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重点

发布 2022-10-16 21:44:28 阅读 2640

(一) 选择题(单、多)

1. 科学心理学的创立者(1879冯特)

2. 记忆的分类(目的,内容,时间)

3. 注意的分类(不随意,随意,随意后;选择性,分配性,持续性)

4. 遗忘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5. 想象的分类(无意,有意—再造、创造、幻想)

6. 情绪、情感的概念(是否满足人的需要)

7. 气质的体液说(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盖伦。)

8. 精神分析的研究对象(潜意识)

9. 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10. 人格类型(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抵制型)

11.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12. 第一个智力测验(纳比-西蒙智力测验1905)

13. 注意的特征(指向性、集中性)

14. 记忆的分类。

15. 遗忘曲线。

16. 梦是属于哪种想象(无意想象或不随意想象)

17. 非言语符号系统(目光、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手势、身体姿势与装饰、空间距离、辅助语言和类语言)

18. 高低神经活动类型说与体液说的对应关系(神经类型、气质类型、强度、平衡性、灵活性、特点)

19.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帮助学生维持正常心理,摆脱不利心理,**心理。让个体的自我得以完善,以更好地适应社会、而更好地生存。)

20. “志同道合”说的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哪个因素(相似性)

21. 马洛斯需要层次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

22. 心理过程内容{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语言,情绪情感、意志)、个性心理(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23. 人群的智力分布——橄榄形。

24.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25. 注意的特征(指向性、集中性)

26. 心理的实质(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7. 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28. 情感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29. 非理性信念(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30. 评价记忆力(再认和再现)

31.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特点。

二) 判断题。

1. 绝对感觉阈限。

并非所有的刺激都会引起人的感觉。要产生感觉,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量。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人觉察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2. 再现和再认。

再认: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识别。再认取决于两个条件:

(1)识记的巩固程度;(2)当前呈现的事物同经历过的事物及环境条件相类似的程度。当再认发生困难时,如有更多的线索提供则有助于再认,如环境和语言。

再现:对过去经验的重现,是一种高水平的回忆。再现分为无意再现和有意再现。

有意再现是一种追忆,它往往需要中介联系(表象起很重要的作用)。

再认和再现的关系:是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两种不同水平和形式,无质的区别,只有保持程度上的不同。能再现的一般能再认;能再认的不一定能再现。

再认比再现难度低,任何年龄的人再认能力都比再现能力好。所以,考试时判断题、选择题要比填空、问答题要容易一些。比率智商:

智商就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仅适用于0至15岁的儿童,只能描绘个体智力的总体水平。在同一个个体上,不同的智力成分可能有不同的发展水平。

)3. 气质和性格的关系。

一、 区别:二者反映的是人格结构中的不同侧面。气质反映的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而性格反映的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与惯常的行为方式。

二者的决定因素不同。气质—先天遗传因素;性格—后天社会文化环境和教养条件。气质不具有道德评价性,而性格则有好坏之分。

二者的可塑性不同,气质的较小,较慢;性格的可塑性和可变性较气质大。二者形成的先后不同。气质形成较早,性格形成较晚。

二、联系:气质使性格带上独特的色彩;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速度;性格对气质有制约和改造的作用。

4.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

一、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人觉察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而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度量,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关系:

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即能引起感觉所需的刺激量越大,绝对感受性就越小。反之,绝对感觉阈限越小,即能引起感觉所需的刺激量越小,绝对感受性就越大。

二、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而人对于最小差异量的觉察能力,叫差别感受性。两者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关系,差别阈限越小,差别感受性越大。

三) 简答题。

1. 知觉的特性。

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言语的指导作用、个人的知识经验、社会文化、心向)、恒常性(形状、大小、明度、颜色)

2. 动机冲突的类型。

一、 从形式上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

二、从内容上看: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和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

3. abc理论。

一、 a是诱发事件,b是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是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二、关系:a是引起c的间接原因,而b是引起c的更直接的原因。

4. 多德森定律。

过高或过低的动机水平都是不利的,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才是最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同时,当任务较容易时,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越低。

多德森定律提示我们,当我们从事不同的活动时,应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调控自己的动机水平,以取得最好的活动效果。

5.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 描述性:观察法,访谈法,个案法。

二、相关研究:问卷法,测验法,三、 因果研究方法。

6.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 情境因素(刺激模式,问题的信息量,问题的具体性)

二、心理因素(认知因素,情绪与动机因素,人格因素)

7. 三种情绪状态(根据情绪发生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

一、 心境: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长,具有弥散性。

二、激情:强度大,持续时间短,有明显外部表现的爆发式。

三、应激:由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引起的紧张情绪状态。

四) 论述应用题。

1. 学习动机的类型和水平。

一、交往动机(附属内驱力,外部动机,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班集体的友爱气氛有密切关联),成就动机(提高内驱力,是随着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生活经验的增加而出现的,外部动机,随着年龄增长而愈加强烈)、求知动机(认知内驱力,从人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需要中发展而来,内部动机,最稳定和持久。)。

2. 多德森定律对调节学习动机的启示。

多德森定律提示我们,当我们从事不同的活动时,应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调控自己的动机水平,以取得最好的活动效果。

3. 人际交往理论的启示。

交互原则:在人际交往中正确理解和选择双方的交往态度和行为,主动选择积极的交互回应方式更有利于交往的维持和发展。而当对方是消极方式时,我们可选择适度反击或以德报怨。

功利原则:为了维护交往双方继续交往的可能性,最好是双方都做增值交换或对等交换。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要自觉地保护自己的自我价值,也要自觉地维护和尊重对方的自我价值。

情境控制原则:要充分尊重双方的交往意愿和交往偏好,给予双方足够的自由、平等和尊重。

4. 谈人际交往中的经验教训。

要真诚对待,积极回应,准确表达,举止得体,兼顾情境,避免争吵。

5. 心理学对个人情绪调节的启发。

认知转换、情绪宣泄、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放松、注意转移。

另: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区别:是否被清楚地意识到。

心理学重点

2 1一位新教师用半节课的时间讲完一节课的内容。你怎样帮助他改进教学?知识点 教学监控能力的问题分析 讲的太快,内容设计不好,提高监控能力 自我监控。2 2 一位教师只顾讲课,不与学生接触,对不对?错在哪?知识点 涉及师生交往分析 不与学生交往的危害,改善师生关系,主动和学生交流,主动权在老师。2 ...

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一 什么是心理和心理学?心理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并不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动物也有心理,只是人具有更高级与复杂的心理而。已。心理学 关于个体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研究。二 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性。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其他心理过...

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重点。1.有效教学 2.创造性教学 3.反思性教学 4.优秀教师成长需经历那些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5.教育心理学的作用6.教师劳动的特点 7.如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有一定目的,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随意注意。这是一种主动的 服从一定活动任务的注意,受意识调节与支配。如...