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重点

发布 2022-10-16 22:19:28 阅读 7394

第一章。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和精神过程的科学。

个性心理的定义及表现。

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人与人之间在意识倾向和稳定的心理特征等方面的个别差异。人的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人的心理现象。

2024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问卷法(调查法) 4、测验法 5、个案分析法。

心理测验的功能及注意事项。

1、心理测验功能。

(1)了解学生心理特点,有利因材施教。

(2)评价学生学习能力,指导升学就业。

(3)提供心理诊断,维护身心健康。

2、运用心理测验应注意事项。

(1)防止滥用心理测验。

(2)严格按测验条件施测。

(3)正确解释测验结果。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

1、心理是脑的机能。

2、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心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神经元的主要构造,包括细胞体、树状突与轴突三部分。

下图为神经系统的构成: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左半球:语言性工作连续性信息。

语言、写作、计算、时间感、节奏感(科学性)、抽象化。

右半球:知觉技能整体性信息。

知觉技能、形象化、模式、面孔、音调、情绪识别表达、空间技能(艺术性)

反射弧的定义。

反射弧指实现反射活动的全部神经组织结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反射可分为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反射的两种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凡是以直接作用于各种感官的具体刺激物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

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1、兴奋和抑制: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2、扩散与集中:兴奋和抑制一经产生,都不会停止在原发点上,而是通过突触联系向周围区域传播,使这些区域也出现同样的神经活动,这就是扩散。与之相反的过程就是集中。

3、相互诱导:一种神经过程的产生导致另一种神经活动的增强叫相互诱导。

第三章。感觉、知觉、观察的定义。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某一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综合反映。

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知觉。

知觉的种类的区分。

1、时间知觉 2、空间知觉 3、运动知觉 4、社会知觉 5、物体错觉 6、社会知觉误区:①首因效应 ②近因效应 ③光环效应 ④期望效应 ⑤社会刻板印象。

感觉规律性。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例关系。

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

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

绝对域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知觉的基本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相对性)

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的过程。知觉中的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它们可以互相转换。

2、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根据自己的知识与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的刺激信息作为整体反映的过程。

3、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其确定意义的过程。

4、知觉的恒常性。

在知觉过程中,由于个体的知识经验的参与,知觉并不因知觉条件,如距离、角度、光亮等的变化而改变,仍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特征。

一)大小恒常性 (二)亮度恒常性 (三)形状恒常性 (四)声音恒常性。

第四章。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包括了识记、保持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的不同 1、瞬时记忆 2、短时记忆(工作记忆)最常用的3、长时记忆三种记忆系统。

简答题)影响识记效果的三个因素。

1、 目的和任务对识记效果的影响。

2、 材料的性质、数量对识记效果的影响。

3、 识记方法对识记效果的影响。

简答题)在教学中如何提高记忆结果。

一)课堂教学中提高记忆效率。

意识性(无意记忆)、系统性、形象性、多样性。

二)科学组织复习。

及时复习、内容适中、合理分配时间、反馈与过度学习。

三)提高回忆的效率。

联想线索、排除干扰。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随后趋于平稳。

回忆的影响因素。

1、信息存储的组织水平 2、联想线索 3、干扰的影响(系列位置效应) 4、学习的程度 5、心理状态 6、学习时间的分配。

第五章。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过程的凭借物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思维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根据思维的新异性、创造性程度思维可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根据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思维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4、根据思维过程是否有明确的步骤和清晰的意识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等。

5、根据思维活动的指向分对外(外向)和对内(内向)思维。

思维的过程。

1、分析、综合(最基本的思维过程)——综合的分析。

2、比较、分类。

3、抽象、概括——比较基础上更高级的分析综合。

4、具体化、系统化。

5、推理——演绎、归纳、类比。

思维的基本形式

一)概念: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或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二)判断:判断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它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在人头脑中的反映 。

三)推理:反映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

简答题)如何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1、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2、 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

3、 培养学生发现和识别问题的能力。

4、 掌握问题解决的启发式策略。

5、 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创造性思维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品质的一种思维。

简答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想象的定义(能够与思维区分)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第六章。注意的定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选择性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性,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注意与意识的区别。

注意和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方面,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当个体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内容比较清晰,注意可能是有意识的过程,也可能是无意识的过程。

一方面,注意和意识又有区别。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选择与维持的心理特性,而意识主要是对客观事物内容的觉知,它所反映的是注意的对象或具体内容。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或交替,有意后注意是指自觉的、有目的的,但无需特别的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直接兴趣、自动化水平有关。

案例分析)注意交替规律在组织教学中的应用。

一)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优化教学环境,以防止干扰,保持学生注意的稳定。

2、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3、教学方法要生动、灵活,以保持学生稳定的注意。

4、利用学生的情绪情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5、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妥善处理偶发事件。

二)在组织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有意注意规律的运用。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

2、正确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疲劳现象的发生。

3、加强意志力的培养和锻炼。

4、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三)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组织教学。

教学活动中两种注意都不能偏废。

要善于引导学生用两种注意的相互转化规律来妥善安排教学。

注意的分配与注意的转移区别。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把自己的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第七章。情绪、情感的定义能够区分。

例子:人的喜怒哀乐是没有原因的。这句话是错误的。喜怒哀乐是一种情感反应,任何情感反应都是由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没有意识到喜怒哀乐的原因不代表没有原因。

情绪发生的心理机制。

1、客体与需要的关系是决定情绪的主要因素。

2、认知评价是决定情绪的关键因素。

3、客体与预期的关系是决定情绪的另一重要因素。

情绪情感的区别。

情绪:最基本的感情现象,着重体现感情的过程方面。具有情景性、激动性、暂时性。

情感:是较高级的感情现象着重体现感情内容方面。具有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

情绪分为心境、激情、热情和应激四种基本类型(要能够区分)

选择题)情绪的状态,举个例子问属于什么情绪状态,要会选择。

1、心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有渲染性和弥散性。

2、激情:短暂而猛烈的情绪状态有爆发性和冲动性。

激情三阶段:①意识控制减弱 ②失去意志控制 ③激情平息。

3、热情: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厚的情绪状态。

4、应激:一种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有超压性和超荷性。

5、挫折: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体验)

应对挫折的五种行为:坚持、变换对策或迂回、直接攻击、转移攻击目标、退缩或逃避。

简答题)如何调节和控制负面情绪。

一)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

二)转移注意力

三)合理地发泄情绪。

1.在适当的场合哭泣。

2.向他人倾诉。

3.进行比较剧烈的运动。

4.放声歌唱或放声喊叫。

四)主动用言语控制调节情绪。

自我暗示,自我激励。

判断题、选择题)青少年情感特点。

情感的品质:倾向性、深刻性、稳定性、效能性。

1、情绪兴奋性高,易波动起伏。

2、情绪出现心境化和文饰现象(牢记)

3、自尊感强烈、过敏而易波动(牢记)

4、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有相当发展。

第八章。意志的定义与特征。

意志: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特征:(1)自觉目的性 ——理想、信念。

(2)行为调节和控制——激励、抑制。

(3)克服困难。

选择题)意志行动过程中的冲突的类型及区别。

动机斗争(心理冲突)

双趋斗争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双避斗争要么下油锅,要么跳火坑。

趋避斗争鸡肋举棋不定。

双重趋避斗争。

简答题)如何开展意志教育。

1、加强目的性教育,树立远大志向。

心理学重点

2 1一位新教师用半节课的时间讲完一节课的内容。你怎样帮助他改进教学?知识点 教学监控能力的问题分析 讲的太快,内容设计不好,提高监控能力 自我监控。2 2 一位教师只顾讲课,不与学生接触,对不对?错在哪?知识点 涉及师生交往分析 不与学生交往的危害,改善师生关系,主动和学生交流,主动权在老师。2 ...

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一 什么是心理和心理学?心理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并不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动物也有心理,只是人具有更高级与复杂的心理而。已。心理学 关于个体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研究。二 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性。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其他心理过...

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重点。1.有效教学 2.创造性教学 3.反思性教学 4.优秀教师成长需经历那些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5.教育心理学的作用6.教师劳动的特点 7.如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有一定目的,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随意注意。这是一种主动的 服从一定活动任务的注意,受意识调节与支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