原型启发。
答:对解决问题能产生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自然形象、日用品等都可以成为原型,并可能对问题解决产生启发作用,即原型启发。因为,原型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某些共同点,通过联想人们可以从原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原型启发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具有很大作用。
10、元认知。
答:元认知指个体关于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任务、目标和方法等有关的知识和信息,或者说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元认知是整个学习策略结构的核心,也是这一结构的最高层次的调节机制。
学习法方和学习调控的执行过程是元认知的现实结果,随着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调控能量的发展,其元认知的知识和体验也会不断丰富和成熟起来。
11、作为教师你是如何理解高校教师角色的?
答:角色,指个人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教师也是一种社会角色。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它是一种客观的社会规定,具有非人格的特征;作为角色的承担者,指的是个体的人,具有个性特征。
所以,关于教师的界定,有科学的概念和日常概念之分,而科学概念之中,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说是指从普遍的、泛化的角度来说明教师是什么,狭义说则是从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角色来解释教师是什么。
教师角色具有多重负责性,相应对学生心理、人格、世界观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
通常认为教师同时具有下面的一些社会角色:(1)知识传播者、组织者和评定者;(2)父母形象、朋友和管理员;(3)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心理辅导员;(4)榜样、模范公民;(5)学生灵魂的塑造者;(6)教育科学研究者。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学风格、人格特征、举止言行以及教育期望等方面。
12、创造性及实质?创造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在高校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创造性就是一种创造的能力。具备如下属性:
(1)由个人产品决定的,注重结果;(2)一种心理过程,注重发生及其历程;(3)由测验和评价结果决定,注重因素分析方法研究;(4)与人格特质有关,取决于某种人格特征和动机特性。
创造的影响因素:(1)认知因素,包括智商、领域知识和策略性知识;(2)人格因素,人格特质动机特性关系密切。
从以下几个方面高校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陈述、程序、策略)
1)丰富而有组织的陈述性知识;
2)流畅而熟练的程序性知识;
3)适当而有效的策略性知识。
2)进行问题解决策略训练是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问题情境、解决过程和结果、实习练习)
1)将本学科主要问题情境呈现学生,使他们形成一定的问题表征;
2)把自己对本学科有关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结果展现给学生,为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作示范;
3)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
3)寓训练于问题解决过程是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
1)解决问题前,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题意;
2)解决问题中,注意培养学生对问题思考、分析、推理、联想,给出其错误反证,如学生陷入僵局,可暂时搁浅问题;
3)解决问题后,应引导学生反思解决过程,思考问题其他解决方法,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结题思路和方法。
13、品德、品德心理结构及相互关系?道德认识的形成过程?
答: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一般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部份组成。
道德认识的形成过程,道德认识是指个体对于道德行为规范中的是非、善恶、好坏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知过程在道德上的表现。道德认识是社会上道德要求转换为个体需要的第一步,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相关的道德概念、原则,形成道德信念,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道德情景,对人事做出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继而形成道德信念,引导自己从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出发,有效的实行道德的自我控制,独立规定并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自我评价。
14、凯尔曼品德形成理论。
答:凯尔曼认为个体品德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因此,人的品德的形成也是社会规范及其价值原则内化的结果,经历了从外向内的转化过程。他认为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社会规范的依从。依从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
第二阶段,社会规范的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接近,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三阶段,社会规范的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信念、观点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15、耶克斯-多德逊定律。
答:耶克斯-多德逊研究发现,动机的激活水平和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呈现倒u型的函数关系:激活水平太低,影响行为效率;激活水平过高,行为紊乱,同样缺乏行为效率;激活水平适当,行为效率最高。
同时,研究表明认为最佳的动机激发水平与任务难度有关:任务越容易,动机激发水平较高;任务越困难,动机激发的水平越低;而任务难度中等时,动机激发水平适当。
即在一定限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者太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
16、你是怎样认识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的?评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高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复习笔记。注 考试题型 客观题20分 其中单选题 10题10分 判断题 10题10分 简答题60分 10题 论述题20分 2题 1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 情绪 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简记 知情意 p2 2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为弗洛伊德 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为华生 斯金纳 人本主...
高等教育心理学
3 斯金纳 强化说。基本学习观 学习是有机体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形成情境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从而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s r联结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强化的过程。强化的种类 正强化负强化。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强化 使行为出现的机率增加。阳性强化 行为伴随喜爱的刺激出现阴性强化 行为伴随讨厌的刺激解除惩罚...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简略。1 1.简论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p32 34 1 促进教改,改善和提高师资水平 2 改善和提高高校德育水平 3 提高,促进大学生学习效率 4 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2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p31 32 1 学生的心理特点 2 高校学生学习心理研究 3 德育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